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春胶卷里,我们从来都只是看客。』

(2012-01-12 17:15:18)
标签:

青春

青山一泉

情感

分类: 悲伤流年

http://s4/middle/4af984f0gb64ed8db36e3&690

 

蓦然。那一瞬间。

我想起走散的青春。

像舞台上忽明忽暗的追光灯。

——写在前面

1

2012年。封闭许久的博客再次开启。文字在我的生活中重新占据一席之地。怡笙,我需要写字。即便这是虚幻,只会耗神,消磨意志,但我却不能放弃。要持续行走,要抵御眼前的纷乱和流言,要有坚定持久的耐心,要不断沉静并淡化欲念,这是唯一的解药。

20103月。《散落尘风》四个字第一次出现在我的文字中。之前我已说过,要写记忆中散落的碎片。但一直未曾想起如何编撰并串联这些凌乱的回忆或故事。这四个字的闪现,绝非偶然。在北京的四年,我以文字触及情感。但从不在现实中靠近。百余份信件,留下的不多。大多被我遗失,部分在毕业之前焚毁,还有一些好似在什么地方,却也懒得去翻。

散落尘风。也许是因为某一群人,在记忆里的点滴存留。也许是一个人,在生命里潜伏的躁动粒子。也或者是意念中存活的故事,扑朔迷离,却从来没有清晰的轮廓。

2

因为写字,在网上认识几个网友。这些人大多被时光湮没。只记得有个身处宁波的女子。因为话题投缘,我们很快熟识。起初的认识,已想不起来。或许是因为给我的文字留言,也或许是网上胡乱的添加。但确实想不起来。因为21岁的年纪,能够记忆的也许并不多。

我至今记得她的名字。叶可欣。她告诉我的名字显然是个假名。这是我的第一反应。但真假对虚拟世界里的人来说,没有任何意义。不像现实,有欺骗和被骗的区别。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之间的交流都以此称呼。

与她相反,我向来直白。所以这些年和笔友博友网友的交流中,一直未曾使用过假名。当然我的网名青山一泉不在此列。如果不想说,我便不说。既然要告诉对方,我一定不会用假名。可让我诧异的是,这个女子竟然用假名跟我书信交往直到我大学毕业,但我心里却从来没有慌张和反对。离开北京后,她告知我真名。那时我竟然有些不习惯。反倒觉得,这假名更能拉近距离。

世间的事大概无外乎各种微小细节的累计叠加。叶可欣三个字之后便成为我的小说《浅草晨雾》中女主人公的名字。虽然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和她本人书信中所崇尚的校园爱情没有丝毫情节雷同,但使用这个名字却是我记忆北京四年时光的一个标志性符号。我借此将大学的爱情演绎成开始美好但结局悲凉的折子戏。

叶可欣写过一些信件给我。我不记得内容。当然我回过一些信件。同样不记得内容。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只是笔友。谈理想谈人生还是谈爱情谈生活,我全然不知。只记得那些信件的传递,使记忆中荒废的时光重新被开发。

3

10年光阴,我始终没有见过她的面。也未曾猜测过她的模样和言谈。没有意识,也或者不需要。我们没有互相发过照片。好像这是彼此间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或者是一种分界线。需要保持,才能够继续彼此的联系。我们没有互加QQ。但留有手机号码。

认识之初,她寄书给我。安妮的第一本书。告别薇安。我也是那时才了解安妮宝贝。这个女子用她凄冷的文字和绝美的语言,让我至今仍然禁锢在她虚构的文字氛围里,无法走出来。离开北京之时,我将所有书籍全部按斤变卖或送给师弟师妹。唯有这本带到重庆。

重庆三年,我和叶可欣之间没有写过邮件和寄过信件。这种毫无理由的中断,在现实世界中非常现实,却在我的意识中缓慢形成。好似一如三餐,偶尔缺少一顿,也不必大惊小怪。但长此以往,便有各种胃病蕴藏。

重庆三年,我们之间的联系只在每次的节日中。不外乎互相之间一个简短的祝福短信。除此之外,没有电话往来,没有书信往来,更没有提出过谋面。但安妮的文字却陪我走过了读研期间的三年光阴。不知为什么,安妮如此凄美冰冷的文字,反而让我在重庆这座阴暗潮湿的城市,找到了温暖和光明。

我有了自己的爱情。曾经一笑而过,对爱情敬而远之的我,终于可以站在众人面前,大声说我爱你。我们拉着手,在大街上行走。在球场上,她安静地看着我。帮我买冰的饮料。关于现实的爱情,我已谈及很多。在众多文字中,均有零散流露。此处不再过分宣扬。

在安妮的文字和我浓烈的爱情路途上,我渐行渐远。日渐被生活的恬淡所俘获,也或者成长的过程中总要遗落一些,我跟那个女子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记得结婚那天,叶可欣发信息给我。说祝我新婚快乐。还说了什么,我忘了,或者什么都没说。因她早已在我之前就结婚。她结婚之时,我说过同样的话。终于明白,这个笔友,在那一刻似乎停止了某些话语的游离。她让自己镇定下来,开始有意无意地跟我道别。

4

20117月份。我在单位的球场打球,将手机放在旁边的座椅上。之后手机遗失。我的篮球也同样遗失。许多人的号码丢失。那时我并未想到这个女子的号码也会一起遗失。这个冬季,临近新年,我突然想起这个女子。随后翻阅她的手机号码,才发现原来我早已遗失了她的号码。蓦然间,心里有些许伤感。

青春的胶卷里,我们从来都只是看客。这个跟我有10年之久的笔友,就这样遗落在我的记忆中。工作之后,她跟我说,以后出差到宁波可以跟我打电话。我当时还开玩笑说,那时怕我们连彼此是谁都不认识了。如今,我们真的不认识彼此了。即便我在宁波,站在人潮涌动的街头,我也不会分辨出那个女子是谁。

也许她只是长久以来,存活在我心中的一个影子。在当年的失落中,给过我安慰,在当年的放弃中,给过我鼓励,在我选择离开北京时,给过我祝福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