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文学院学习心得体会——聆听春雨闪电般的布道


标签:
文学创作老师民族政策春雨鲁迅文学院 |
分类: 散文随笔 |
聆听春雨闪电般的布道
——鲁迅文学院学习心得体会
敏彦文
一、精辟阐释,系统领会,对文学在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构建中华民族大文化、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历程中应该发挥的作用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讲课的每位老师几乎都在自己的讲稿中贯穿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周熙明老师还作了专题解析),并从文学的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授了文学在中华民族发展繁荣中所起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面向民族团结进步、面向世界、面向发展、面向创新、面向未来的角度,分析阐释了文学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使命。通过学习,使我深深地认识了文化包括文学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这句话的精髓所在。这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发挥文学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促进发展、推动团结进步的作用。而要使这一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我们作家诗人们就要努力创作出更多、更接地气、更受人民喜爱的优秀文学作品,以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二、面对高端,细心聆听,文学创作观念有了新更新。这一月的学习中,鲁迅文学院请了诸多名家来给我们授课,许多是文学界我们熟知而慕名已久、大名如雷贯耳的文学大家和名家,能亲耳聆听他们的讲课,是我们边疆民族地区作家的一个梦想。这次上鲁院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培训班,实现了这个梦想。而他们句句珍馐、字字珠玑,风格迥异、道来潺潺,如春雨如闪电般的讲授、述说和阐释,洗刷了我多年来的文学观念和创作理念,更新了我陈旧的文学频道,升级了我落后的文学主板,受益确实很大。比如白庚胜老师讲授的《文学与色彩》、叶舒宪老师讲授的《文学与文化原型》、成曾樾老师讲授的《发现与切入——关于小说创作》、李敬泽老师讲授《视野与行动》、彭学明老师讲授的《用文学,唱民歌》、施战军老师讲授的《人生的故事与生灵的文学》、张清华老师讲授的《当代诗歌写作中的无意识活动》、吉狄马加老师讲授的《再论边疆写作与多元一体的民族文学格局》等,都给了我很深的震撼、教益和启发。如诸位老师讲到文学创作不仅仅是发现生活的需要、艺术审美的需要、人性开掘和述写的需要,更是社会责任担当的需要,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发掘、发挥和引导正能量的需要。我虽然没能记住老师们讲授的每句话,但他们讲稿中实质性的内容和独到的见解,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将会使我终身受益。
三、对今后如何写作、写出优秀作品在技法上有了新的较为直观的认识。我自高中时代开始写作,1987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至今28年,尽管也发表了大量作品,多次上过《诗刊》等国家级大刊,出版了几本书,获过国家级和省部级文学奖励,但由于长期在新闻和行政部门工作,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文学创作的思考、文艺思潮的关注都不够,而对文学创作技巧的学习领会和实践更是不足,致使至今也没有创作出被广大读者传诵、读之爱不释手、本人足以骄傲的优秀作品。通过这次学习,我认识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对文学创作上的一些经典经验和创作技法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比如石一宁老师讲授的《民族文学的继承与创新》、叶梅老师讲授的《信息时代的个人写作》、王兴东老师讲授的《剧本成败的主要元素》、李一鸣老师讲授的《人文性、原始性、独立性》、何镇邦老师讲授的《文学批评漫谈》、徐坤老师讲授的《讲好中国故事》,以及哈闻老师、安殿荣老师、郭金达老师与学员们进行的题为《改稿与对话》的座谈,宁小龄老师、王冰老师、赵新红老师与学员们进行的题为《文学的现状与未来》的对话,精彩程度都在我的想象之外,听之令人陶醉,受益匪浅,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深切感受。比如老师们说:“想象力是文学创作的翅膀”、“生活是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真正源泉”、“身边的素材是写作的宝藏”、“个人的生活和体验是不能复制的”、“经过凝视的世界才是有意义世界”、“细节决定文章的成败”、小说写作要“出人意料之外”,又要在“情理之中”……等等,虽然在中学、大学及其后的学习中不断接触和认识,但毕竟自己才智有限,长期以来没能深刻领会其中奥秘。通过这次聆听顶尖级文学专家的讲课,我对此有了新的体会,十分高兴,希望自己今后能写出优秀的文学作品。
四、社会实践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对今后的文学创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是在国家大剧院观看了芭蕾舞剧《天鹅湖》,演员们顶尖级的表演令人大开眼界、大为陶醉,深切感知到芭蕾舞剧巧妙运用舞蹈动作、服装、背景、道具、音乐等艺术元素营造的艺术美和特殊而有穿透力的感染力;其次是社会实践活动。学院组织大家用3天半的时间,去威海和青岛实地考察了当地的人文、民俗、历史遗迹和一些大型企业,见从前所未见,思从前所未思。更为可贵的是,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参观甲午战争博物馆、海军博物馆等,进一步激发和增强了学员们爱国主义情怀,不仅对我本人,相信对于每位学员今后的文学写作都是大有裨益的。
五、加深了对其他兄弟民族的了解和认识,觉得自己更应该在工作岗位上多为民族团结做贡献。学院给我们安排的第一堂课便是由国家民委政策法规司原司长毛公宁讲授的《伟大的道路——略谈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这堂课从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角度,深入浅出地谈了我们党所制定和奉行的民族政策的一贯性和正确性,让我们了解到党和国家制定民族政策的良苦用心和远大眼光,对继续拥护和坚决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有了更为深切的理解和认识;其次是在一个月的相处中,17个民族的56名同学之间通过相互了解、交流和学习,加深了对不同民族的特点、优秀之处和历史文化、发展状态的认识,对其他兄弟民族更加理解和尊重了,回到工作岗位后,我要更多地为民族团结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总之,这次一个月的学习虽然不能解决每一位少数民族作家今后创作中的一切问题,但对于我来说,影响注定是深远的。
以先生的名义,说声谢谢!谢谢鲁院!
http://music.sina.com.cn/shequ/player/sinablog/blogPlayer.sw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