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武山水帘洞庙会

(2011-04-27 13:41:28)
标签:

文化

分类: 麦湾琐憶之醉心故乡

                               武山水帘洞庙会
   

    水帘洞石窟群因其丹霞地貌景观奇特,壁画彩塑浮雕精美,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而远近闻名。尤其二月庙会期间,朝山者络绎不绝,烧香者摩肩接踵,沟谷中车辆如流,山道上人潮如波,彰显出洞天宝刹游人如织、香火旺盛的景象。
    水帘洞传统文化大型庙会缘何为农历二月?这里还有一个离奇的故事。传说水帘洞西面的大李家沟有个李善人,女儿李真秀(传为 大势至菩萨降世),自幼天资聪慧,极具佛缘,每日纺线不止,以度余暇。不幸父母早亡,与兄嫂相依度日。及至出嫁芳龄,兄嫂为收重聘厚礼许妹与康家庄一大户人家,并商定那年农历二月十九日为出阁迎娶吉日。当天清早,李真秀趁人不备,手牵所纺麻线径向水帘洞方向奔去,兄嫂各执火棍、笤刷紧追。麻线扯完后以肠续接,直至水帘洞中于莲台坐化。兄嫂赶到莲台前,看到妹妹一腿已盘于莲台之上,一腿尚垂,面带慈容,安详肃穆。哥哥急忙抱住下垂之腿呼妹,可妹已离开红尘,只留下半跏趺半倚坐之势的凡体而去了佛国圣地。兄嫂见此情景,心甚异之。哥哥说:“你若为神佛,就使我插于石缝的火棍生根发芽。”言毕只见火棍生须根,顷刻绿叶茂。嫂嫂见状忙说:“你若能原谅我平日对你的不善,就让我插入石缝的笤刷发枝生叶。”言罢只见笤刷发枝叶,绿荫蔽莲台。顿时仙乐萦耳,异香满洞。人皆奇之,即尊称李真秀为麻线娘娘,并在坐化之处建修菩萨殿敬奉。其真身至今保存于菩萨殿后窟,只有庙会之日娘家人才能见面。农历二月十九日为大势至菩萨降坛之日,也即麻线娘娘成佛之日,后人便于此日进香朝拜,开展法事活动,逐渐形成了今日之传统庙会。由于水帘洞庙会由武山、甘谷、陇西、通渭四县群众共办,轮流主持每天的法事,因而从初九庙会开始,至十九日晚正式结束,每天都有法事活动,场面隆重而热闹。
   水帘洞观光敬香之人,首先到达显圣池,而且在回家之时必到显圣池搬冰携水而回,以驱邪治病,纳祥保安。传说当年黄蜂王为抢天书洞所藏天书,因斗战胜佛与大势至菩萨护经除妖,气急败坏的黄蜂王吐妖火烧着了满山苍翠的林木,火势直向山后的水帘洞窜。正当危急关头,观音赶到,手持净瓶杨柳,轻洒甘露灭火,霎时火熄灰烬。至今人们还把当年着火的山坡叫“火烧屲 ”,也许是沾了菩萨甘露之光吧,显圣池中流水常年不断,滴石鸣翠,蔚为奇观。庙会期间,流水似弦弹古韵,积冰年年景不同,引无数游人驻足观瞻,遐思飘然,雅兴翩翩。可谓:菩萨显圣已经年,遗得仙洞在人间。马鞍石前话斗战,火烧屲顶赋奇传。紫气瑞霭化覆莲,青玉瑶钟悬翠岩。天音不绝鸣流弦,心香永续绕尘寰。
    出显圣池至拉梢寺。香客顿首祈愿,游人谈古论今,无不为世界第一大摩崖浮雕所折服,为珍贵文化遗产的保护而欣慰。大佛俯视尘寰,阅进沧桑巨变。千年风雨任飘摇,丝路神采重现。妙音飞天曼旋,天书奇景细观,素栈横飞连古今,引来无数钦叹。
    过渡仙桥,穿丁香园,进朝阳观,望混元门,只见沿途彩旗猎猎,人来人往。野树待发青,闲云舒雅兴。香客似云集,跪拜把佛敬。心香凝诚愿,古寺溢兰馨。至水帘洞中院,满院香客次第敬拜神灵,法事主持披衣吟诵经文,鼓乐齐鸣,瑞霭弥漫。真是:彩旗飘飘,古寺新韵迎盛会;香烟袅袅,善男信女拜瑶台;唢呐声声,梵音道乐绕梁来;人潮阵阵,盛世文光放异彩。
    四圣宫里,一外地妇人携子虔诚祈愿,手执燃香,低声祷告,祈请文曲高照,赐智开慧于子,保佑学业大成,来年高蹴鳌头。其子手拿课本,翻开默诵。真谓:远涉重山,为敬诚愿一炷香;缄坐高坛,凭昭德惠化万民。“路漫漫其修远兮”,学海无涯苦作舟,天才自古勤奋出。
     菩萨殿前,范振绪书写的“西山暮雨”匾额高悬,二层重檐的菩萨楼分外娇艳庄严。丹岩纳秀,水帘洞里十方信众求因果;莲芯吐蕊,菩萨楼前千年灵树证善缘。抽签问卦的,求子祈安的,禳灾还愿的……来了一拨又一拨。菩萨未曾开口,吉凶福祸凭谁断?诚信自有善报,成败进退皆因缘。
古寺融合道观,势至即是麻线,佛道原本是一家,难分道缘佛缘。平素心存善念,敬香方得如愿,精神家园同心建,人神皆自喜欢。
    一阵清风漫过,忽见残阳夕照,净土亦得乐逍遥,忘却尘世喧嚣。开怀览胜消闲,心灵释放恬淡。步入吉祥如意年,徜徉净土新天。

                                  (作者:令陆胤)

                                        2011.3.1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