11月3日~6日,第二届”演绎激情与本色语文”为主题的全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在浙江大学举行。由来自全国各地的34位著名特级教师执教或主讲,可谓阵容庞大,内容丰富,开辟九个主题报告,34节观摩课,时间紧凑,从早上8时一直持续至晚上9时半。参与本次观摩的教师达千人以上。更为可贵的是每天都出一期的互动专刊,有专家的点评,也有教师短信评议的平台。
本次活动的主题“本色语文”是根据新程理念下的各种精彩纷呈、
“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语文课的失范现象而提出的。呼唤语文课要回归本色,上出语文味,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让语文教学留一方净土。汪潮教授作了《简约语文》的开场白。他认为:语文教学目标简言之,就是“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简约语文的课堂导入要简约,目标内容和教学方式都要简约,但不是简单。教师要静得下心来沉入其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因材施教。课堂内速度要快一点,难度要高一点,坡度要大一点。坚守语文教学的本色,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才是语文教学的主旋律。周一贯老师作了《语文意识
语文方式 
窦桂梅老师结合校主题阅读教学实践研究作了生动精彩的 《语文主题教学与哲学的思考》报告。她言辞犀利,诙谐幽默,激情澎湃。她认为语文教学要有三个超越: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教学中要学好教材、超越教材,大胆扩大篇章积累,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推荐不同的书,多读书多积累。简约不仅仅是简单,不是深入浅出,不是没有课堂的厚度。教师要立足课堂、超跃课堂。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学生的心灵,与家长一起互动,开展与学生的心灵对话:永远要放下架子、蹲下身子,让孩子找到“好孩子”的感觉,唤起孩子心灵的欢笑,让孩子敢于质疑。教师在钻研过程中要紧贴地面,用生命的层次、哲学的高度开展主题教学。她说语文课要朴实、真实、厚实 ,这样的课才丰实,以实现语文的最大化。简约语文不是简单语文,课堂要简要,老师就必须有钻进去的力量,才有真正飞出去的时候。如何中从文字、文学、文化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温度、深度和广度?就需要教师成为设计师、建筑师,要整构知识文化。老师去寻求,去追求,去听取,不仅是去看课堂的精彩,重要的是你要有思考。每一位老师要寻找适合你自己的教学的“路”,当然这需要的是你沉入积淀,要有自己独立思考,才可厚积薄发,才能如旭日东升喷薄而出。他们的主题教学目标是:一叶知秋,而不是一叶障目,努力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早诵读重阅读。口号是: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
与老一辈不同的是以窦桂梅、王崧舟、孙双金、孙建锋等为主流的新生代的语文教学,让我们领略到在本色朴实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虎虎生气,演绎“激情语文”的典范。尤其是窦桂梅老师执教的《村居》、王崧舟执教的《两小儿辩日》、孙双金的《走近李白》与虞大明的《家是什么》,都让听者为之倾倒:假如我们能做他们的学生,那就是一种幸福!激情之花为什么能开得如此艳丽?借用刘云生老师的话:“正是因为他们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教学理念。”如窦桂梅老师在她的《村居》 教学中能以“村居”为抓手,按照文字、文学、文化的台阶,通过抓“吴音“溪”、“媚” 、“最喜”、“卧”等字的揣摩,一步步地引导学生读出蕴含在文本背后的童话。每一个字词的品析都是那么鲜活,那么深刻,那么富有情趣!真令人耳目一新,都让我们看到了玫瑰花瓣开放的倩影,倾听到一个语文教师生命拔节的轻盈回响。尤其是“卧”的解读,生动精彩中蕴含的是教师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和超文本的那种独特的思想。在人文性的理解方面,她不局限于文本的表面理解,而将清新恬静的自然山水置于时代的大背景下,体会作者居安思危、居危思安的爱国情怀。
听王崧舟执教的《两小儿辩日》是一种享受,精心的教学设计令人叹服:巧妙的听写,触发听者的思绪,围绕“车盖、盘盂、探汤、沧沧凉凉”展开情节,那多种形式的入情入景的师生合作朗读,将“辩”字演绎得惟妙惟肖,声声不绝于耳,将课堂推向高潮,令人荡气回肠。那份澎湃的激情时时荡漾耳际。
孙双金老师的《走近李白》,从“李白是仙,李白是人”两个块面的教学设计出发,通过鉴赏他的六首代表诗,从正面和侧面的角度让听者对李白有丰满的、全面的印象。引导学生反复吟诵和欣赏,体会诗仙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感悟凡人的情趣和忧怜。教师的吟诵更是令听者如痴如醉!
总之,这四天的观摩活动令人回味无穷,几近留恋忘返。激情点燃本色语文,是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的返璞归真,但寄予教师的是更高的要求和希望。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