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访,大黑山!
文/天涯
2012年4月21日
出门时,目光从悬挂在门后的雨伞雨衣上滑过时稍有犹豫:想象着打伞着雨衣似乎都与攀登陡峭穿越荆棘不搭界,逐轻松而去。
五个多小时的行程才刚刚开始,时而急切时而悠闲的雨,一如不速之客不请自来。下车的时候,雨加上风,行走艰难。老乡就是老乡。老金下车第一时间示意我从他登山包的一侧抽出把伞,自己则穿上了雨衣......
而此刻,我把伞柄顶在身前,别样的体验。
徒步者,顶风船。
杏花里站,从105路公交车上下来,边走边聊。
领队海亮人生说,明早上山。顺路前行,我们先去探探路……
俺不知道现如今,早起的鸟儿有没有虫吃。早起的俺,实实在在地听到了寺钟的轰鸣。有人说,晨钟暮鼓,听了会耳聪目明的。这话儿就像响彻在山谷中那悠扬的钟声,怎么听怎么顺耳。
大黑山,又称大赫山,大和尚山,金州城东5公里处,占地23.79平方公里。长白山系,千山余脉,主峰海拔663.1米,为大连近郊最高峰。主体南北走向,上部山势陡峭,多为裸岩;中部坡度略缓,灌木丛生;底部土层较厚,植被茂盛,间有果园,形成环山林带……
朝阳寺响水观均在大黑山脚下,金州八景榜上有名。
和尚山名变大黑山,金州四景;
朝阳寺钟连响泉寺,古刹共鸣。
雨下个不停。
远钟唱悠远,透雨知时节。
好雨,一场及时好雨。唤春天醒来,百花盛开,播撒一年的希望,收获甘甜富足和幸福。顶一回风,冒一回雨,湿半身衣服,泥一双鞋。不算什么,真的不算什么。
进景区大门,沿山谷前行,即见重建的唐王殿道院。与大黑山平日人流如织反差极大。享受大黑山的的清净,竟是这多多少少有些着人恼的绵雨浓雾成全的。
头晚已经摸清了情况。赶在6点半之前进景区。放弃走野路登山的打算,改为沿景区路登顶。拾阶而上。徒步人很讨厌这种台阶。雨下路滑雾大不敢造次。只能如此选择。
陡峭的山势,参天的古木,凶险的山谷,十几二十米开外,云雾深深不知处。却又在仅有的能见度里偶露峥嵘,彰显险峻,铺展深邃。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让大黑山魅力独具。
鹞子口扑面而来。
鹞子口
难料亡辽国,缘玉爪凌霄,电闪雷鸣,张数网不逢空中霸,
苦思赎死罪,有神鹰傲世,目捷神俊,掷千金难觅海东青。
过鹞子口不远,即见关门寨。
关门寨,古时大黑山山城入口。
大黑山山城雄峙百丈峭壁之上,三面悬空唯西面山谷小径可容人通过。关门寨即山谷入口。易守难攻,正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历来兵家必争。寨内怪石陡立,险峰欲倾,流泉练舞,飞瀑帘垂。木古林茂,鸟语花香。
关门寨
金汤险峻,雄关当道,曾经呈我一夫之勇,
断壁荒凉,往事如烟,无奈随君百感交集。
山谷中雾越来很大,目光的尽头隐隐约约。知道凶险,不知道凶险到何种地步,知道峭拔,不知道峭拔成什么角度。未知更增添了想一明究竟的欲望,不解为攀爬和行进增添了动力。刚劲挺拔的悬崖峭壁和拟人似物的砂岩石柱相映成趣,凶险幽深的峡谷地段和纵横交错的节理裂隙交相呼应,使得大黑山刚劲相济,风姿卓约。
谷中见一虎溪桥牌子。当是响水观一景。谷中沿途还有几块这样的牌子,皆是大黑山别处风景,放在这里,倒也有点意思。
关于虎溪有一佛门传说。相传杰出佛教领袖晋僧慧远送客从不过溪。一日陶潜﹑道士陆修静来访﹐与语甚契﹐相送时不觉过溪﹐虎辄号鸣﹐三人大笑而别。
如此虎溪,已非独家。
虎溪桥
虎溪不过,慧远僧未逢陶陆,
凤谷犹存,佛释道三笑亲和。
前去不甚远,抬头见一山崖泉涌数线,满面泪流。
涌泉壁
曾经落魄受滴水,
莫忘报恩做涌泉。
没有人可以还原历史,有些时候于其观摩一个假的粗糙的单薄的没有余味的“过去”,何如留一个梦用自己的心去想像来的丰满?这或许就是很多人都觉得只与真山真水有缘,对新修新建无份的原因了吧。
滴水壶,十八盘。险境得佳境,佛心亦吾心。
石鼓寺。
石鼓寺原称唐王殿,大黑山西麓山腰,创建于隋唐,为隋末唐初大将尉迟敬德所修。已逾千年。早年殿前曾有圆石两块,山风鼓动,其鸣如鼓,故名石鼓寺。

不用说也是赝品。呵呵。
石鼓寺其中一殿供奉唐王李世民。相传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句丽期间偶感风寒,曾在此地养病。故称唐王殿。“尚记唐皇曾驻跸,犹留遗殿可幽寻。”康有为有诗为证。石鼓寺还建有大雄宝殿、观音殿、弥勒殿等。为恢复其功能,后重建唐王宫道院于关门寨谷底。

点将台,相传唐太宗李世民东征时曾于此山歇马点将故此得名。
点将台
遥想旌旗飘舞,鼓角震天,虎将雄风何在?
空怀血液沸腾,刀枪入库,低吟浅唱有谁?
大黑山点将台,晨见黄海日出,晚观渤海日落;远眺,金州、大连,尽揽黄、渤两海和大窑湾、小窑湾、大连湾、金州湾四湾。中国最具“眼光”最有“眼福”的山峰之一。可惜此刻一切尽在浓雾中。
黄海日出,渤海日落,四湾二海,胜境堪佳。
此峰雾去,彼峰雾来,一聚六峰,空怀遗憾。
点将台的对面是卑沙城的城门。10余华里的大块岩石筑成的古城墙蜿蜒起伏于大黑山顶顺势而下。高句丽修筑,已有1300余年之久。唐太宗644年派薛仁贵东征,大将张亮率水师曾攻占此城。
卑沙城
故里月明,千载相思曾有梦,
山城夕照,一朝瓦解便成沙。
大黑山一行,于我们几位,只是一次普通的徒步和驴行,于懒人姐则无疑是故地寻梦了。懒人姐军旅生涯十四年,闪亮的青春留在了大黑山。岁月更替,故地已非当年模样。
军人之后且也有着军人经历的海亮人生也许最能理解懒人姐的心情。与懒人姐一起寻觅着、辨认着、回忆着、惆怅着,也欢笑着......
危崖万丈,青春一线,卅年旧梦,此番随想懒人姐
登顶千峰,烟雨半生,几卷新书,他日品读海亮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