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州名宦(书法家)敏翰章先生

标签:
洮州名宦敏翰章 |
分类: 散文随笔 |

洮州名宦(书法家)敏翰章先生
敏翰章(1869—1931),回族,字倬丞,号柳屏,临潭县旧城城内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廪生,宣统元年(1909年)选为拔贡。幼入私塾,聪颖好学,过目不忘,有“神童”之称,文章冠乡里。喜爱书法,能悬腕作书,深得松雪神髓。辛亥革命(1911年)后,充甘肃精锐西军提帅马安良幕宾,佐理文牍,筹划军务。民国元年(1912年),任甘肃正宁县知事(《临潭县志搞》述其“政声卓著”)。旋分发山东省任用,往返20余里,清理积案,平反冤狱,民多称赞。民国7年(1918年),当选第二届国会众议院议员,对外交、教育、宪法诸要政建议较多。并念及甘肃地震遭灾,联合旅京同乡,组织陇右共赈会,多方呼吁,筹得巨金,救活了不少灾民,省长陈季侃报请政府,为之颁三等嘉禾章。议席任满后,被绥远省主席马福祥延请为军需科科长,后委包头清源局局长。赴任后见地方不宁,商税减少,遂协同地方军警长官,剿抚兼施,不数月平定匪患,使商业与军务畅通无阻,税收大增。后返本省,甘肃督军陆洪涛派赴各地调解疏通关系。他重视桑梓情谊不忍同室操戈,涂炭生灵,遂奔驰各地,晓以大义。各镇感其诚恳,怨恨得解,地方得以安定。后历任古浪、镇番(1929年改为民勤县)、武威、永昌等县县长,每到一处,剿匪安民,治水垦田,为民谋利。在古浪任职时,该地有一土豪王占林,纠集党羽,掠夺乡民,贫民于青黄不接时每借1石,需还3倍,名曰“断头粮”,借银亦如此。地方乡民畏其强横,敢怒而不敢言。翰章查知情况,将该王拘案严惩,并驱逐同党出境。在武威任职时,查知镇署副官长某人盗赈灾粮以饱私囊,他亲到镇署坐守缉捕,并在十字路口上枷示众。自此,河西民众皆称“万家生佛”,离任之日,攀辕卧辙,如失慈母。民国18年(1929年)赴京就医(《临潭县志搞》述其“以阐扬天方教理为己任。”
“其笃于教例殷然,以朝天方为志愿。”)。后闻兄去世,悲痛交集,宿病复发,于民国20年(1931年农历8月27日)病故,享年62岁。(来源:《临潭县志》1997年6月版,第859-860页,海洪涛主编)



临潭书法家敏翰章简介
敏翰章(1867--1929年),字倬丞,号柳斋,甘肃省临潭县城关镇人。清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廪生。童年入私塾,聪颖好学,敏而强记,有"神童"之称。十四岁那年,受得左宗棠赏识,称赞其是" 聪明少年""非凡之才"。经左宗棠推荐,于宣统元年(1909年)中选拔贡,在国子监学习后,至户部工作。后因左宗棠去世,受人排挤,回甘肃。辛亥革命后,任甘肃正宁县知事,并被选为第二届国会众议院议员,先后任古浪、武威、永昌、镇番县县长等职,政绩显著,人望颇高。敏翰章诗文超群,爱好书画艺术,尤其对书法用力甚勤,擅长行楷,其书法独辟蹊径,融北碑南贴于一炉,深得松雪神髓,在晚清民初颇负时誉。其一生"秉公端正,励节直凊,经术渊醇,体用兼备",深受时人拥戴和同僚称道。留世书法颇多,但在文革中基本被烧毁,只有极少数幸存下来,现国家博物馆有其保存完整的四条屏,临洮县有敏翰章德政碑拓片,它们不仅有艺术价值,还有史料价值,可补正史之不足。(来源:网上搜索,敏彦文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