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州概况(最新/文/图)

标签:
甘南州拉卜楞寺藏传佛教冶力关临潭 |
分类: 美文与美图 |
最新甘南藏族自治州概况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甘肃省西南部,甘、青、川三省交界处。自治州下辖8个县市,有藏、汉、回、土、蒙等24个民族,总人口73.07万,其中藏族39.59万,占总人口的54.2%。全州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是甘肃总面积的近十分之一。境内有辽阔无垠的天然草地,浩瀚葱郁的原始森林,纵横奔流的三河一江,贮量丰富的地下矿藏;甘南是全国重要的绿色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藏族文化资源宝库,西北高原特色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全省重要的水电清洁能源基地,内地与藏区文化、经济交流的重要场所,安多藏区的中心区。更为重要的是,甘南是黄河、长江上游主要的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和国家的生态安全屏障,生态地位十分突出,在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分中被定位为“限制开发区”;甘南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境内较完整地保存了藏民族传统的游牧文化、佛教文化和民俗文化,是整个藏区经济文化的缩影。甘南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山河壮丽,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甘南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甘南州位于黄河、长江两大水系的上游地段,仅黄河在甘南境内流程就达433公里,形成了久负盛名的“天下黄河第一湾”,素有黄河“天然蓄水池”之称,黄河在这里净补充水量占此段入出量的45%。境内广袤的草甸草原,浩瀚的绿色林海,都具有很强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是维系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的天然屏障。
甘南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有亚洲最优质的天然牧场。甘南草原具有载畜能力强,耐牧性和耐踏性较好的特点,草场有4084万亩,80%连片集中,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也被誉为亚洲最优质的天然牧场。畜禽品种繁多,有闻名遐迩的河曲马、欧拉羊、甘加羊等许多优良畜种。牛羊肉、鲜奶、酥油、毛绒、皮张等主要畜产品产量可观,2011年肉类年产量达6.02万吨。是我国畜产品的主产区和畜产品集散的“金三角”,如出口东南亚的干酪素,占全国总量的70%。
甘南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甘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五千七百多年前,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寺洼文化等相继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驻足。如齐家文化在临潭陈旗出土的玉器、陶器、铜器等大量文物,充分说明了这里人类活动和文明发祥的久远。甘南的藏族文化更为灿烂辉煌,特别是以拉卜楞寺为代表的上百座藏传佛教寺院,集中呈现着藏传佛教文化的丰厚底蕴,影响广泛而深远。而民族歌舞、民间弹唱、藏戏剧目等构思奇特,气势恢宏,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是藏族文化的精粹。如由甘南州组成的“中国藏族歌舞团”、“中国藏戏艺术团”分别赴美国、法国等诸多国家演出,充分展示了我国藏族文化的无穷魅力,展示了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各族人民团结奋进、幸福生活的壮美画卷,同时也提高了甘南州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甘南是建立大型清洁能源工业基地的最佳地区。
甘南是极具吸引力的旅游胜地。甘南山青水秀,天蓝云白,自然景观比比皆是,人文古迹星罗棋布,风土人情独特纯朴,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有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的拉卜楞寺,及其它100多座佛教寺院;有红军长征途径的天险腊子口、俄界会议等革命遗迹;有全国唯一较完整的明代古城;有北方石林则岔、高原湖泊尕海、西崆峒莲花山、黄河首曲大草原等数十处人文自然景观,其中AA级景区9处,AAA级景区1处,AAAA级景区4处;还有独具特色的宗教节日、民间歌会、民族体育等群众性传统文化活动。目前,甘南州已打出了“大香巴拉”系列旅游品牌,形成了全民大办旅游产业的良好态势,这方净土已经开始成为世人向往的人间仙境。
甘南是地下矿藏极为丰富的一块宝地,黄金产量居甘肃省第一位。甘南地下矿藏贮量丰富,现已探明有金、锑、铅等各种矿产地270处,探明矿种24种,其中14个矿种贮量居全省前五位,黄金产量居全省第一位,居全国第17位,矿藏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甘南是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活标本库,是全国九大重点林区之一,是甘肃乃至西北最大的天然林区。甘南气候多样,植被良好。有林地2580万亩,占全省森林资源总面积的30%,蓄积量占全省的45%,是全国九大重点林区之一,是甘肃乃至西北最大的天然林区。林区蕴藏着极其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和药材、山珍野菜等植物资源,属国家保护的珍贵动物资源有20多种,木本植物有400多种,具有药用价值的野生植物643种,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全国主体功能规划区》将迭部、舟曲两县划定为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
五大战略绘就发展蓝图。建州五十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支持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州上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发展为主题,抢抓西部大开发和国家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历史机遇,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民族地区实际的发展路子。2011年,全州实现生产总值81.33亿元,增长10.9%;固定资产投资123.74亿元,增长53.2%。大口径财政收入9.39亿元,增长40.8%。农牧民纯收入3106元,增长1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63元,增长16.6%。州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全州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提高城乡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为目标,以保护生态环境、推动转型跨越和实现长治久安为主要任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大力实施“生态立州、旅游兴州、文化撑州、产业富州、稳定安州”五大战略,加快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加快旅游资源大开发进程,加快高原多元支柱产业培育壮大,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着力建设“生态甘南、旅游甘南、文化甘南、多元甘南、幸福甘南”,努力实现我州生态良好、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撰稿:马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