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歌最美心灵立时代之传

(2022-09-08 16:43:16)
标签:

吴春岗

长篇报告文学

张小娟

最美青春

分类: 文学阅读和杂说

歌最美心灵立时代之传

敏彦文 

最近捧读吴春岗先生的长篇报告文学《最美的青春——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张小娟一书,再次刷新了我对报告文学的认识。全书通过对“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张小娟同志短暂而闪光的一生的深情书写,集中展现了甘南州在脱贫致富奔小康大业中的拼搏奉献精神和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多彩的文学之笔为张小娟同志的最美青春画了像立了传,是一部融历史画卷、时代风采和文学智慧于一炉的精品佳作。细细品读,不禁为先生占有资料的丰厚权威和梳理写作的有礼有节、有张有弛,及文字的规范雅致、简练干净,思想感情的充沛激荡,人物描写的真实生动所折服。在甘南乃至全国,写过张小娟的记者、作家、诗人,可谓多矣;写张小娟的新闻、通讯、剧本、散文、诗歌,亦多矣。但写张小娟的报告文学不多,优秀的更寥若星辰。吴春岗先生的《最美的青春——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张小娟无疑是这个领域的一部扛鼎之作。

在甘肃文学界,甘南的文学创作队伍可以说是一支劲旅,尤其是诗歌、散文和小说成果丰沛,声名卓然。相对而言,报告文学比较弱势,写作者也寥寥无几。吴春岗先生可以说是我州报告文学领域一位苦心耕耘、卓有建树的作家,也是引领甘南报告文学的一面旗帜。早在1987年,他就采访撰写了中篇报告文学《则岔石林纪行》,以详实的田野调研和优美、鲜活的文笔,全方位、多视角地为碌曲则岔石林赋予了文化内涵,也为石林的每个景点正式作了来自官方媒体的人文命名,第一次向省内外全面介绍了“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则岔石林的神奇景致,发表后引起广泛关注,使则岔石林一时名声大噪,游人如织,享誉省内外。

多年来,先生采写发表了大量质量上乘、阅读性强、影响深远的报告文学作品,涉猎许多领域行业——既有在青藏高原冰川冻土研究和为青藏铁路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的中科院院士程国栋,又有白手起家、在甘肃创造了商业传奇的农民企业家张国芳;既有从甘南草原走出去的共和国第一位藏族部长(原民政部部长)多吉才让,又有新中国培养的当代油画代表人物、美术教育家靳尚谊;既有在七十七年的政治生涯中坚定追求光明、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的甘南州第一任州长黄正清,又有抗战时期毕业于清华大学,一生历经坎坷磨难,矢志不渝致力于候鸟和生态研究,自觉倡导生态环保意识的生态学家窦振威;既有甘南草原妇女工作的杰出代表雷尕曼,又有在雪域高原艰苦创业、开拓进去的民营企业家马德明……等等。

2016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先生的文学作品集《高原阳光》,里面收录了先生多年来创作发表的报告文学、文学评论、散文,共计62篇,20余万字。其中报告文学21篇,143个页码,11万多字,占去全书50%的篇幅。曾经,我问先生到底创作了多少篇报告文学,他谦虚的说,不多,仅公开发表的约百篇。

由于工作和文学爱好的原因,先生发表的大部分报告文学作品我都认真阅读过,给我印象最深、思想感情冲击力最大的,当属先生1990年创作的报告文学《闪光的人生答卷——记青年英雄张文峰》。这篇一万多字的报告文学作品,以广阔的社会人文视角,介绍了雷锋式的中学生——甘南州迭部林业局职工子弟学校高三学生张文锋成长的心路历程和舍己救人的感人事迹,揭示了“真正有意义的人生在于奉献”的时代主题,阐释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新一代青年闪光的人生价值观。作品发表后,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反响,在社会各界尤其是广大干部职工和青少年中广泛传诵,一度掀起了向张文峰学习的热潮。那年,我还大学没有毕业,但在暑假回家时,这篇报告文学正在全州范围内热读热议,发表它的《甘南报》和转载它的《甘肃日报》,成了抢手报纸,一时“洛阳纸贵”。走在合作市的大街小巷,几乎每一个人议论的话题都和这篇报告文学相关,而吴春岗这个名字,也成了甘南的“明星”。至今想来,那情景依然鲜活如新,犹如刚刚发生的事,一睁眼就会扑面而来。

观先生的报告文学写作,社会视野广阔,语言感觉敏锐,文学功底扎实,文史学养深厚他的报告文学创作更多的是植根于甘南这块热土,取材于在这块土地上的深刻历史变革和发展脉络,通过平凡中的伟大,朴实中的崇高,热情讴歌那些创造新生活、抒写新时代的各民族人物,弘扬坚韧不拔、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以及团结、和谐、友好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其作品中的主人公既有各条战线的代表人物和时代英模,也有著作等身、人品高洁的诗人、作家、藏学家、艺术家,更有默默无闻的普通职工和草原上的牧民群众。不管写谁,初心都是歌最美心灵立时代之传。

