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试谈高中语文假期作业的设计与布置

(2007-06-23 17:44:38)
 

     语文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语文学习时时在,处处在。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还体现在课后作业尤其是长假作业的布置中。假期虽说是学生休息、调整的重要阶段,但对于时间就是成绩的高中生来说,三个寒假两个暑假在他们的整个高中学习生活中占据很重的分量。为此,寒暑假作业应该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纳入教师的教学统筹安排之中。那么,如何合理而有效地给高中学生,尤其是起始年级的高中生,设计与布置一个有价值的语文作业,尤为关键。笔者认为要做好这一点,必须从三方面考虑设计:

一、要针对我们在假期作业布置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的学习实际而设计。

    以往我们的语文寒暑假作业在设计方面更多的也是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常常进入误区:一是粗放经营,大而无当,漫无边际,信手拈来,缺少具体的导向和明确要求,要么规定写几篇脱离生活实际、没有鲜活气息的作文,要么笼统规定要课外阅读,学生无处下手,收效甚微;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绝大多数情况是作业布置得细而又细,重在书面,训练大量机械的习题,题目繁、难、偏。这样做多而滥,枯燥乏味,单一而传统,使学生疲于应付。学生为了完任务,出现抄袭和“猛扑”的现象。另外,我们在平时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是:学生不是没少做题,而是缺少生活的积累和好的学习习惯,如写字乱画,写作无鲜活的内容、基本功差等。而这一缺陷能在学生的假期学习生活中得以弥补,的确不错。

二、要结合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而设计。

《课标》倡导“注意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为了体现新的课标理念,我们在假期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上,更要注意作业的个性化、趣味性和开放性。把语文的听说读写更多地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布置时既注重开拓性、灵活性,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积极探索,又注重实效性、操作性,引导学生温故知新,整理归纳。从而设计出一个体现“大语文”观念的,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个性,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的方案,让学生从教室走入社会:一方面在社会生活中去检验课本所学,另一方面还可以从生活中接触、收集到许多新知识。

三、要结合不断变化着的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和高考命题走向来设计。

高考语文命题在高考改革的背景下,从形式到内容,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积累和整合能力的考察,越来越突出时代感,贴近中学生生活实际。高考命题小到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表达题,大到作文题,在选取语言材料时注重“从生活中来”,这些材料有利于引导中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开阔知识面,提高文化素质。试题选材的时代性,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相结合,凸现人文性是高考语文试题发展的重要趋势。不断改进的高考要求,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考察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假期作业的布置与设计应面向高考。

基于上述考虑,经过近年的教学实践,我得出了一个假期作业布置的计划,在这里姑且形象地称之为语文教学中实行假期计划的五个“一”工程。这只是个基本框架和模式,灵活运用而已,学生在基本要求完成的情况下,可以多做,可以少做,不可贪多,不可速成。

1、练一本好字(要求把练字和识记结合起来,内容在老师规定的范围内,16K的每天一页)。写字不仅能帮助识记,陶冶情操,而且”好字出好成绩”,对学生参加高考很有益(我们的学生中有种不好的现象:从高一到高三,年级越高,越不好好书写,以致有的高三复读生写字更是“龙飞凤舞”,结果在考试中吃了亏)。写好钢笔字,要求做到“三清”:卷面清,字迹清,笔画清;“三不”: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冰冻三尺,非一日这寒,从高一开始,我们就这样努力去做,会收到好的效果。

2、读一本名著(在新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里规定的中学生必读书目中去选,读后能复述梗概,注意其中重要的人物形象和富有表现力的好词好句)。读名著不仅让学生能丰富视野,很好地识记文学常识,如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就不会记混,而且可以让学生针对情节、人物、语言、表现手法、反映的社会生活等内容进行鉴赏,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这一能力在做一些如病句修改题,语句的扩充题,阅读理解题,作文题时显得尤为重要。而在高考中我们好多同学题答不好,实在是就题论题,阅读的太少,语言积累太少。老师还应针对作品提出相应的具体要求,如阅读《红楼梦》要能写出自己欣赏或厌恶的人物形象各两个;读《水浒传》,能挑出印象深刻的五个场面并用自己的话加以描述。

3、观看一部优秀的影视剧(一个好的电视节目也行,观后能有所收益)。大多数学生爱看影视和电视节目,其中剧情的发展、人物的精彩对白、节目的编排和设计、台词的串联,包括中间插播的广告,都要做个“有心人”留意分析,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而且为做语言表达类题积累了不起素材。如让他们看《新闻联播》节目,记录标题语,学做新闻类语段压缩题;让他们看体育类节目,留意精彩解说词;让他们看经典文艺晚会类节目,留心节目串词等。

4、做一件有意义的事(郊游、参加夏令营,搞社会调查,走亲访友,做好人好事,若在寒假,还可利用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春节采写对联,收集对联等)。如游一处名胜,办一份报纸,访一位人物,搞一项社区调查等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丰富他们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积累,增强他们的见识,写文章时不至于空洞无物。

5、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可以针对高中阶段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要求去做,如对唐诗宋词的鉴赏)。文章取材最好能从从上述三项的实践中来,读名著后写读后感:写出内容梗概,选出典型人物进行评价;观看影视后有观后感,要求就某一点(如剧情、人物、语言、表现手法等)写一篇评论;做事后把见闻心得写成文章等。这样就为学生写文章积累了素材,学生作文时就能言之有据,言之有理了。

每个假日有还可以有选项:

1、记一则名言警句,要能正确默写,并能找出出处,理解意思,分析其“名”在何处。还可温故知新:对学过的课文或读到的名著中的字、词、句,摘抄识记;         

2、读一篇精美时文,或背一首古典诗词,并作简要的评析和鉴赏。选材可来自与教材配套的六大本《语文读本》,在这些读本中,收录了一大批毫不逊色于课内选文的优秀作品,其中一些优美散文的词句、精湛论文的片断、经典诗词的意境等等都应成为学生关注的对象。

3、记一则文字(文学或者说文化)常识、小故事。如一字的来龙去脉,某个阶段的文学发展史,古代官职称谓等等。

4、记一篇日记,写一日心得,重在生活感悟和人生随想。

5、进行一道专“题”训练,尤其是高三学生可针对自身实际,选择一类题中的一道精当的题目作相应的巩固练习,力求练有所得。

上述各项可与“练一页字”结合,达到书写与识记同步,任选一项完成,多者不限。

    这样“听”“说”“读”“写”“做”,环环相扣,步步为营,相互补充。一个假期有五个必修的大“一”,每个假日有选择的完成小“一”,由小“一”构成大“一”。“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每日完成一小项为积一滴水,而这五大项就是条条小溪,汇成假期这条河。从高一到高三,每个假期让学生坚持这样做,并能检查落实,就会收到好的效果。

    以上是笔者近年总结出的一点作法,有很不完善的地方,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相信随着语文教学和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随着新课标在全国的推行和深入,会有更多的好办法,让学生乐学,活学,会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发挥自己的个性和主观能动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老师懒了(转)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