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在中国作家网推荐发表http://www.chinawriter.com.cn/yc/2010/2010-01-11/32954.shtml
http://www.sxpmg.com/2010/0111/11051.html
衷九兰
肆无忌惮的北风呼啸而过,席卷河边幸存的落红,昔日的翠绿与葱茏,在时光这个温柔杀手的吞噬过程中,变得凝重而温婉。古榕树,古樟树,灵山古刹依次排列、从容伫立。她们在烟波浩渺、炊烟袅袅的江边微微地颤抖,轻轻地诉说。似乎想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来抒发情感,彰显曾经,现在乃至未来。
灵山在哪儿,古刹位于何处?当有人提及时,真觉得有点滑稽好笑。就好像天天看见的风景却被人说成是从来没发现一样。这就验证了,生活中的诸多细节最容易让人忽略了。在人们的印象中,古刹应该位于幽深僻静,植被葱茏的山涧,或地貌特殊,烟雾缭绕的深山老林或灌木成群中。当我第一次听说有座刚新建几年的寺庙古刹,恰好在人群鼎盛的赣江边,周围都是宿舍,楼房及大道,而且就在我们眼皮子底下时,我确实唏嘘惊诧了一番。
早听人说,县城古城墙旁有座古刹寺庙非常显灵,距古榕树大概只有200米左右。城墙下边早些年明明杂草丛生,枝蔓乱蓬蓬的,几间破旧房子晾在那里,曾经一度时间很少有人打那儿经过。附近的居民从那走过,也是快速前行,眼睛不敢多停留,有时会毛骨悚然、身子直打哆嗦,只好跑步离去,多数人不愿意靠近。说那里有邪气,不干净。随着经济大潮的冲击和某些经营店门的关门倒闭,谋生的人也就随之多了起来。一些有头脑的人,想起了在城脚下的江边做起夜宵的门生。
盛夏到初秋时节,每到傍晚时分,各种各样的风味小吃,特色餐饮,开始生火,忙活。前去光顾的车辆及人群蜂拥而至,常常是供不应求。凉风徐徐,树木迎风摇曳,尤其是古榕树,古樟树还有古城墙上的花草,散发一种淡淡的清新与芬芳。碧蓝的河水微波粼粼,波光潋滟,和着皎洁的月光,在星星的眼皮子底下嬉戏舞蹈亲昵。亲朋好友聚在亭子下面喝冷饮,尝刨冰,吸螺丝,吃夜宵,边吃边聊,边欣赏,很是享受的。
据说开夜宵店的主人都有那么两下子,烹饪技术固然重要。还得人缘要广,场面要大气,招揽生意的绝活不可或缺。每每看见闲逛,溜达的人经过那儿,或是直奔品尝小吃而去的,这些店员便纷纷涌上前去,热情接待,泡茶,让座,招呼这,招呼那的,拿出各自的看家本领和绝活。能将观光的人“统统吃定”,甚至将旁边摊点的客人吸引过去,那才叫做本事。
每到夜幕低垂,街灯点亮时,赣江边的路灯便开始闪亮。就餐的人员一茬接一茬。喝冷饮的人占多数,有的携家老小光顾品尝;有的跟亲朋好友聚在一块谈天说地,分尽美食,观赏夜的迷离。也许有人会说,到哪里吃饭不好,在家里岂不是更有温情?但是出外面自然有出外面吃的韵味和情调。夜色迷茫,星光闪闪烁下聆听惠风吟唱,兴许能调整心情呢。况且这些小餐馆煲出的汤,精心制作的点心及爆炒的菜,色香味俱全。
去年堂姐同我陪同一位朋友在沿着古城墙行走,走到榕树下,听见好几位上了年纪的人围坐在树下乘凉,有的在垂钓。路人说,前边就是灵山古刹。烧香拜佛的人可是不少。热闹程度可跟西华山,东华山相比。我们当时有点不解和疑惑,宽敞的大路,繁茂的树木,清澈的水哗哗地流淌,贯穿整个县城。还有高楼林立居民的住宅地。当我们来到那里才发现,原来搭建的小凉亭,临时餐饮棚,石凳,石桌全都不见了。城墙经过了整修翻新粉刷;地面浇筑水泥石块砖;树木栽培修剪过。一座威严肃穆、风格迥异的红柱子、红色瓦、黄色墙的寺庙呈现在我们眼前。
我们为之一震,刚进大门,一位老伯很热情地逐一介绍。灵山古刹,既灵山古庙。信众所求灵验,遂依西天灵鹫而取名曰“灵山寺”,寓“心诚则灵,灵则通达”之意。它濒临赣江,傍古宋城墙而建,位于革命老区万安县城南苑小区28号。那儿山青水秀、风景旖旎、气候宜人。据载古庙为韩愈任江西袁州牧时所建。
