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卓越领导的三大原则八项注意---读书札记

(2011-03-15 06:33:21)
标签:

杂谈

分类: 美文共赏
    少年时代所学的歌曲大多已淡忘,但“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独特旋律依旧那么清晰,那么生动。因为有了纪律有了原则,因为有所为有所不为,所以革命军队才能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作为现代企业的领导者,若想从优秀迈向卓越,心中也必须有“三大原则八项注意”——三大原则是效能原则、诚信原则、责任原则;八项注意是思维先于行为、信念重于目标、方向重于速度、专注重于多元、释放重于控制、系统重于个人、选人重于用人、卓越重于优秀。

三大原则

    效能原则

    效能原则是产出和产能相平衡的原则,产出即短期和眼前的结果,产能即能够带来持续和永久结果的资产和能力。伊索寓言里农夫杀掉能下金蛋的鹅,是典型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毁了产出,更毁了产能。“杀鹅取卵”的教训几乎妇孺皆知,但仍有一些企业领导为了眼前的“金蛋”不惜铤而走险,以损害员工的身心健康、以损害顾客的正当利益、以透支子孙后代的资源,来获取自身狭隘的短期利益。卓越领导一定目光长远,同时立足现实。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作者、领导力大师史蒂芬·柯维博士认为效能原则既非“重蛋轻鹅”,也非“重鹅轻蛋”,而需要在蛋和鹅之间、短期和长期之间、产出和产能之间保持有效的平衡。 

    诚信原则

    诚信原则强调,企业领导不仅要恪守社会法则和道德准则,诚实对待员工和客户以及一切利益相关者,还要坚守内心深处的价值观,言行一致。卓越领导需要经常扪心自问:如果我们有志成就百年老店,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一百年后,人们将怎样评说我们这个企业?在经营管理决策或内部沟通遭遇挑战时,能够对事不对人,有谦逊和宽广的胸怀鼓励建设性冲突,而不是以势压人,以个人地位取代原则,以个人虚荣取代真理;同时在真理遇到挑战时,能够挺身而出,以勇气捍卫原则。

沃伦·巴菲特在用人时非常看重三方面:一是个人诚信,二是聪明才智,三是充沛精力。如果你没有第一个,那后两个会毁掉你。

    责任原则

    责任原则指出,面临任何经营环境,企业领导者都有选择的自由,但关键是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承担与其角色相应的内外责任。

    管理学奠基人彼得·德鲁克先生一再强调管理者的实践和责任,不仅要担负起创造与满足顾客需求和变革创新的责任,同时要担负起企业的社会责任。无论宏观环境多么不利、金融风暴多么猛烈、战略决策多么艰难、人力资源多么难寻、客户需求多么苛刻、股东期望多么挑剔,企业领导者都要反躬自省,在责任原则的基础上做出反应和选择,而不是从外部寻求借口,推卸责任。离开了责任,企业家精神将无从谈起。

    效能、诚信、责任三大原则,既相互紧密联系,又互有区别和侧重。

八项注意

八项注意既是三大原则的内涵延伸,也是三大原则的外在表现。

    第一项注意:思维先于行动

    思维是我们如何看待、理解和诠释周围世界的方式,大到如何理解和对待企业存在的真谛,小到如何对待每一次与员工的绩效沟通,都折射着我们的思维和理念。

卓越的管理学家大前研一认为“政要如果没有正确的思路,就会危及政治、经济和整个国家的未来;对商业人士来说,如果没有正确的思路,就无法带领企业接受新时代的考验”。思维不仅是一种内在的态度,更是一种生死攸关的技术能力,它包括逻辑思考能力、洞悉现象与原因差异的能力、潜在风险预判的能力等等。思维决定着行为,行为决定着结果,所以史蒂芬·柯维博士特别强调:“小的改变,改变外在的行为;质的改变,改变内在的思维。”中国传统思想也特别强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前者只能解决一顿之温饱,而后者所传授的理念和方法则让人终身受用不尽!

    第二项注意:信念重于目标

    目标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为被服务者带来的价值。目标对于企业管理来说当然是不可或缺的,但仅有目标是不够的。德鲁克曾向管理者提出的三个经典问题: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我们的事业究竟应该是什么?这既是对目标的澄清,更是对信念和心灵的追问。

IBM前董事长小托马斯·沃森在其所著的《一个企业的信念》中曾表示:“我坚信,任何一家企业为了谋求生存和获得成功,都必须拥有一套健全可靠的信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各项策略和行动方案。我认为,在企业获取成功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始终恪守这些信念。”

信念能帮助企业领导者实现与员工、客户、股东以及社会的和谐,信念能在平静中迸发出强大和持久的力量,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的精神动力。

    第三项注意:方向重于速度

    速度是如此激动人心催人奋进,当速度与规模、产值、利润、绩效、竞争等联系时,又激起了多少企业领导者的渴望和荣耀。但是片面追求速度必然导致失控,偏离正确的方向,以精益生产和质量控制著称的丰田汽车为了尽早超越通用,走上积极扩张的道路,结果付出了沉重代价。虽然2008年首次击败美国通用,却在同一年遭遇48.6亿美元巨额亏损;2009年,丰田蝉联“冠军”,但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公司再次巨额报亏;目前因“召回门”事件,丰田市值已蒸发掉1/4,丰田品牌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丰田章男对此做出如下解释:“过去10年来,丰田以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制造商为目标盲目扩张,背离了公司长久以来以服务客户为宗旨的核心价值观。”

