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迭部:铁尺梁风韵

(2010-07-08 18:33:10)
标签:

铁尺梁

风韵

山峦

山谷风

朔气

分类: 散文随笔

                     

迭部:铁尺梁风韵

  

68日一早,用罢早餐,我们便告别腊子口,取道铁尺梁经岷县回家。在岷县,我们分作两路各走各。兰州天津北京等地的作家们向北取道临洮而回,我们甘南的作家(阿信、李城、牧风、瘦水、王力、王小忠、杜娟和我)向西北取道临潭而回。

从腊子口一路驰驱,山高、谷深、路回旋、流水清澈、草木苍翠葱茏,人车在自然的怀抱中近距离穿行,感觉惬意和迷醉,不觉间到了迭部的山水门户——铁尺梁。铁尺梁是迭部与岷县的自然分界,过了铁尺梁,地理山水风貌迥然相异:一边山大林密,风景如画,一边山矮地阔,风光灰涩,全然两重天。好象造化之神创造迭部时正值青春年少,恋爱时光,有的是才情和丰富的想象力,而创造岷县等地时已是垂垂暮年,江郎才尽,有心无力,致使唇齿相连,山水相依的两个地方,竟然有着如此大的差别。

 

迭部:铁尺梁风韵
                          作家王力在铁尺梁峰口↑ 敏彦文摄

关于铁尺梁,美女作家郑晓红有一篇名叫《铁尺梁,我和神灵如此接近》的精短散文,现录于此:

几个大盘旋,数个小盘旋,盘来旋往,盘盘递升……我们就是这样抵达迭山顶端的垭口——铁尺梁的。铁尺梁,在藏语中叫“铁杰日”,意思是“额中间山”。在宗教中,额头是表达虔诚与谦恭之心的至诚之地,因而,藏传佛教中叩长头拜佛,手可戴护具,腿可着护膝,可额头必须裸露出来与大地相接,而天主教中的划十字也是一样,起手第一划,便是先抚额心。因此,在逐渐接近铁尺梁——“额中间山”的过程中,我已油然生出顶礼膜拜之心。

一上垭口,霍然洞开,山谷风霍霍冲窜,通贯全身,发根与毛孔竭力舒张开来,体验风浴的通透淋漓感,心也立时抽出去,没入高天……刹那间,你似乎已得神助。

眼前,便是迭(叠)山之叠。山叠,峰挤峦挨,山交岭合,放眼处,是被神灵收伏了的各种怪兽俯首帖耳;雾叠,各个山峦之间,似伏兽昂首张口,云雾由其间吞吐而出,稀薄雾气,浓稠卷云,瞬息万变;色叠,由近至远,是谁的调色盘?墨绿、茶绿、普蓝、群青……渐渐淡去,渐渐隐去,渐渐与天合;路叠,由垭口看脚下的盘旋公路,也是恢宏一景,土色的练带将绿的山峦穿破了,以绕指柔的情韵揉软了迭山一颗铁石心。然而,若没有迭部人的开山辟路,哪里有我在此俯视迭山之叠?铁尺梁隧道亦将开通,那时,迭山的铁心不仅要被揉软,还要被穿透啊!季叠,对景致而言,季节便是天然造化。秋天的铁尺梁,撞进眼中的是纷繁艳丽的色块,红,有无数种红,黄有数般样黄,油画般的凹凸质感,让你仿佛俯视一面浮雕群。而冬天铁尺梁的气脉早已让很多先来人折服,那时的迭山尽显凛冽冷峻之气,各个山峦都是威风八面,朔气腾腾;意叠,即使你非文人骚客,立于铁尺梁垭口,你也一样百般情思如山势变化尽情撒开,豪情或者婉约,粗犷或者细腻,忧思或者喜乐,感喟或者赞美,一重一重,一叠一叠……

 

迭部:铁尺梁风韵

                  作家李城在铁尺梁峰口↑ 敏彦文摄

古人有阳关三叠,一个曲调叠唱三次,一叠比一叠情深意厚。我若能换身为古人,有古琴在手,定于这垭口之间抚琴一首。迭山六叠,伴风声,伴虫鸟之鸣,伴草木生长之声……

琴抚于谁听?

头顶有神灵,定当侧耳闻。⑩

你看,这是一篇多么洗练、美妙和匠心独具的文章啊!写尽了铁尺梁的风韵和内涵,读了它,我已无法再写铁尺梁了。

“峡谷耀明珠,车轮飞山颠。”回望来路,肖华将军当年抒写迭部的诗句,依然是那样生动传神,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且现实抒写和浪漫情怀跃然纸上。顶着铁尺梁垭口爽气的风,以浩瀚的迭山群为背景,我们拍了照留了影,就登车继续赶路。

 

迭部:铁尺梁风韵
    
   作家牧风在铁尺梁峰口↑ 敏彦文摄 

  迭部:铁尺梁风韵

   作家蒙笛尔在铁尺梁峰口↑ 赵凌宏摄

 

                              (入选《品读迭部》,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