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经的人们多数是不喜欢被人拍照的,特别是老人。他们不想将来上天国后将自己的影像留在世间。我也感到对着这些虔诚的人们拍照有些不礼貌,可我作为爱好摄影的游客一遇到好画面,拍摄的冲动还是压过了理解的力量,只要不摆手拒绝我,我就拍。对我所拍的老人,事后我会主动送上早已准备好的小佛像以表感谢之情;对要钱的适当给些小钱,总之大家彼此和平相处。






藏传佛教除了转经之外,人们还会“转殿”、“煨桑”、“磕长头”,可以敬香,亦可以献哈达,向寺庙布施。但是,一切都是不强求的。随意而已,心到则礼到。而且藏传佛教,似乎是不烧纸钱之类的东西的。他们“煨桑”、只烧柏树枝,伴以青稞。青烟之上,据说可以上达天听。










拉卜楞寺的建筑可分为石木结构和土木结构两类,外石内木,所有经堂和佛殿用青色石英岩砌成厚墙,色调素洁,质朴大方,故有“拉卜楞寺外不见木,内不见石”之说,建筑形式而言,有藏式建筑、有藏汉合壁式建筑,飞檐丽阁,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庄严雄伟。所有经堂和佛殿的内外墙壁上绘有佛教内容的壁画,有制作精美的柱套和绣像。



(清晨在宿舍浇花的喇嘛)


(边赶路边发短信的喇嘛)


(喜欢拍照的小喇嘛)

(龙山上和当地人聊天的喇嘛)

清晨徜徉于拉卜楞寺寺院群落之中,除了虔诚的信徒外见的最多的就是披着紫红色袈裟的喇嘛们,由于这个季节游客稀少,因此我能够得到当地人更多的关注,这里的喇嘛们大多数很友善,见我问的最多的一名话就是“那里来?”。除了上早课颂经和转经的喇嘛外,还有相当的喇嘛们,随意地穿行于街市与庙宇间,有些喇嘛们拿着手机旁若无人的打着电话和发着短信,视出世入世的门槛如无物,想来并非刻意修行而得,却是天生的大自在。
8点40分吴大师打来电话催着要出发,无奈我才转了拉卜楞寺不足三分之一的寺院!那著名的酥油花和唐卡绘画我还没见着呢!想拍的喇嘛辩经场面还没到时间!加上昨晚的拍片时间一共还不到期4小时!真无奈!少数服从多数,只好随朋友们一起离开。今早这不到3小时里,是我近年里摄影最累的3小时,因为要拍的题材太多,初上海拔3000米,背着几十斤的摄影器材,早饭都没吃,一路狂奔着实累的够呛!不过多少拍到些自己认为还满意的片子。拉卜楞寺不远的将来我肯定还会来,静静的、塌塌实实的拍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