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晋陕黄河峡谷行》------(10) 禹门口(龙门)

(2007-05-18 23:18:45)
标签:

旅游

自驾游

五一

黄河

龙门

禹门口

风光

游记

图片

分类: 东游西逛
《晋陕黄河峡谷行》------(10) <wbr>禹门口(龙门)
 
    禹门口,在陕西省韩城市北部和山西省河津市西北部的黄河峡谷中,是晋陕黄河峡谷南端的终止符。这里两岸峭壁夹峙,黄河被挤压在河床中,水势汹汹,声震山野。相传这里是“鲤鱼跳龙门”的地方,名龙门。传说中鲤鱼跳过此关即可成龙。龙门其实就是两块相距一百二十米的巨石,横卧黄河两岸,形如门阙挡住洪流的去路.是黄河的咽喉,是也兵家必争之地,自古为陕晋交通要冲的古渡口。又相传这里是大禹治水时开凿,故称禹门。龙门山水一向被视为黄河胜迹,古人有“龙门三激浪,平地一声雷”的赞叹。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在其《晚渡黄河》一诗中写道:“通波连马颊,进水急龙门”道出了龙门的湍悍水势。 
    龙门为韩城八景之一,黄河龙门上建有铁路桥、公路桥、铁索桥三桥,贯通山西和陕西。其中1949年9月修建的铁索桥是这里最早的通道,现已破旧禁用,依然立在北边,似乎向人们诉说着对母亲河过去艰难的征服。1972年5月,禹门口建起了铁路和公路桥,从此天堑变通途。近几年黄河来水量一直不大,现又正直枯水季,黄河那种雄浑的气势已经不容易看到了,但两岸群山威势不改,尤其是陕西一侧的山崖,壁立千尺直入水中,气势逼人。桥下岸边有机动游船,可以抵近观赏这一段黄河两岸的风光。
 
《晋陕黄河峡谷行》------(10) <wbr>禹门口(龙门)
 
《晋陕黄河峡谷行》------(10) <wbr>禹门口(龙门)
 
《晋陕黄河峡谷行》------(10) <wbr>禹门口(龙门)
                (禹门口水文站,跨河建有钢缆)
 
《晋陕黄河峡谷行》------(10) <wbr>禹门口(龙门)
 
《晋陕黄河峡谷行》------(10) <wbr>禹门口(龙门)
 
       《晋陕黄河峡谷行》------(10) <wbr>禹门口(龙门)
 
       《晋陕黄河峡谷行》------(10) <wbr>禹门口(龙门)
                (崖壁上古时拴船的铁环)
 
    我们乘船从大桥开始,一直北上到了石门.沿途你不时需要仰视来看两岸的峭壁,欣赏先人在两岸留下的遗迹。
            《晋陕黄河峡谷行》------(10) <wbr>禹门口(龙门)
                 (山西一侧的采石厂)
   两岸开山取石,采的废石料就直接倾倒在黄河里。河东岸山西一侧沿河路上结队的运煤车使本来就缺少绿色的河岸愈发脏乱,路上撒满黑色浮尘,将部分山体染成了黑色,真有点儿满目创痍的感觉。天是灰蒙蒙的,景色逊色了很多。
《晋陕黄河峡谷行》------(10) <wbr>禹门口(龙门)
 
《晋陕黄河峡谷行》------(10) <wbr>禹门口(龙门)
                     (龙门上游的石门)
 
《晋陕黄河峡谷行》------(10) <wbr>禹门口(龙门)
 
《晋陕黄河峡谷行》------(10) <wbr>禹门口(龙门)
 
《晋陕黄河峡谷行》------(10) <wbr>禹门口(龙门)
 
《晋陕黄河峡谷行》------(10) <wbr>禹门口(龙门)
 
《晋陕黄河峡谷行》------(10) <wbr>禹门口(龙门)
 
    从石门调转船头沿河而下,在这千丈绝壁和滚滚大河之中,我才似乎感觉到李白“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所道出的雄浑气势。
    我这岁数,自然没了“鲤鱼跳龙门”的激情。只能做一条平凡的小鱼,顺流而下跳出龙门,在自由的天空下快乐的游来游去。不时眨眨眼,留下点影像.
    龙门外,就是开阔平坦的关中平原。黄河自此一泻而去,其下游豁然开朗,一展数十里之宽。好不壮观。
《晋陕黄河峡谷行》------(10) <wbr>禹门口(龙门)
    我们在烈日和煤尘的笼罩下游览了禹门口,驱车跨过龙门大桥驶入山西境内,也结束了这次晋陕黄河峡谷的采风活动。这次黄河之旅,再睹了黄河的壮观景象,感受了秦风晋曲。带着满身疲惫,沿河津至候马高速公路连夜返回京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