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见一好久未见的朋友J,聊天知道,她单位里因为近几年效益不好,许多人都自谋生路去了,只有她和另外几个人还坚守在单位里。问她为什么不自己找条出路,她说,总想着单位是国有的,总会给个说法。可现在看来,自己失算了,本指望着单位给交个养老保险的,可也拖欠了好几年,目前单位的人都快走光了,业务没有任何起色,自己在那里也是死撑着。
那天下午,可巧,又遇见位朋友C,就是J的原同事。当年,他看到单位效益不好,就早早出来了,这几年,他已经换了好几个地方,虽说也是为别人打工,但工资却是节节攀高,目前每月几千元,小日子到是很滋润的。
我本以为C会很快乐,可却不是。谈话中才了解到,他最大的缺憾,在于没有归宿感。每到一个新地方,都感觉自己象个外人,给人干活儿,挣人工资不假,但还要看人眼色,还会担心雇主万一不守信用不发工资怎么办?还会担心雇主万一效益不好干不下去了怎么办?还会担心有朝一日自己老了干不动活儿了怎么办?
他坦言道,自己那点儿水平,自己心里有数儿,所以,在一个地方,他是干不长的,顶多两年,自己的水平就再也没有发挥的空间了,用完了老底儿,就算雇主不说,自己也觉得心虚,于是就赶快换地方重新开始。因为有前面工作的经验,新雇主反而会高看自己一眼,于是就重新开始。这样,在一个行业的不同企业之间,他转了好几个地方了。他说,自己到了这岁数,已经很难改行。真不知道本行业的几个企业转完了,会是什么样?
不同的两个案例让我陷入沉思。
我在想,我们到底是为了什么才工作的呢?我们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J是因为期望单位里给交养老保险而一直待在既没事儿做又没效益的单位里,而C是因为单位效益太低而离开单位,他们都有自己的考虑,都无可厚非。抽丝剥茧,其实他们想的是同一个问题,那就是C说的,当自己年老不能干活儿的时候,我们要过什么样的生活?C目前的薪水不低,但他没有任何保障,所以才有这样的忧虑。我想,如果有个企业能承诺给他一个今后的保障的话,就算当前收入低一些,他也未必不考虑在那里长期做下去。
我想起了前年,我的那个在美国定居的老师在回国探亲时给我们说过的一些话。当年,他嫌国内环境不好,想尽了办法要出国,结果他如愿了,一口气在美国待了10年。10年间,他读书、打工、开公司,什么都做过,而且又结婚生子,可谓是功德圆满了。可是,在后来的话里,我能感觉出,他也并不完全快乐。这感觉只来自于他的一句话,他说:“如果我是个土生土长的美国人的话,我想我会很快乐,可我不是。”
美国人习惯于跳槽,习惯于卷起铺盖去找自认为更适合于自己的位置,就算已经成家的人,也经常拖家带口的大规模迁徙,他们就是那样的生活方式。难道他们就不考虑自己年老后怎么办吗?不,他们也考虑,但,他们没有这么重的思想负担。原因有两点,一是他们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健全,二还是保障,他们国家的商业保障制度也比较健全,这些使他们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一些变故而没有什么后顾之忧。
正是因为我们国家的保障制度还不太健全,所以才使好多人没有归宿感,不管是在国有单位的人还是在其他单位的人,不管是目前收入水平高的人还是收入水平低的人,不管是自己创业的人还是给人打工的人,都一样。因为没有什么部门给了大家明确的答案。
想起一句话,叫“自助者天助”。不是国家政策有什么致命的缺陷,我想,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每个人都有更大范围的选择,这就是国家给我们的最大的福利了。路要怎么走,关键还是要看自己怎么选择。
归宿感来源于安全感,而安全感,我想只有自己才能够给自己。我不知道,有亿万身家的富豪们会不会为了明天的早餐在哪里而忧虑,我想,如果真有这样的富豪的话,他一定有心理障碍。不是说富豪们没有他们的烦恼,我想,他们要是为生存而烦恼,就太小儿科了。
做为平民,为生活而烦恼很正常,但自己的美好生活要靠自己来创造,有足够的生活保障就显得非常重要。不论在做什么行业,跳槽给人的感觉总是不稳定的。C君如果真的觉得自己改不了行了,为什么不在本行业深入研究一下呢?难道工作质量本身不需要提高么?难道工作技能不需要提高么?如果他一直以吃老本的心态给别人打工,我想,就算他挣的钱再多,也不会有归宿感,原因他自己已经说的很清楚了。
我想,工作的最高的境界,不是为了生存而工作,而是为了乐趣而工作,为了人生价值而工作,只是,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太少了。如果一个人为了自己的理想,一直不停地追求下去,并且他的努力为他带来了丰厚的物质回报,那么他怎么会没有归宿感呢?
因此,不管目前做的工作是否稳定,你对工作是什么态度,工作就回报你什么态度。频繁跳槽者,要问你的明天在哪里,还是先好好审视一下自己的内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