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方镇山--医巫闾山一瞥

(2009-11-27 06:38:16)
标签:

北方镇山

医巫闾山

一瞥

自在其间

咫尺天涯

分类: 人生旅途--随笔散文

 

 

     北方镇山--医巫闾山一瞥         

           

 

                 北方镇山--医巫闾山一瞥

                                   图、文/天涯

 

    公元二零零九年九月十二日。秋高气爽,云淡风清。一行数人攀登医巫闾山。

       

      医巫闾山,东胡语(蒙古语)译音,意大山。阴山余脉。山势自东北向西南走向,长45公里,宽14公里,面积六百三十平方公里。名峰50座,主峰望海海拔866米。远远望去,卧狮微酣,不怒自威。

 

     医巫闾山,历史久矣。

 

      舜帝分国十二州,各封一山为镇。幽州境内的医巫闾山封为幽州镇山。沧海桑田,镇山多变。而医巫闾山做为北方镇山保留至今。与长白山、千山统称为东北三大名山。

 

   《明史》记载,由东镇沂山、南镇会稽山、西镇吴山、北镇医巫闾山、中镇霍山组成的“五镇奇观”一直与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组成的“五岳风光”齐名,尊为“华夏十大名山”。最早出现在《周礼·职方氏》中。据《史记》记载,“五镇”之名乃中华民族祖先——黄帝首封。而从虞舜到明清,历朝历代都曾对闾山封禅谥号,视若神明。隋文帝杨坚封四大镇山,北镇为医巫闾山,并就山立祠;唐玄宗李隆基封其为广宁公;宋、辽时封为广宁王;元代封为贞德广宁王;明清时期封为医巫闾山之神。 康熙次造访南镇、西镇,并留有牌匾;乾隆三登闾山,为北镇题词吟咏有御笔《医巫闾山》为证。近一个世纪,战乱不断、疏于管理之因,名声衰落,以至近年方为众人所知。 

 

 

       北方镇山--医巫闾山一瞥

  

    医巫闾山山门长26米、宽12米、高12.5米,构想绝妙、造型奇特、寓意深刻。仿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设计,为悬臂交叉剪影形结构,典型的辽代建筑风格。

 

 

      北方镇山--医巫闾山一瞥

 

 

      得山门,既有八幅壁雕入目:《舜封医闾图》、《屈子吟哦图》、《历代尊封图》、《太子写志图》、《辽帝冬猎图》、《楚材幼读图》、《三贤抒怀图》和《清帝揽胜图》。医巫闾山从禹舜至明清四五千年的历史画卷渐次展开。

 

     依东路前行,不远处便是“圆通殿”。圆通殿为七间重檐歇山式建筑,占地面积123.75亩,进深165.47米,宽55.3米,主殿落座在2.34米高的须弥台基上,供奉有赵朴初先生遗赠闾山稀世古佛观世音立身佛像一尊。

 

 

       北方镇山--医巫闾山一瞥

 

 

    圆通殿,西行登山。说登莫若言爬确切。上山的路非羊肠,也非石阶,更非石板,而是巨石上凿出的一个个足窝,石大,窝多,须手足并用方可。怪石嶙峋,皆为白色,层层累叠,也似年轮。

 

    一路上去,依次是望仙亭和旷观亭。旷观亭原为辽太子耶律倍的观景亭,建于一龟背石上。试想当年的读书人埋头苦读之后凭栏远望,登绝顶而小天下,何等的思绪悠远心旷神怡?

 

 

 

       北方镇山--医巫闾山一瞥

 

 

    龟背石下是观音阁。观音阁始建于辽代,明称清安寺,清初改“大观音寺”。观音阁的周围楼台亭阁掩映,奇峰怪石林立,苍松翠柏成荫。

 

       北方镇山--医巫闾山一瞥

 

 

    观音阁后部是“蓬莱仙境”,继续前行是景区最高峰--老祖峰。随后经文殊院、碑廊和耶律楚材读书堂,就是望海寺了。

 

 

           北方镇山--医巫闾山一瞥

      

       北方镇山--医巫闾山一瞥

 

 

    望海寺建在医巫闾山的最高处。始建于辽。峰顶修有瞭望台。巨石相叠而成,兀立峭拔,傲视苍穹。曾是明长城的一道关隘,名白云关。据说天晴之时,凭关远眺,渤海在望。故曰望海寺。

 

 

      北方镇山--医巫闾山一瞥

 

      北方镇山--医巫闾山一瞥

 

 

      望海寺下,可见一方平地,平地上有一古松矗立。树高20余米,围4米之外。据说乃耶律倍亲手所栽,乾隆帝赐名云巢,如今铭牌早已长入树身而不得见。树龄逾千年,故名万年松。松南有一井,直径一米深6.5米,无水有风名风井。据说昔日风大,帽子投入旋即吹出。

 

 

                   北方镇山--医巫闾山一瞥

 

 

