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地理地质构造和古自然气候造就古蜀文明

(2014-04-15 16:50:53)
标签:

杂谈

古地理地质构造和古自然气候造就古蜀文明

   

    四川独特的地理地质构造,形成一种极为有利于各种生物生存的自然气候环境。由于印度洋板块向下楔入欧亚板块,地壳的隆起抬升,从而形成一块高原,即青藏高原。青藏高原紧邻云贵高原,左邻岷山、秦岭山脉,再下是大巴山山脉。连接大巴山脉的是巫山山脉,而巫山山脉又连接云贵高原。这种群岭包围的地貌形态,形成了群山峻岭包围中央的一块低凹的平原,即是四川盆地。正是因为周围屏障的阻隔,挡住了第四纪冰川寒潮的侵袭,四川盆地这方地域,形成一种独特的温润气候,各种动植物在这块盆地中繁衍生息。数万年来,古蜀人在这块“伊甸园”中过着惬意的生活,创造出举世闻名的古蜀文明,例如现在仍在四川生存的“大熊猫”“银杏”“桫椤”“珙桐”等生物及在资阳发现的距今数万年的智人头盖骨化石,大量堆积在淤泥层中的乌木、象牙、恐龙化石等,都是远古遗存的明证。说明四川这块地域应是华夏文明肇生之地。

    绵延数万年之久的冰川扩张之势,突然在一万2千年终止,极为迅速的冰雪消融导致海平面迅速上升。急剧的冰川融化造成的翻天覆地的大动荡引发了洪水、冰冻、火山喷发和毁灭性的地震。一万2千年,正值最后的冰川时代末期,地球经历了由消融的冰川汇成的几乎淹没了整个世界的大洪水。

这个时候,消融的雪水涌进四川盆地,盆地内的古蜀人由于洪水的侵袭而被迫退至岷山及周边高地,包括以岷山为中心的陇南区域。整个四川盆地形成一个地中海,就连现在的阿坝草原区域,也都是一片海浸之域。

    古史记载:“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就是这个时期的历史写照。

    一万2千年至八千年间的洪水、火山喷发、强烈的地震等等自然灾害,必然会成为人类不朽传说的根源。关于创世纪,西方有亚当和夏娃,东方有伏羲和女娲。华夏民族历来就有这个时期的描绘。“三皇五帝”从来就是华夏民族的不朽诗篇。

    汉代史官司马迁在<</SPAN>史记>就记述了:“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这段简略的记载,表明了黄帝与蜀的关系。仔细推敲,黄帝与蜀山氏的婚姻关系,从黄帝始至昌意止,实是一种政治盟姻。说明蜀山氏这一古老的氏族,当时是蜀地的一股强大的政治和军事力量,不可小视。

    晋代常璩“华阳国志”也记载:“蜀之为国,肇于人皇”,就指明蜀山氏的历史久远,在伏羲时代就存在了。

正由于黄帝年轻时与蜀山氏族的联姻,取得了蜀地的政治、军事、物资的支撑,从而北上与炎帝、蚩尤部族征战中原,进而一统天下,与蜀是大有关联。从古蜀各时期遗留下的器物认真的探索与研究,是能够找出华夏上五千年文明史的线索的。

     古蜀的源头可追溯到蜀山氏。岷山,又称汶山、渎山、蜀山等。蜀山氏是由于大洪荒时期迁居此域的众羌形成的部落族群。人们把这族群称为蜀山氏。蜀山氏是一个非常古老,异常强大的氏族部落。这个部族的原始图腾是“眼睛”“  ”即是初始时期蜀的形态。

     蜀山氏族群其中的西陵氏女子嫘祖嫁给黄帝为正妃,并为黄帝育有青阳、昌意二子,此事在汉代史记已有记载。随后黄帝征战中原,统一中国,嫘祖随黄帝巡游中国,在全国播下蚕桑文明的火种,使蚕桑文化达到了一个举世闻名的高度。

     黄帝杀蚩尤,将东夷之域封给长子青阳,<</SPAN>即今山东等地>青阳即是少昊金天氏,图腾是“鸟”,这就是山东有蜀的源流所在。黄帝崩后昌意之子高阳继位,是为颛顼帝。这两条,即是司马迁史记:“其后皆有天下”的由来。

     古蜀国立国之蚕丛,是黄帝另一妃所生后代,与黄帝有血缘关系。而今在四川盐亭,立有一庙宇“嫘轩宫”,传说是蚕丛为祭祀其祖父母而建。盐亭当地,盛传着许多黄帝和嫘祖的典故,而且,嫘祖陵也耸立在盐亭山间,蔚为壮观。

     因此,可以说蜀同黄帝是有血缘关系的。古蜀国的历史悠久深厚,是不言而喻的。

     今年三月二十九日,华西都市报刊登了在三星堆遗址的考古新发现:“四川省广汉市西北鸭子河畔,沉睡着距今5000-3000年历史的三星堆古遗址,这个是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蜀文化遗址。”在三星堆遗址公园举行的“夏、商、周”方国国际学术研讨会中报道:“城墙下的遗迹是三星堆一期时期,也就是距今4000-5000年的新时器时代,而仓包包城墙的建造时间是三星堆二期,相当于夏朝时期。”

     这些考古新证据,将三星堆遗址的早期文化推到了新石器时代,相对于86年的推测,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其实古蜀文化,是有迹可循的,是传承有序的。从大洪荒时生存於岷山,随着洪水的消退,古蜀人逐水草而居,从岷山下来了。岷山→茂县<</SPAN>营盘山遗址>→灌县<</SPAN>芒城遗址>→新津<</SPAN>宝敦遗址>→广汉<</SPAN>三星堆遗址>→郫县<</SPAN>古城遗址>→成都<</SPAN>十二桥及金沙遗址>。这就是几经沧海桑田,几千年的古蜀人迁徙史。而在迁徙的时空长河中,铸就了: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的辉煌时代。其延续的时间,唐代大诗人李白曰:“蚕丛与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48千岁……。”在蜀誌中也有记载:“从开明以上至蚕丛,厉四千岁,与夏、商、周并存。”

     从国家考古发掘的资料及民间收藏的古蜀器物,也佐证了古蜀国几千年的时空序列。而这些器物的展示,震撼了我们,也改变了我们固有的思维模式。它证实了古蜀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古蜀人对宇宙的认知,所推崇的哲学理念,赖以生存的和谐之道,也是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核心价值观。这就是我们华夏子孙的文化之根和民族之魂!

 

 

                                           何如

                                     2014年清明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