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拜泉县三道镇的“纪念宝塔”
(2020-03-04 16:05:09)
|
|
|
|
|
|
| |
|
|
东北网齐齐哈尔9月13日电 宝塔传说——记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拜泉县三道镇“纪念宝塔”
在文革前的某个夏日里,轻拂的微风,把宝塔上的惊雀铃吹得清脆作响。塔下的空地上,三五成群的孩子绕着宝塔尽情地嬉戏玩耍。孤立的“纪念宝塔”俯瞰着小镇上的变迁,当地人早已熟视了它的存在,没有人刻意地关注和在意它。儿时的玩伴都把“纪念宝塔”作为游乐的集合地。今年33岁的赵建军如此描绘道。
“纪念宝塔”始建于1935年7月,同年9月竣工,宝塔位于三道镇的东南角,距县城35公里处。塔身采用青砖、白灰砌筑而成,其形状为上细下粗八卦形锥体,塔高50米,全塔共7节。第一节南面有铁门,门洞高1.77米,宽0.98米,塔门上横书“古月
居”四个大字,意为胡仙的住所。用水泥以楷体雕刻的这四个字,在文革期间全部被砸掉,从痕迹上看,有三个字清晰可辨,古月后面一字的残迹辨认不清。后经当地人推测,应为繁体的“仙”字。塔的第三节上竖着“纪念宝塔”四个字,“文革”中也未能幸免。第一节内壁八面绘有八卦符号。宝塔设计新颖别致,每层塔檐形状各异。塔外每节八角处都装有惊雀铃,共56个,专为防鸟雀在塔上筑巢。如今先前的铜制惊雀铃已所剩无几,大部分都在“文革”中以扫“四旧”为名被打掉,现塔上的惊雀铃多为铸铁仿制。
“纪念宝塔”被当地人称作镇妖的八角宝塔。在旧中国,三道镇自然灾害和土匪的烧杀抢掠不断发生,给当地百姓带来很大的痛苦和灾难。据老人讲,三道镇东有东大岗,形似青龙,西有西大岗,形似白虎。当时由于人们封建迷信思想严重,听信了“不怕青龙高万丈,就怕白虎探出头”的传言,以为白虎山高压过青龙背,此地必受灾受难,而如果在镇东南角修一座宝塔,高超过白虎山,能起到“左镇青龙岗,右压白虎山”的“神功”。于是,在当地商务会长高志俊的倡议和主持下,向商号和地主征款修建。现今当地还流传着“纪念宝塔”在设计时为16节,后因钱款被工头贪污,被迫缩减掉9节一说。从当地人口中得知,在施工时地基挖了三丈深,苇子成困的往下立,用豆浆往里灌注的说法。建成后把该塔取名为“纪念宝塔”,当时常有当地的百姓在此供奉。
1997年,在当地相关部门的重视和保护下,在“纪念宝塔”的原址处圈建起宝塔公园,并对塔身做了修复。在塔的周围还栽种了花草,并设专人管护,使宝塔重新焕发了雄姿。如今,在“纪念宝塔”的塔身下抬头仰望,虽缺失了当年那悦耳的惊雀铃声,但眼前依然是由青灰色的塔身与清澈的蓝天、无瑕的白云,合映成的一幅经典画卷。
|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