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教育的原点》部分摘录(三)
(2015-11-04 21:06:39)
标签:
教育情感文化 |
《回到教育的原点》部分摘录(三)
作者:窦桂梅
1、教学的境界是什么?使受教育者可能的“发展”转化为现实的“发展”。因而,上课之前,与你上课之后,学生是不是有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也就成了衡量你的课是否称得上“好课”的重要尺度。
2、最好的学校团队应该是:校长要有能力,领导班长要有实力,教师要有行动办。实力是什么?一句话,进得了课堂,还要讲得出名堂。
3、教学应该弄清楚希望自己的学生去哪里(目标),自已的学生现在在哪里(上起点)、怎么到那里去(过程)、是否到达了(达成目标)。
4、若要使教学“有效”,管理者必须在硬性制度的层面之上,引导教师走上一条自觉深入钻研教材、深入备课,获得高超的课堂教学能力的道路上来。而这一切,同样需要管理者与老师一道抛开各种功利思想,静下心来,肯坐冷板凳,一点一点地钻研。
5、听课本身就是一种教学研究,只有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听课者才能让自己深入到问题的核心,并努力解决问题。
6、课堂,不仅是学生成长的地方,是教师成长的平台,也是教学干部成长的阵地。
7、评课,既要有一双慧眼发现该教师教学的亮点,又能锐利指出存在的缺点,并能够准确地解剖盲点。
8、教学中的问题,是我们的朋友。
9、只有真切体会到写作价值的教师才会对写作充满感激。
10、写课是学校教学工作、传承并发展学校文化节的关键所在。一所学校如果不研究课堂教学,不记录教学,而忙碌于各种活动,应付上级的材料,甚或从来就没有经过深入思考而留下文字经验,那么,这所学校是没有积淀的,是不可能厚积薄发的。
11、教研必须要有学校领袖。
12、有质量的听课与评课,必须体现深入的思考。
13、一个课教得好的教师,一定是最好的德育教师,其道德影响不在开展多少活动,更不是特意的汇报表演,而是立足于所教学科的专业影响的释放,这种影响永远影响其学生的学业学习,甚至影响学生一生的人格操守。即学科教学就是最好的德育。
14、教学干部要做的是努力探索新的教研思路,而不仅仅是上传下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