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熟,是一个曾经听过多次的字眼,但是我一直感觉离我的生活很远。
上周四的一件事让我彻底见识了杀熟的含义。
上周四下午,我和吴去宁晋购酒,路上给吴的父亲的宁晋哥们打电话未通。
我们没有直接去那个宁晋朋友岳父的百货店,而是去了街旁的烟酒公司。
进门我们随意问我们常喝的一种酒的价格,问壶中仙多少钱一件,营业员答曰100元,我们说要二十件,人家说可以优惠到95元,我们付了1900元,装了20件酒,就上高速返回石家庄。
一路上心里不舒服,因为这个酒我们喝了三年,拉了三年,几乎每次都按3000元,也就是150元一件付的款,每年去拉酒三到四趟,三年下来几乎花费了两万元到这个酒上。
因为是好朋友,因为这个百货店老板的姑爷也就是那个宁晋朋友的乌纱帽是吴的父亲给运作来的,这个壶中仙又是宁晋的当地特产,所以我们从来没有问过价,每次按单价150付款。偶尔的,逢年过节的,人家也多给我们个一件半件的,有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拉了20件,人家收了10件的钱。让我们感激不尽。
生人买酒才95一件,如果是大批量的买,或者是当地老客户买,大约90元都不到。
呵呵,这三年,这个宁晋的哥们不知不觉间赚了我们近万元的利润。
嘿嘿,货比三家还真不是只是说说就可以的。
商品社会,一边做你的至亲至好的朋友一边从你的口袋里赚取超额的利润,这就是杀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