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娘家过年(小小说习作)

(2013-02-25 06:59:31)
标签:

过年

回娘家过年

分类: 世态谐趣--微篇小说

 

 

 

 

                              

 

 

 

 

回家过年(修改篇)

张迎春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江月和丈夫几年间送走了久病的公公和突发急症的婆婆,之后每年的春节就回娘家过了。 

    回娘家的春节,和在婆家一样,江月给每个人都准备礼物。最早送给父母和弟弟弟媳小侄女的是性价比最高的保暖内衣。日子一年年好起来,江月的礼物也升了级。父亲的好烟好酒,母亲的羊毛衫。再之后,父亲的尼克服,母亲的羊绒大衣,弟弟弟媳侄女自然还是人人有份。自己的喜欢就是他们的喜欢,不用特别费心思。爸妈总说江月最会买东西了。江雪说,江月的眼光就是我的眼光。弟媳晓风呢,不仅是她的小学中学的同学。更难得的是两人报考了同一所大学的同一个专业。两人的审美观还真是差不多。   

    恋爱是大学的一门功课。晓风的功课没在本校完成。不知与江月有没有关系,她的他在同一座城市另外一所大学,是江月的双胞胎弟弟江雪。

大学毕业江月留在了省城。同样品学兼优的晓风和江雪回到了小城,父亲母亲年事渐高,需要他们就近照顾。

又是多年过去了。

    一进小年,劈里啪啦的鞭炮就在小城此起彼伏了。干休所大门前,一地的红色鞭炮屑。母亲和父亲手遮阳光,翘首以盼。

    女儿女婿终于又回娘家过年了。

    正月走,六和九。母亲挽留女儿的经典语言排除了初三。留了又留就到了初六。晒干的地瓜梗,山里的沙参桔梗,溜达鸡松蘑应有尽有。从前的鼓鼓囊囊的大旅行包小旅行袋换成了小轿车满满的后备箱。

江月买车的事情告诉母亲。母亲的第一个反应,竟然是这回不愁准备好的东西拿不走了。

每次江月他们返程,晓风都是屋里屋外地忙,速冻玉米和尖把酸梨,刚刚停止冒热气的山野菜包子。分门别类,一样一样地先装食品袋,再放纸箱。然后一一装车。晓风边打点着东西边和江月说话。江月,记不记得这山菇娘你最爱吃,小时候还和我抢过呢。江月点头,记得记得。江月,你还记得一块年糕我俩分着吃吗,那个好吃啊。再没吃过那么好吃的年糕。江月说,那时候我们就想,什么时候那些好东西可着我们一口气吃个够啊。晓风说,是啊是啊。可着我们吃了。却吃不下多少了。看着晓风还在往车上搬,江月就说太多了太多了,年都搬省城了。母亲脸上的笑容就像大海涌向岸边的浪花那么好看。直到小轿车后备箱盖子关好几次才关上,母亲和晓风才停手。

    父亲走了。家里一下子变的冷清了。

事业越来越红火,江月办的年也更丰盛了。母亲晓风的羊绒大衣,弟弟的尼克服。侄女的名牌服装。吃的用的更是应有尽有。

离家的时候,江月说什么都不肯带走他们为她精心准备的年货。直到母亲的泪水涌出。堵在吉普车前小山一样多的东西,江月每样只拿一点。母亲喃喃地说,我还想吉普车的后备箱要比轿车装的多呢。

老妈老了。从前老妈烙的粘火勺粘豆包现在都交给晓风了,摊的加了豆面的煎饼也要晓风找农村的亲戚帮忙。江月最爱吃的捞大馇子自酸汤子面什么的也都是晓风一样样准备。看着从前只能打下手的晓风江月忙前忙后,母亲的脸上有欣慰还有愧疚。

江月说,每次你们准备了,我都不好意思不拿,每次拿了,下一年又会准备的更多。老爸走了。晓风江雪俩供侄女读大学读研,不容易,我还这么大包小裹啊?

妈妈说,这不是过年吗?没花多少钱。妈你可别这么说。你和晓风都没少花。吃就吃了,就别拿了。晓风一个劲说,不是什么好东西,值不了多少钱,都是我们小时候最喜欢的。江月你怎么能这么说,江月......

