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秋之甘南】郎木寺,从一场天葬说起(19张)

标签:
转载 |
分类: 美文与美图 |
【写在前面的话】
2013年12月27日
本文全文无不适感,请放心阅读
在藏民的信仰世界中,人生就是一路修业,生命就是一场轮回,在活着这条极为困难的征程中,生与死,一线相连,在这条线的终点,等待生命的是一群高山兀鹫和一场天葬仪式。超度亡灵的经文,响彻在山谷间,仿佛拥有穿破云层,直入天际的力量,盘旋在天顶上的高山兀鹫,在细腻而轻柔的咏诵中,帮助将要修成正果的生命,向天神做最后一次叩别
藏族的丧葬方式有五种,即天葬、水葬、火葬、土葬和塔葬。最常见的是天葬,藏语称为“杜垂杰哇”,意为“送尸到葬场”,或称“恰多”,意思是“喂老鹰”。藏族天葬是自然形成的,习俗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西藏位处数千高尺的高原地带,地质坚硬,植物稀少,较不适合土葬或火葬。藏人死亡后,用白布将尸体包裹,停尸一日至数日,请喇嘛念经超渡,择定日期送葬,这一期间家门口悬挂一个红色陶土罐,土罐内放进食物,供死者的灵魂使用。出殡当天,家属将尸体送往天葬台,背尸人和送葬者均不得回头看,并且在路上把红陶罐在路上摔破,后交给天葬师处理,家人不得跟到天葬台
天葬师将尸体放在天葬台上,司葬者烧起火堆,燃起“桑”烟,远处的秃鹰见到浓烟会自主性的飞过来,聚集于附近的山峦,等待啄食。天葬师将遗体骨肉剥离,骨头用石头砸碎,将尸体分解给秃鹰啄食,尸骨以食尽为吉祥,若有残余,则将其焚化
佛教以为人死后没精神因此没保留肉体的必要,因此把身体布施是对众生最后一件慷慨善事是佛教六度之一
藏传佛教认为天葬符合释迦牟尼传记中所说的“舍身救虎”精神,死者的灵魂也可以随鹰升天
天葬可能源自印度与伊朗,《大唐西域记》卷二曾提到鸟葬。《要行舍身经》就劝人于死后分割血肉,布施尸陀林中。佛经《众经撰杂譬喻经·卷上》有“尸毗王以身施鸽”的故事。宋李昉《太平广记》引唐焦璐《穷神秘苑》记载:“顿逊国,……其俗,人死后鸟葬。将死,亲宾歌舞送于郭外。有鸟如鹅而色红,飞来万万,家人避之。鸟啄肉尽乃去,即烧骨而沉海中也。”西藏的天葬有人说来自阿底峡
然后说说郎木寺
首先科普一下,通常所说的郎木寺,不是寺院的名字,而是镇的名字。这个位于甘肃和四川交界的小镇上有两座寺院,位于四川的叫做格尔底寺,位于甘肃的叫做达仓郎木寺。郎木寺是个传奇的地方,50年代的时候一名美国传教士发现了这里,写了一本书,造成了轰动。还有一说是,他的文章发表在美国国家地理上,那篇文章附有一张中国地图,地图上只标了两个点,一个是北京,另一个就是郎木寺。从那时候开始,外国人翻山越岭地来到这里,而中国人还对此一无所知
郎木寺,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下辖的一个小镇。一条小溪从镇中流过,小溪虽然宽不足2米,却有一个很气派的名字“白龙江”,如按藏文意译作“白水河”。小溪的北岸是郎木寺,南岸属于四川若尔盖县,属于甘肃的“安多达仓郎木寺”和属于四川的“格尔底寺”就在这里隔“江”相望。一条小溪分界又联结了两个省份,融合了藏、回两个和平共处的民族;喇嘛寺院、清真寺各据一方地存在着;晒大佛,做礼拜,小溪两边的人们各自用不同的方式传达着对信仰的执著