    可见,在全球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已容不得任何企业“埋头拉车”式的农耕节奏。既抬头看路,确保正确方向,又保持合理经营和适度发展,已成为企业领导者必须兼顾的难题,否则速度越快,可能倒得越快。

    第四项注意:专注重于多元

    在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中,都有全能项目,全能冠军尽管整体成绩非常优秀,但其中任何一个项目的单项成绩都难以与专业选手相抗衡,原因不言自喻。但作为企业领导者,多元化的诱惑是如此之大,回顾一下近三十年来声名显赫的中国企业有多少是专注在一个领域精耕细作,做专做大做强的?少之又少。

大前研一于上世纪90年代在中国沿海考察时就有点担忧:我认为中国人有点急躁,中国的机会太多,以至于中国的企业家很难专注于某个领域,并在该领域做出卓越的成绩。但专注是赚钱的唯一途径。进入一个行业,专业化,然后全球化,这才是赚钱的唯一途径。

    吉姆·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中也告诫企业领导者不要做理念分散、不集中、不连贯的“狐狸”,而要做简单、明确、集中、连贯的“刺猬”。IBM卖掉PC,专注服务和提供解决方案;通用电气专注在自己最擅长和领先的领域;同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步的万科和三九药业,前者从多元走向专业、后者从专业走向多元,如今天壤之别,“河东河西”,三十年已初见分晓。

    第五项注意:释放重于控制

    在工业经济时代,员工就像《摩登时代》卓别林所扮演的角色一样,领导者与员工的关系是典型的上与下、控制与服从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下,大量的员工只是将手和脚献给企业,而把脑袋和情感留给自己,即只是被动消极地服从控制。

    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业务性质越来越复杂,员工需要全情投入才能胜任岗位,而控制几乎很难让员工达到这种状态。知识经济时代的员工有了越来越多的选择权,特别是更注重个性和自由的年轻一代大量进入职场,这对领导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他们作为知识工人更希望领导是导师和教练,而不是老板和监工。他们所欣赏的不是等级、权威、控制,而是尊重、认可、激励,企业领导者能否认识到他们的需求,并将他们的才干和激情最大程度释放出来,是检验个人领导力和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即使在欠发达地区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认可、扶持和激励,员工的精神面貌和劳动生产力也会发生惊人的改变,看一看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孟加拉国的经济学家和银行家穆罕默德·尤努斯所创立的乡村小额银行,释放了多少人的潜能,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

    第六项注意:系统重于个人

    一个企业拥有一位杰出的领袖,是企业的幸运,但如果这位领袖的背后没有足够深的“板凳”——系统与制度,如果企业将自己的命运仅仅维系在一位领袖身上,这将是企业的灾难。领袖之所以伟大,主要不在于其独特的魅力,而在于其留给组织留给后来者的系统、制度和传承。系统是什么?系统是实现目标的流程、方法或程序,包括执行力系统、人才系统、工作流程、客户反馈系统等。衡量一个系统和制度是否有效的标准在于该系统能否将管理者个人特征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卓越的系统必须能够以实现最高目标为导向,激发人们全力以赴,独立于领导者而运行,超越领导者而持久存在。卓越的领导是谦逊和低调的,当领袖的故事和光芒褪去时,系统才显示其永恒的力量。

    第七项注意:选人重于用人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是怀才不遇者对命运的悲叹。在现代经营管理中,有一种状况比这更糟糕,那就是:一方面,当问及很多员工“你有什么独特的天赋和才干”时,大多数人会一脸茫然;另一方面,很多领导者对自身的独特才干也是懵懵懂懂,更不用提去发现下属的才干了。

    什么是独特的才干?借用盖洛普才干测评专家马库斯·白金汉和柯特·科夫曼的说法:才干不同于普通的知识和技能,而是你精神世界中的四车道高速公路,它们决定了你的贯穿始终的思维、感觉和行动。比如,优秀会计师在帐对平的时候,内心会欣喜若狂,因为他们热爱“精确”,当“精确”的时候,他们觉得整个世界才变得完美,“精确”就是其独特的才干。喜欢做,擅长做,做得乐此不疲,做得事半功倍,做得贯彻始终,有这种持续的感觉和行动,就是独特才干的体现。

    三星创始人李秉喆、通用电气前领导杰克·韦尔奇等卓越领导人无不在选人方面殚精竭虑,因为他们深知:卓越领导人就是员工“独特才干”的发现者、培育者、释放者,都是人力资源管理者。

    第八项注意:卓越重于优秀

    优秀是卓越的最大敌人,当我们认为自己优秀的时候,就会眼光向内而失去对外部世界的敏锐和好奇,就会闭关自守夜郎自大,失去变革的动力和激情,失去对更高目标和卓越的追求。

   韦尔奇曾一再提醒领导者:当企业外部的变化比企业内部的变化来得快时,企业的末日就为时不远了;比尔·盖茨表示,“我们离破产永远只有十八个月”;IBM全球CEO彭明盛曾对投资者描述过,“如果你理解经济和社会正在发生着的变化以及我们公司在这些变化基础上进行的转型,就能明白2006年的IBM既不是一家‘计算机公司’也不是一家‘服务公司’,我们甚至不是一家‘IT公司’,今天的IBM也许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是一家创新公司”。

    变革、创新,随需而变,与时俱进,要么从优秀迈向卓越,要么从优秀走向衰败,“优秀”是维持不住的。无论员工是否留恋现有的成就,对变化和创新是否后知后觉或不知不觉,作为企业领导者必须成为先知先觉的变革者,引领团队把过去的成功踩在脚下,去进一步攀登卓越的高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