       北方镇山--医巫闾山一瞥
 
 
      南天门,天然高2米,宽2.2米,长6米的东西两大石壁如锦屏对峙。是乾隆所题闾山八景之一。南天门东下角,有一摩崖石刻群,其中以明代龚用卿题刻在石壁上的“北镇名山”,以及张邦所书“极目天表”最为醒目。经南天门沿石阶而下,既是道隐谷。

 

 

       北方镇山--医巫闾山一瞥

 

       北方镇山--医巫闾山一瞥

 

       北方镇山--医巫闾山一瞥

 

    道隐谷,俗称“大石棚”。东西长43米,南北底宽10米,上宽20多米,可宽纳5、6百人,因辽太子耶律倍在此学道读书而得名。棚顶上有乾隆四年钱学洙题写的“天然幽谷”四个大字。大石棚怪石陡立,上有飞流凌空而下,喷珠溅玉,拈丝成帘。道谷下有一高1.5米,直径1米的石盆为圣水盆。

 

    道隐谷附近的悬崖上,有“水石奇观”、“高山流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云壑”、“思岩”等摩崖石刻,字形大小不一,字迹笔体各异。尤以明朝嘉靖年间辽东分守道张邦土所书“医闾佳胜”四字最为醒目。每字1.6米见方,颜体楷书。

 

    至此我们原路返回。而医巫闾山尚有大半的景区未曾顾及。

 

    由“南天门”踏南去,在观音阁的南面,是医巫闾山的又一大风景区--玉泉寺景区。沿途有玉泉寺、大朝阳寺,过鹅头峰后,有吐云寺、龙潭宫、圆通观、海云观、青岩寺等。

 

    倘若还有机缘,还会再来。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段,不同的风景,自然也会有一番别样心情。

 

           过广宁望医巫闾山恭依皇祖圣祖仁皇帝元韵

                                                           弘历
 

海旭凝螺黛,罡风削玉蓉,
灵奇经览乍,圣迹蹑寻重。
过客群停辔,仙人迥矗峰,
徒思山侧径,未抚寺前松。
万古为幽镇,千秋溯舜封,
崇功标地纪,秩祀偶天宗。
嶻嶭疑鶱凤,巉峘突逴龙,
盈眸欣积素,步马迟娄胸。

 

                        望医巫闾山祭
                                     胤 祯
                    翠黛满云封,遥看北镇雄。
                    壮观侔五岳,峻秩比三公。
                    葱郁兴王气,扶摇广漠风。
                    勒铭维祖烈,瞻仰万年同。


   注:此诗是雍正皇帝公元1721年去盛京祭祖陵,路过广宁,望医巫闾山而作。

 

                                   医巫闾山三咏
                                弘历
                        道 隐 谷
               深谷栖迟可乐贤,路遥偶来访林泉。
               东丹潜志读书处,逐鹿成图岂恝然。
                        圣 水 盆
               垂崖迸水落丝丝,冬不凝冰事匪奇。
               应为仙家修养法,将临玉女洗头时。

   注:此诗是乾隆皇帝公元1754年秋,第二次东巡祭祖时,游医巫闾山时所作。

 

 

致祭北镇医巫闾山
恭依皇考原韵
旻 宁
作镇开鸿业,皇朝仰肇湮。
衔诚钦列圣,锡福遍齐民。
受命纪辛已,回銮怆戊寅。
巍乎锺王气,宝祚自天申。


  注:此诗是道光皇帝公元1830年8月,去盛京祭祖时,路经广宁祭祀北镇庙所作。



过医巫闾山
王尔烈
天府有崇山,医闾关外壮。
长白遥拱挹,两京此屏障。
若崩角稽首,先后不相让。
乃知开辟初,已定今为王。


注:王尔烈曾数次登临闾山览胜,此诗为王尔烈1778年所作。王尔烈,清辽阳人,生于雍正五年,乾隆三十六年进士。任翰林院编修、会试同考官、陕西道监察御使、顺天府丞、内阁待读学士、大理寺少卿等职,享年75岁。


楹   


1、旷代号称名胜地 观光重到帝王亭
——清乾隆皇帝题旷观亭匾联


2、地静避尘凡问景堂深山曲抱 处幽宏造化旷观峰矗水飞流
——清乾隆皇帝题观艺亭匾联


3、按南辰定北斗开天辟地 立五行分八卦炼海烧山
——明代三清观上院匾联

 

石刻
医闾佳胜——明分守道张邦土书
北镇名山——明壮元、翰林院修撰龚用卿书
气象万千——清道光皇帝御笔
壁立万仞——明辽东总兵官马永书
深迥幽奇——清防守尉集成书
人间天上——清内阁大学士王尔烈书


古碑遗迹
元大德二年,诏封五镇碑
清乾隆皇帝五言三十韵封闾山八景碑
清乾隆皇帝圣水盆诗碑
辽太子耶律倍闾山隐居时“琉璃寺”遗址。
元朝宰相耶律楚材幼年时在闾山读书堂遗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