    上了车的江月,打开车窗看一眼扭过头去的妈妈,对晓风说:茶几上我留了钱。一点心意。晓风呆呆地站在车前。

车开出去很远。江月关车窗时,隐约听见的晓风的叹息仍在耳畔,那一声轻轻地叹息,引得她忍不住回头望着家的方向,一次又一次。

 

 

 

 

                 回娘家过年(小小说习作)

                                        /天涯

 

    江月和丈夫几年间送走了体弱多病的公公婆婆,之后每年的春节就都回娘家过了。 

    回娘家的春节,江月精心准备着。父亲的烟酒,母亲的外套。弟弟弟媳一家自然人人有份。自己的喜欢也一定是他们的喜欢,不用特别费心思。江月如此有把握,是爸爸妈妈总说江月最会买东西了。江雪总说,江月的眼光就是我的眼光。弟媳晓风呢,不仅是她小学中学的同学。更难得的是两人报考了同一所大学的同一个专业,一个被窝话聊过好多个通宵。   

    恋爱是大学里的一门功课。晓风的这门功课不是在本校完成的。不知道与江月有没有关系,她的他在同一座城市另外一所大学,是江月的双胞胎弟弟江雪。

大学毕业江月顺理成章地留在了省城。同样品学兼优的晓风和江雪回到了小城,年事渐高的父亲母亲,需要他们就近照顾。

一晃多年过去了。

    一进小年,劈里啪啦的鞭炮就开始在小城此起彼伏了。

    干休所大门前,一地的红色鞭炮屑。母亲和父亲手遮阳光翘首以盼的身影成了一道感人的风景。

    大包小裹的女儿女婿终于回娘家过年了。

    正月走,六和九。母亲挽留女儿的经典语言排除了初三。留了又留就到了初六。初六是江月离家的日子,煎饼、粘火勺、粘豆包,溜达鸡,松蘑应有尽有,从前的满满的大旅行包小旅行袋换成了满载的小轿车。

江月买车的事情告诉母亲。母亲的第一个反应竟然是这回不愁准备好的东西拿不走了。

每次江月他们返程,晓风都是屋里屋外地忙,东西一样一样地先装食品袋,再放塑料袋纸壳箱。然后一袋一袋一箱一箱装上车。晓风边打点着东西边和江月说着话,江月,记不记得这个是你最爱吃的,还和我抢着吃过呢。江月,你还记得那时候我们俩一块年糕分着吃?江月,我们那时候说,什么时候这东西可以随便吃,我们俩就一口气吃个够,比比我们俩谁吃的多。江月一边笑着说太多了太多了,年都搬省城了。一边帮着往车上装。母亲脸上的舒心得意发自内心的笑容就像大海涌向岸边的浪花那么好看,看着小轿车后备箱的盖子关好几次才关上,母亲和晓风才罢手。直起腰目送江月他们的车远去。

    父亲走了。家里一下子冷清了许多。

    江月为娘家办的年更丰盛了。母亲晓风的羊绒大衣,弟弟的尼克服。侄女的名牌服装。吃的用的更是应有尽有。离家的时候,说什么都不肯带走母亲和晓风精心准备的年货。直到泪水漫过母亲的眼睑,潮水般涌出。堵在吉普车前小山一样的年货,江月每样拿了一点,忍着泪匆匆上车离开了。母亲喃喃地话飘在风里,我还想吉普车要比轿车装得多些呢。

    老妈老了。粘火勺粘豆包要晓风代劳了。加了豆面的煎饼要晓风的婶子来帮忙了。江月最爱吃的捞大馇子酸汤子面什么的,也都交给晓风去打点。看着从前给母亲打下手的晓风江月忙前忙后,母亲的脸上有欣慰有愧疚还有不安。江月狠着心说,每次看着你们准备了那么多的东西,我都不好意思不拿,每次我拿了,你们下一年又会准备的更多。老爸走了。晓风和江雪两个人供着侄女读大学读研究生,不容易,我怎么能厚着脸皮还这么大包小裹啊?妈妈说,这不是过年吗?能花多少钱?妈你可别这么说。你花的多,晓风他们也没少花。吃就吃了,用就用了。我真的再也不能拿了。晓风一个劲地说,不是什么好东西,值不了多少钱,都是我们小时候最喜欢的,江月你怎么能这么说,江月......

    江月打开车窗看一眼扭过头去抹泪的妈妈,对晓风说:茶几上我留了钱。一半给妈妈,一半给你。晓风呆呆地站在车前。

    车开出去很远。江月关车窗的时候,隐约听见晓风的叹息犹在耳畔。那一声轻轻地叹息,引得她忍不住回头望着家的方向,一次又一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