万安县地处赣江中游十八滩头惶恐滩,地势险要、激流凶猛,船行无不胆战心惊。当时,来往的船家纷纷登寺祈愿默祷,求神护佑。因长年洪水泛滥,江水灌入,附近居民深受涝灾,祷告佛神,成为一项摆在众人面前的日常事务,随着朝拜人数的逐渐增多,香火缭绕不断。
听完讲解,我们心底不自主的泛起涌动,思潮起伏难平。我们随工作人员从一楼走到三层,逐一瞻仰膜拜,走马观花似地祈愿了一番,算是了却心事。从那以后一年多的时间,再没踏进过那里,尽管常常从它身旁经过。今天逛街,偶然间听见某女士说,今天桥那头肯定热闹非凡,人气火爆。旁边的人饶有兴致地询问,她说不大清楚,好像是寺庙开光,也就是农历十五这个日子,是吃斋饭,周围的人都会赶去做礼拜,烧香敬菩萨,义工会很多,都是附近的热心人士。我说,非得要上午去么?她说,不一定,反正整天都可以,心意在,礼节在,没有早晚之分的。
吃过午饭,骑上自行车,前往寺庙。沿途有不少来来去去的行人,车子不少。青砖城墙下,灵山古刹面前,停留各种各样的车,一对乐队在两颗桂花树前排练,吹喇叭,拉二胡,练嗓门。中老年女子队在认认真真的表演,列队。据说上午游人如织,很拥挤,厨房的工作人员忙得不可开交,吃素食的人比预计的要多出许多。
厨房设在一楼的靠让让你侧,用膳厅好几间,二楼有接待贵宾的地方,今天有远道而来的尼姑,和尚,知客,佛教协会的人士各有分工,西华山,东华山都有派人前来,用斋饭的人可以去领取一次性饭盒,到专门的点用餐。法会规定,上午十点“开光”,许多慕名前来的人士不大懂规矩,专门有人给你指点迷津,引导讲解。三楼也有几尊的神灵的佛像,每个人来到这里必然会登临跪拜。这拨人离开,另一拨人赶来,梵音迭起,鞭炮声声,佛光照耀,香火绕梁。
点蜡烛,上香,放鞭炮,跪拜,默祷;有的占卦,祈求祝愿,一切顺理成章。围墙前面那块空旷地,吹拉弹唱的队伍刚走,另一伙女子把凳子摆开。她们坐在在那儿或晒太阳,或纳鞋底、织毛衣。几株桂花树大老远看去,有点乳白色,树叶没有完全凋零,青色叶片,依旧繁茂。暖阳当头照,稀稀拉拉的碎片满地都是,树干部已经洒了石灰水,前面一排整齐的樟树,高矮大小相当,枝繁叶茂,岁月看来要轻饶那些生命的绿荫。我问几位文艺积极分子,她们说,明日,也就是农历十六,枫林寺庙有场大型活动,有不少人士前面去助阵捧场子,这不,我们正在加紧排演呐。说着,说着,她的脸自信得像朵花。
据相关史料记载,清同治元年(1862年)临济觉州禅师安驻道场,兴隆佛法;大兴土木重修,建有大雄殿、观音殿、地藏殿讲经堂等;建筑规模不大,但精巧细致。成为本邑僧侣讲经布道中心,四方游僧论经弘法之所。文革时惨遭损毁,庙宇坍塌,佛香冷清,梵音渐渐远去。好在老区人向来虔诚质朴、乐善好施,面对曾经旺盛的庙堂如此败落,心灵无法寄托,纷纷伸出真诚温暖的手,慷慨解囊,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两千零四甲申年冬法缘具足,在政府统战及宗教等部门的鼎力支助下,县邑大德护法居士发心倡议重修,融募净资百万于故址重建灵山古刹。乙酉年秋(2005年)落成竣工,占地880平方米,三层仿古楼阁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庙宇有佛殿和念佛堂;供奉三宝铜像及观音、地藏、文殊普贤诸佛像。应宗教活动的需求,万安县佛教协会会址设在此地,并成立万安县佛教活动中心(居士林),灵山古寺目前已成为万安佛教对外交流的一扇重要窗口、也是弘扬佛教千年文化的现代化平台。
灵山古刹,宁静肃穆的庙宇,我对你并不麽生,彷佛走进了你,找寻到你的足迹;我好想再靠近你,感受你的心跳、触摸你的肌肤,倾听你深情地诉说。你或许离她很远,但只要你心诚、心善、心净,她就在你心里;她或许离你很近,如果你不经常洗脑拂尘,整日被世俗欲壑缠绕,你永远都甭想接近。她是一种精神的境界与高度,是净化过的思想,也使灵魂的皈依找到合适的场所。
2010年1月7日完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