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金铭
李金铭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93
  • 关注人气:12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介绍马派名剧《二堂舍子》

(2008-09-09 18:58:38)
标签:

京剧

马派专题

艺术赏析

文化

分类: 艺术

                  介绍马派名剧《二堂舍子》

                        《二堂舍子》马连良饰刘彦昌;张君秋饰王桂英

 

                                     剧情简介

    《二堂舍子》是全部《宝莲灯》中的一折。《宝莲灯》是说华山圣母与书生刘彦昌相爱成婚,并生一子名沉香。圣母兄二郎神怒其妹思凡不轨,将她压在华山之下。三圣母将沉香交刘彦昌扶养。刘又续娶宰相之女王桂英,生子名秋儿。沉香长成,与秋儿同于南学读书。沉香因见告老太师秦灿之子秦官保侮辱老师,失手将其打死。适刘彦昌已经官居华州知府,见沉香、秋儿慌张跑回,经询问,方知将秦官保打死。责问二人谁是凶手?沉香与秋儿,都争认是自己打死的,使彦昌难断。遂请继室王桂英共同勘问。王先袒护秋儿,被刘责备,后怜沉香无母,毅然舍亲子秋儿抵罪,放走沉香。彦昌带秋儿去秦府抵命,被秦灿打死。沉香逃入山中,遇霹雳大仙点化,脱去凡胎,赐以神斧,遂持斧战败了二郎神,将华山劈开,救出其母。故事见元人《沉香太子劈华山》杂剧及《沉香宝卷》。又名《劈山救母》、《神仙世界》。《二堂舍子》便讲的是沉香、秋儿回家后告知打死秦官保,刘彦昌与王桂英夫妻二人询问谁是凶手,后来王桂英毅然舍秋儿救沉香的一段情节。

                                     表演特点

    马先生于1924年在上海与荀慧生(饰王桂英及后华山圣母)、盖叫天(饰劈山救母时的沉香)合作,在亦舞台首演全部《宝莲灯》,获得上海观众的高度评价,后来又与四大名旦均合作演出过此剧,因而成为一出马派风格的名剧。马先生在剧中饰演刘彦昌,这是一出以念、做为主的生旦对戏。但其表演的难度是很大的,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矛盾的发生、缓和都要结合剧情有层次地展开。不具备一定表演功力的演员是很难演好这出戏的。

    一,经典唱段:刘彦昌的唱段是从他得知两个儿子打伤人命,十分震惊后开始的。先是“气椅”然后唱[二黄导板]“听说是姣儿打伤人”,然后分别拉沉香和秋儿准备去到秦府偿命时唱了两段[二黄散板]。当两个儿子争相认自己是凶手时,又唱了一段[二黄原板],用以教育儿子。下面请听马先生的这段唱段:

 

 

    其他老生流派,在“训子”一段时,基本都唱[二黄快三眼],马先生唱的却是[二黄原板]。采用[原板]的板式,使剧情更为紧凑。这段唱词是:

    [二黄原板]伯夷叔齐二贤人,

              推国让位坐龙庭。

              兄让弟坐弟不坐,

              弟让兄坐兄不担承。

              一个前门去逃奔,

              那一个出了后宰门。

              弟兄双双来投奔,

              首阳山命归阴,美名儿万代闻。

              打死了别家子父能做主,

              打死了秦官保父不能担承。

              我本当带沉香前去偿命,前去偿,(“哭头”)

              啊命,苦命的儿啊——

          (“垛头”,接唱)

              想起了三圣母送过红灯。

              我本当带秋儿前去抵命,前去抵,(“哭头”)

              啊命,我的儿啊——(“一击”)

              后堂内还有那王氏夫人。(“一击”)

              左难右难难坏了我,(以下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在“凤点头”后,接唱“散板”)

              后堂内快请出儿的娘亲。(另一种是不唱这一句,而是导出王桂英,接唱“慢板”)

   这段[原板],开始唱的比较平稳,当唱到“打死了别家子父能做主”时,演唱的速度开始加快。使剧情紧凑生动。同时,整个唱段中只加了一个“垛头”的锣经,其他落腔处,采用了“断头”的处理方式,也是为了使剧情合理紧凑。