玛尼堆,这一天的天格外的蓝
风在吹,经幡飞舞在阳光里,闪闪发亮
我仿佛听到天籁般的经文咏诵
偶尔在山间,几只兀鹫悠然的盘旋
高山兀鹫是藏传佛教里空行母的化身,它们以腐肉为食,不伤生灵,逝去的生命在兀鹫分食后,亡者的身体和灵魂都会被带到天空
如果没有了它们,谁又会在轮回的终点等待,为一路的虔诚送行
如果没有了它们,天空也许会变得空空的
它们虽然帮人们实现了回归上苍的夙愿,可它们好像也无法把这个越来越繁冗的世界全部送上天空
通往天葬台的小路上,一个喇嘛
站在山脚,仰望整座寺庙
大殿的纹饰
我喜爱这样浓烈的色彩
站在高处,看着远方
沿着石阶一路上行,一位坐在那里的藏族妇女
大殿的飞檐
藏民在围绕着大殿转经
对称的美
大殿极其辉煌
藏民一生过着清贫的生活,却会不懈余力的用尽所有的积蓄为寺庙修建金顶,于是每一座寺庙都会金光灿灿
天葬台旁的经幡
据说这里的经幡从空中俯瞰是六字真言的图案,是给那些被带入空中的灵魂看的
在天葬台,我们没有一个人拿着相机,没有一个人去拍些什么,这是对逝者的尊敬
在这里,我发了那条微博
天空中盘旋着觅食的秃鹰,空气里弥散着特殊的味道,地上散落着腐烂的残肢……从自然中而来,到自然中而去,关于生命的另一种循环,另一种轮回,自此生生不息……2013.10.05于甘南藏族自治州郎木寺,天葬台
我们的小向导,一位帅气的藏族小伙
傍晚的整座寺庙,云层透出柔和的光线,像是对往生者的告慰
又见耶稣光,夕阳时分的郎木寺小镇
未完待续……
旅行Tips:
门票:
春夏秋季:30.00元
冬季:无人售票
开放时间:08:00-17:00
建议游玩时间: 4小时
地址: 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
电话: 0941-8225353
交通:
从夏河到郎木寺有两条路,一条是近道,从小桑科穿越经阿木去乎、尕海、碌曲到郎木寺,另一条路是先奔向合作,再经尕海、碌曲到郎木寺,其中从阿木去乎到郎木寺都是213国道。包车司机一般都愿意走近道省油,但路况较差,213国道相对好一点,四川境内都路况都不错,包车总耗时一般6个小时左右,最低费用300元/车(小面的)
如果乘班车,应该在夏河坐最早的班车到合作,再乘到若尔盖或迭部的班车。桥头右拐是通往郎木寺的小路,一般会有“兰驼王”小三轮拖拉机接送,1元/人
从郎木寺回兰州,郎木寺没有直接到兰州的车,一般都在合作转车.到合作42元/人,在合作汽车总站可以换乘到兰州的车,一般下午到兰州1:30、3:30、4:10有三班。到临夏的车就更多些
住宿:
下车的地方就是郎木寺乡的中心,向前走一点即是郎木寺宾馆所在的十字路口,这里住宿的目前有郎木寺宾馆,白龙宾馆,四川的仁青宾馆等
一般房间的价格也就是15-20元左右一个床铺,国定假日期间,价格会略有上浮。郎木寺的住宿还是蛮多的
注意事项:
这里海拔3600多米,上下楼有明显的呼吸急促感,一般人头一天晚上睡觉有一定的头疼,以后没事了,应该说高原反应不太明显
天气明显冷,山上风特大,夏天去的话要带一件外套,早晚很凉;冬天去的话要做好保暖措施,帽子、手套必不可少
![[转载]【秋之甘南】郎木寺,从一场天葬说起(19张) [转载]【秋之甘南】郎木寺,从一场天葬说起(19张)](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