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一年我上学了!!!

(2008-01-12 12:21:00)
标签:

杂谈

分类: 55年的回忆
 在社会的压力下,在老师们的动员下,也在我的要求下,大约在1960年10月份吧,我终于上学了。
据说我上学时没有个应该叫得出去的名字,小名又和我的姓氏有重复之嫌(要是在现在正好是个好名字呢),因此就在报名上学的同时由我10岁的姐姐按她的名字改一下后面的字就成功了,可见当时对起名字的随意性了。
那里象现在为生个孩子动员全体认识的相信的人起名字,还是得起个一个月两个月的。
上小学一年级时,我们村子共有大约10个小同学和我同班,虽然我上学晚了一个多月,但是没过几天老师就发现了我的聪明,当他们到我们村子家访时,见人看到我在场就会夸一番我如何如何的聪明,且在我妈面前学说我读的课文是如何的正确,响亮。我记得老师夸我读的一篇课文是“人民大会堂”。
当然我妈从这一刻开始也感觉到我的存在将来会给他们带来一些幸福的了。她特别的为我高兴。
我们现在上学的学校是另外一个公社的学校,按规定学生是应该在自己的公社所在地上学的。
这个学校离我家7里地,中间路上没有一个村庄,我们这些七八岁的孩子,就是这样顶风冒雨的去上学的。
那个时候我们穿的吃的都很差。
穿的是补丁摞补丁,夏不凉,冬不御寒。
吃的是粗茶淡饭,食不饱腹。
我记得我们上学是必须带午饭的,我们冬天竟然是带两个生地瓜,然后到学校生的炉子上去烤片吃,这个炉经常是烧不着的,因为烧材不好,所以我就吃生地瓜做为一顿午饭。生地瓜也是洗都不洗,用刻铅笔的小刀切成不规则的片在火炉上烤,还没烤熟就吃,且同学们抢着吃,其实根本就烤不熟,稀里糊涂的就这样算是一餐了。
说到生炉子,当时生炉子,学校没有那么多的煤,要求每个学生每年必须向学校交一定数量的烧材,在我们这个地方要交的烧材主要是黄豆根,到了秋天,学生们一般是自己去拾一些豆根(我地称为豆棍),背到学校,然后由有关负责人估一个重量记到帐上,然后放到教室门口,等天冷取暖用。
一年级还没结束,当时和我一起上学的10多个小同学就剩下两个人了,其中就有我一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