    二,表演细腻、生动。

    马先生饰演的刘彦昌,感情色彩十分浓厚,表现在语气、眼神和各种动作上。如,见到王桂英,当她唱完“莫不是二奴才又把祸生?”后,马上起“叫头”,很快地说:“夫人哪,一场人命未完,二场人命又到了啊!”表现了非常焦急的心情。又如:王桂英提出要亲自去询问这两个孩子,秦府官保究竟是谁打死的。刘彦昌取出“家法”,念道:“好哇,夫人乃丞相之女,我状元之妻,胸中必有高论,来来来(取家法),这有家法在此,夫人打一个、问一个,问一个,打一个,下官这里拜托了!”并在“八大仓”中把“家法”扔给王桂英。然后对两个孩子说“我把你们这两个奴才如何得了啊!(哭)”。念完这句后右转身,用眼神和左手暗示沉香,表现出刘彦昌有些偏袒沉香的意思。从而推动着剧情的进一步发展。据先师李玉书老师的回忆,她说:“当演到王桂英不愿打自己的亲生儿子秋儿时,马先生饰演的刘彦昌在王桂英的身后,用手指着她,头摇晃着,现出很不满意的表情,台底下的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可见马先生的表演多么细致、精到。以上仅举剧中的几个例子来说明,这样的表演方式,可谓贯穿全剧。

    三,与旦角的默契配合。

    这出生旦对戏,要求饰演王桂英的青衣演员的表演水平,应该与老生的表演水平旗鼓相当,配合默契。否则,一强一弱,很难达到感人至深、轰动观众的剧场效果。两个主要演员的表演如不默契,便会把这出戏给唱“瘟”了。因为全剧主要是念白和表情,动作的幅度也不是很大的。如果演员本身不会调动语气、眼神、表情等艺术手段,很难抓住观众。据笔者的认识,以为梅兰芳先生和马先生演出的《二堂舍子》最为感人、精彩!如:当刘彦昌挖苦王桂英问了半天也没问出结果时,二人有段道白:、

    刘彦昌:夫人,你这问来问去好有一比,

    王桂英:比作何来?

    刘彦昌:比作一盆浆糊。

    王桂英:此话怎讲?

    刘彦昌:糊涂的紧哪!(语气放在了“紧”字,突出“糊涂”二字,潜台词是“你太糊涂了”)

这下子激怒了王桂英,立即起“叫头”,梅先生饰演的王桂英高声说道:

    老爷呀!想你身为罗州正印,上与朝庭办事,下与万民分忧,如今连自己的两个孩儿都审不得明白,反来埋怨妾身不成么?(语气很强烈,促使剧情急速发展,进而感染着观众)

    当夫妻二人发生矛盾后,相互争吵:

    刘彦昌:夫人,你好一张利口!(生气的表情)

    王桂英:老爷也不差!(不服气的表情)

    刘彦昌:我不要你问!(更加生气了)

    王桂英:哪个要问?(赌气)

    刘彦昌:我不要你管!(进一步使性子)

    王桂英:哪个要管?(更加赌气了)

从梅、马二位大师的语气和表情上来看,真如一对夫妻家常吵嘴一样,表演的何其逼真精到!

    下面,我们看一段后面情节的音配像(梅兰芳饰王桂英,梅葆玖配像;马连良饰刘彦昌,张学津配像)

   

            
 
    这出戏共分为三场,第一场是“闹学”,讲秦官保在学堂侮辱老师,被沉香失手打死的故事;第二场“舍子”,就是我们刚才介绍的情节;第三场是“打堂”,是说刘彦昌带着秋儿去秦府偿命,被秦灿将秋儿活活打死的故事。在“打堂”一场中,马先生也有精彩的表演,如斥责秦灿的念白和“护棍”的身段,都很杰出。
                                 人物扮相
刘彦昌——老生,忠纱帽,蓝(或紫)团花帔,黑三,彩裤,厚底靴。“打堂”一场:高方巾、宝蓝褶子、丝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