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画
标签:
情感 |
分类: 杂文随笔 |
[文/西江月冷]
能把一些东西变到画上,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我想我就是这样,常在这样的过程里兴致勃勃。就像一个孩子遇见了喜欢的玩具,爱不释手地把玩,甚至睡觉也把玩具揣在怀里,带到梦中。
这该是一份情缘。就像前世和某个人约定好了似的,今生一旦遇见,就不离不弃,直到终老。或越是沉静的时候,人越是需要表达,于是在那些过去的年月里,我就突然有了描绘的想法。然后自学,然后在越发着迷的表达之中,越走越深。表达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只有这个时候,人才得以静下心来,再一次认识身边的人或事物。如描绘一朵花,一朵你曾经觉得再熟悉不过的花,这时你才发现,之前你无数次地对一朵花微笑,却从来没弄明白这朵花的模样。现在你开始懂了,在细致入微的观察下,你看见了被自己一度忽略掉的东西。这让人眼前一亮,且随着描写的深入,你的情感也参与进来。你渐渐觉得,你描绘的何只是一朵花,它分明就是有着灵魂的生命。
年少时候,我画人物头像,临摹的是较早版本的《速写技法》。我也尝试着画家里的人。我让母亲坐在那里,我认真地观察她,这让我多年过后依旧清晰地记得她那时的样子。我也画速写,画我喜欢的马。但我们那里没有马,与马最接近的骡子和驴也少。一次我到镇上,碰巧遇见一架驴车,我就跟在后面,我看驴子如何走路,看它的四条腿如何迈动。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大概就是这样。我们总觉得对自己的生活再熟悉不过,可当你真正回忆的时候,会发现你只记得事物的皮毛,你从来也没有真正靠近它们。
速写自然是我喜欢的科目。那年冬天的一个午后,我干脆拉了板凳坐到鸡栏外面,用了一下午的时间画鸡,画鸭,画鹅。最终弄明白了它们的结构和习性。至今想来,依旧觉得那样一个下午没有虚度。所以我感谢绘画让我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思考。也让我在回忆故乡和往事的时候,可以更近地靠近它们。
作为绘画,自然风格多样,总结起来又不外乎几种:具象,抽象,意象。我最喜欢的自然是具象,大概这与我最早接触了诸多的文艺复兴大师绘画有关。真正了解一些现代绘画是在上大学的时候。诸多画家里,最喜欢的又属安格尔,库尔贝,米勒等人。印象派的也喜欢几人,如凡高,高更。
说到当代的写实画家,则首推冷军了。这是超写实风格的画家,又称中国超
写实第一人。在他的画里,我感觉到的是细节的震撼。原本一个简单的石榴,一块再普通不过的布,一块锈迹斑斑的铁皮,都可以散发出那样动人的艺术魅力。其实这也是大自然造物的神奇。我什么时候又和他那样深入到事物的细节。在这样的作品里,作者是做到了遁身的。你的肉眼根本看不到笔触的存在,看不到技法的存在,看不到作者的情绪。你以为那是相片,但相片又怎么能够达到那样美妙的效果。其实作者不是不在,而是和描绘的对象融合到了一起,成了它们的一部分。
当代画家里,我最喜欢的还有新古典主义风格的王沂东。且不说细腻的描
写,最能打动我的则是画面中的那份唯美。画中的人物,正是我曾熟悉的乡亲。那是孩童时代村庄里的男人女人。红裤,红袄,头巾,窗花,哪一样不让人生出怀旧的情绪。却乡村的诗歌美在他的作品里流淌而出,如清澈的泉。在这样的画里,你将又一次生出真善美的情怀,并如天籁之音在你耳边萦绕,让你陶醉其中。
近来常去山中,除了靠近大自然,驱散城市给人的压抑之感,其实我还有自己的打算,我是去观察我熟悉的山村的。我还要尽可能地把它们带回画室。我想让自己在画里和它们融合到一起,让我与它们一起呼吸。
大学的毕业创作,我为自己的油画起了一个在当时看来有点现代的名字:《凝固的,空间的,生命的》。现在看来,我所走过的文学艺术道路,无论写文还是绘画,莫不在这样的概念下延伸。关于绘画,则让自己在提高技法的基础上,将更多的情感和思想融合进去。我告诉自己,我将一路行走,再也不停。
2011-11-17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