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彦文:关于回族文学的几个问题之我见

标签:
文学回族哲学历史 |
分类: 文学阅读和杂说 |
关于回族文学的几个问题之我见
敏彦文
A、回族文学的定义
回族文学是由回族人民(包括专业作家、诗人、戏剧和影视艺术表演家和非专业的及民间文学创作者)和非回族人民创作的具有回族文化心理特征的文学作品的总称或集合。
B、回族文学的四个组成部分
一、回族人民用汉语言创作的具有回族文化心理特征的文学作品;
二、回族人民用阿拉伯语、波斯语、英语、藏语、蒙语等一切非汉语言创作的具有回族文化心理特征的文学作品;
三、回族之外的其它民族的人民用汉语言创作的具有回族文化心理特征的文学作品;
四、回族之外的其它民族的人民用阿拉伯语、波斯语、英语、藏语、蒙语等非汉语言创作的具有回族文化心理特征的文学作品。
C、回族文化心理特征的主要内容
一、伊斯兰教及其文化、经济、教育、哲学等思想是回族文化心理特征的第一载体;
二、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回族文化心理特征的第二载体;
三、回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也吸收了道家、佛家、杂家等的文化因子。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中国主流文化的传承与更新,回族也在有意无意地吸收着新的文化因子,对自己的文化构架进行整合,使其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世界和社会想适应。“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尤其是新中国建立后,回族在自觉而积极地参与社会主义祖国的各项建设中,吸收了大量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因子,剔除了一些落后的不合时代要求和自身发展的思想文化因子,对回族文化进行了再整合再发展,回族文化心理特征也有所整合与变化。但是,无论怎么整合与变化,伊斯兰教是回族文化心理特征的灵魂,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回族文化心理特征的手足。没有灵魂的人是死的是无差别的,没有手足的人是孱弱的无助的,是走不快走不远的。对回族来说,伊斯兰教和中国传统文化两者是缺一不可的,用杨怀中先生的话说,伊斯兰教和中国传统文化在回族身上是一个二元一体的存在,谁也不能缺,谁也离不开谁,缺了一者,回族就不是回族了,回族文化也就不是回族文化了。这就是特别的回族文化心理特征。
D、回族文学和回族人学
文学是人学,所以回族文学就是回族人学。人学就是关于人的学问,就是研究、发掘、发现和阐述关于人性、人的生活起居、人的思想感情、人的风俗习惯、人的美丑等等的学问。回族人学就是研究、发掘、发现和阐述关于回族人的人性、生活起居、思想感情、风俗习惯、美丑等等的学问。
从人学的角度说,回族文学就是由回族人民(包括专业作家、诗人、戏剧和影视艺术表演家和非专业的及民间文学创作者)和非回族人民创作的和回族有关的人和人群的生活起居、思想感情、风俗习惯、美丑(人性)等的文学作品的总称或集合。
E、回族文学的基点
回族文学应该将落脚点或基点放在回族人学上,也就是要述写回族的社会文化和回族人的心理特征。
F、有关回族文学和回族文化心理特征的几个问题
一、回族的祖国:有些对回族不了解或有误解的人认为回族的宗教来自于阿拉伯,回族的一部分先祖也来自阿拉伯,所以回族理所当然是阿拉伯移民,回族的祖国也理所当然应该是阿拉伯,甚至回族中个别具有严重阿拉伯情节的人也自觉不自觉的持这种观念和心态。显然,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回族是伴随着伊斯兰教的传入而在中华大地上孕育、生长和成熟起来的一个少数民族,她能发展成今天这样一个成熟健康的族群,完全是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融合的结果,包括文化的融合与族群的融合。文化的融合前面已经说过,不在赘述。族群的融合是指回族先民(回族先民不是民族群体本身,而是民族的一员,是阿拉伯等民族的一员,不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来到中国后,在中华大地上与汉族、蒙古族、藏族等民族通过通婚等形式而繁衍、发展和成为一个固定的民族群体的过程,这一过程经历了八百年左右的时间。可以说,回族是在中华大地上播种、生根、发芽、成长、开花和结果的,回族的根在中国,果也在中国,所以,回族的祖国是中国,而非什么别的国家。
二、回族文化之母:回族是吮吸伊斯兰文化和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乳汁成长起来的,正如我在《回族的祖国》长诗题记中写的:“伊斯兰和儒道/这东方的两个星座/是哺育我们民族的两只乳房”。的确,回族的文化之母不是一个而是两个,自从经过明清以来“以儒诠经”为主的中国伊斯兰回族文化的著述创制活动后,回族文化形成了伊斯兰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在回族身上二元一体并存这样一个很特别的特征。如今,伊斯兰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这两只乳房已经牢牢地长在回族的身上,本能地哺育着回族本身。而这两只乳房的血脉直通伊斯兰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与历史的长河一起奔腾而来。
三、回族的土著性:《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6年修订版)对土著一词的解释是:“世代居住本地的人。”回族自从诞生以来,就世世代代居住和耕耘在“中国本地”,从这个意义上说,回族在中国具有土著性,是中国的土著民族。
四、语言载体:回族文学创作的主体是回族人民,而回族的民族语言是汉语,因此,回族文学的语言载体主要是汉语。除此,在回族中,也有一些人能够熟练运用阿拉伯语、波斯语和藏语等语言,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创作了可观的文学作品,因此,除汉语外,回族文学的语言载体还有阿拉伯语、波斯语和藏语等语言。因为回族文化是伊斯兰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在回族身上二元一体并存的结果,回族在宗教生活中也是阿拉伯语、波斯语和汉语三者并用,所以,回族文化心理的语言载体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回族用汉语叙述信仰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汉语已经天然的成了回族的民族语言——母语。回族在用汉语工作、学习、生活的同时,也在用汉语表达、叙述和传述着自己的宗教信仰。回族已经拥有可观的用汉语言著写的宗教文化典籍和大量和所生存的社会环境相关的文化、经济、教育和社会等方面的书籍和文章。汉语不仅是回族输出的工具,也是回族吸纳的工具,不仅是生存的一个工具,也是信仰的一个工具。汉语已经是回族血脉中的一个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