同样,《最美的青春——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张小娟》,也是本着这样的初心历时两年多,呕心沥血、精心创作的。全书30万字,由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应该说,《最美的青春》是先生多年来报告文学创作的一次集大成,展现了先生报告文学创作的新高度,进一步显示了先生驾驭重大题材的能力,以及丰厚的生活积累。可以这样说,《最美的青春》是新时期以来甘南报告文学创作的一部里程碑式的大作品。

时势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最美的青春》传递的是草原的声音,讲述的是甘南故事,唱出的是时代强音,具有浓郁的民族地域特色和强烈时代人文气息。作品以脱贫攻坚这个举世瞩目的伟大社会进程为背景和脉络,以史诗般的宏大叙事结构,广阔而多维的社会视角,众多的人物形象,以及鲜活而细腻的故事铺陈,多彩而激情的诗意讲述,真实再现了张小娟的成长岁月和心路历程,揭示了一个人只有把自己的理想与信仰、信念与追求同祖国的命运、民族的团结、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甘苦紧密融合,才能拥有强大的不可战胜的力量和信心这样一个时代主题。

《最美的青春》是一部充满正能量的主旋律作品,它的出版发行,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坚定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和文学借鉴价值。

为英模立传,为时代明德,这是我读长篇报告文《最美的青春——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张小娟过程中的一个强烈感受,愿与大家共勉。

 

作者简介:敏彦文,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鲁迅文学院民族文学创作班学员。在国内报刊公众平台发表诗歌、散文、文学评论数首(篇),出版诗集《相知的鸟》散文集《生命的夜露》、《在信仰的草尖》,文学评论集《甘南文学夜谭》等,主编、参编文集多种,获文学奖多次,作品入选一些重要选本。


附录

                                           无尽的追思  永远的骄傲

——《最美的青春——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张小娟》序言

蒙曼

 

小娟献身甘南藏区的脱贫攻坚事业,忽忽已经两年多了。这两年,看了很多小娟的照片,也读了很多关于小娟的文字。可是,在我眼中时时浮现的,仍然是小娟在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读书时的样子。那时的她,是一个多么平平凡凡,老老实实的孩子呀。不声不响地上课,不声不响地下课,见到老师会略微局促地笑一下,带着点儿农家子弟特有的淳朴和拘谨。我知道她来自甘南藏族自治州,还跟她聊过几句她家乡的情况,毕竟我1995年曾经到那里实习,记得庄严雄伟的拉卜楞寺,也记得芳草萋萋的桑科草原。我想,如果不是因为2006年暑期我带他们班到湘西凤凰县实习,我们之间的交往也就到此为止了。湘西和甘南一样,都是少数民族自治州,来到广阔天地的小娟明显更加如鱼得水,我记得她哈哈大笑的样子,也听见她和班里的同学吹牛,说自己的家乡有多么漂亮。然后,她们就毕业了,三三两两的在校园里照相。看到她们垂下长发,化起淡妆,绽开明媚的笑脸,我也感慨,四年的大学生活是多么重要啊,不管孩子们来自何方,背景如何,如今他们都已经属于这座城市了。是大学让她们从笨拙的蝶蛹蜕变成了美丽的蝴蝶,我们作为老师,在这一刻总是骄傲而满足的。

那个时候,我自然不会料到,小娟还会再经历一次蜕变。我不知道她张开翅膀,又飞回了甘南藏族自治州。我不知道她当上了舟曲县的基层公务员。我不知道她在舟曲县泥石流抢险救灾的现场火线入党。我不知道她担当起舟曲县扶贫办副主任的重任,走到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历史上最为壮丽的事业——全面脱贫攻坚工作的第一线。我也不知道她结了婚,生了子,成了一个坚强而又幸福的妈妈。等我知道这一切,已经是201910月,她殉职的消息通过互联网,一下子冲进了我的眼里,也一下子冲进我的心里。的确,这么多年,我不知道她在做什么,但是,我知道,她已经从翩翩蝴蝶蜕变成了展翅的雄鹰,生生世世,翱翔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广阔的蓝天上。

如今,拜读吴春岗先生的大作《最美的青春》,我仿佛又看到了甘南藏族自治州雄浑壮美的山山水水,看到山水间淳朴善良的男男女女,也看到小娟在那里,在他们之中成长,成熟,奋斗,牺牲的样子。我愿意重申我在2019年小娟刚刚殉职的时候,在微信朋友圈里写下的那段话是我们的学生,也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无尽的追思,也是我们永远的骄傲。

                                          二〇二一年十一月九日,于北京

(原载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最美的青春——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张小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