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与“冢”(一)

(2007-01-08 08:55:23)
 解读汉字密码   彰显古人智慧

与“冢”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脊梁。                     ——题记

 

二字放在一起,我们马上看出二字只有一之差:一个点在上,一个点在下。活人安居在地面之上是,死人的归宿在地面之下恰好是。二字在字形上如此相似,在造字方法上是否有联系呢?

《说文解字》谓家从宀豭省声是形声字。清代文字学家徐灏认为家从豕者,人家皆有蓄豕也。好像后者认为是会意字更有道理。有房屋,有以豕为代表的牲畜或家禽的地方就是家,理解成会意字顺理成章,也无可挑剔。说豭省声,给人的感觉好像是在绕弯子。《说文解字》这样的思考还有,如炭从火岸省声。我们能不能说省声, 省声呢?显然不可以。当然,在没法分析归类的情况下,认为是省声,也未尝不可。

再者,两个字哪一个产生的较早?我们认为先人应该很早就有了“家”的概念,即使这个“家”很不象样子。有人认为“家”字的产生与祭祀有关。当然,祭祀一定是在“家”里进行。但是,活人尚且没有固定的居所,怎么考虑祭祀问题?何况,没有“家”的祭祀成何体统?

即使是由两部分构成,在书写时省去了,我们将构成的合体字视为会意字也是有道理的。不过先贤造字不会如此复杂化。都是猪,直接以意很简明。另外,字产生的年代有没有字还难说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说“冢”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