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绵词来源
(2015-03-08 10:51:36)
标签:
连绵词来源音译嵌l词 |
分类: 语言 |
连绵词来源
《词源》未见“连绵词”、“连绵字”、“联绵词”、“ 联绵字”等概念。“连绵词”作为一个新概念,是20世纪初期出现的。
一般认为,连绵词是只有一个语素构成的双音节单纯词,是不能分割、不能拆开使用的词。如,踌躇、憧憬、辗转、蝴蝶等。
语言是发展的,词语是为表达思想服务的。“伶牙俐齿、彩蝶”、“化蝶”、“天翻地覆慨而慷”,很能说明问题。
这是狭义的连绵词。广义的连绵词还包括丹青、张弛、萋萋等词语。这是将连绵词扩大化的认识。实际上,这扩大化也有点道理。例如,“捣鼓”一词,仔细摆弄,即研究、弄、琢磨的意思。从词源学的角度,应该是一个合成词,是动宾结构,“捣”和“鼓”都有意义。但是,现在我们已经无从知道“捣”和“鼓”的具体内涵,视“捣鼓”为连绵词也是完全可以的了。
比连绵词更广的一个概念是“骈字”,包括所有的双音节词。
“连绵词”既是词语学、音韵学的范畴,也应该是文字学的范畴。我们知道,汉字具有形、音、义三个要素。一般工具书对于狭义连绵词的两个部件是只注音不释义的,这样处理是正确的,因为连绵词是只有一个语素构成的单纯词。
问题是,举例来说吧,“踌躇”是一个字还是两个字?古人在造任何一个字符时,都要赋予它一定内涵。“踌躇”是一个意义单位,怎么会是两个字呢?就像把“beng”写作“不用”、把“jiao”写为“只要”(嘦)。把连绵词视为一个字是完全有道理的。它是一个特殊结构的复杂的字。王国维就认为连绵字“其实犹一字也”。周克庸先生也认为,连绵字“与常规情况下的一个汉字所处等级相同”。从这个角度说,把“连绵词”叫作“连绵字”更科学!
造字法中有会意和形声,连绵字中也含有会意思维和形声思维。可以说“泛滥”这个字是会意字(水缺乏监管),还有“忐忑”“茑萝”“篱笆”等。就现在的认识水平,更多的连绵字是形声思维,如“徜徉”“鹌鹑”“峥嵘”等。
连绵字可以看做一个字,只不过是双音节,是特殊的汉字。如读作“tushuguan”的“圕”,也是这种情况。
连绵词像其他词语一样,在出现字形之前就广泛存在于人们的口语之中。为了书面交流,才出现了连绵词(字)。连绵词往往具有方言性和口语性。
连绵字是对口语词语的描述和记录。这种记录和描述是一种音译,如咖啡。当然简单的音译,也表现为一种造字的智慧,如“咖啡”不写作“卡非”或“卡飞”。往往加部首,如踌躇,犹豫、笸箩、辗转、茑萝等等。可以这样说,连绵词就是广义的外来(非华夏、非正统官话)音译词,是极具智慧的外来音译词。这类词生动形象,表现力强。
正因为连绵词是“外来”音译词,它才会有许多不同的写法。
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本文认为,连绵词不应该成为古有复辅音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