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五公祠

标签:
旅游海南 |
分类: 我的旅游 |
海南-五公祠
回到华侨大厦,收拾好行李,到餐厅吃午饭。十二时多,立即又到五公祠去参观。五公祠本不在旅游团安排的参观范围内,要自己掏腰包买门票。
国家3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公祠,位于海口市海府大道。
北宋大文豪苏轼于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被贬来琼,借寓金粟庵(今五公祠内)留存遗迹以来,历代不断在其周围增建、重修古迹而形成的以五公祠(海南第一楼)为代表的古建筑群。该古建筑群有近千年的历史。包括五公祠、学圃堂、观稼堂、西斋(五公精舍)、东斋、苏公祠、两伏波祠、炯酌泉、浮粟泉、琼园和新建的五公祠陈列馆。
五公祠,又名海南第一楼。为纪念唐宋时期被贬来海南的唐代宰相李德裕、宋代宰相李纲和赵鼎、大学士李光和胡铨五位历史名臣而建,故名五公祠。五公祠建筑面积二千八百余平方米,连同园林、井泉、池塘约占地一百亩。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清光绪十五年(1819年),雷琼道台朱采在主持重修苏公祠的同时督建五公祠,民国四年,观察使朱为潮重修,以后又多次进行修缮。主楼是一座瓦木结构的两层楼阁,由十八根木柱和十根石柱支撑,三面走廊,通风透亮。楼上楼下,“海南第一楼”、“五公祠”两块匾额熠熠生辉。楼内,朱梁丹柱,光彩夺目;五尊屹立着的五公石雕像栩栩如生,令人肃然起敬;几副对联正气磅礴,体现了五公的高风亮节,表达了人们的缅怀景仰。楼前有匾:“乾坤有正气在此楼中”,因而名为海南第一楼的吧。董必武游五公祠曾题词:“苏公祠并五公祠,唐宋文人已在兹”,为五公祠作了很好的概括。苏公和五公“只知有国不知有身”、“先其所忧后其所乐”的爱国精神、民族气节和政治业绩、道德文章以及对海南文化教育事业的重大贡献,深为海南人民所怀念和敬仰。是展示中国古代贬官文化、海南历史文化及具有海南特色的古代建筑艺术的文物古迹。自古有“琼台胜景”之美称。
五公祠为该建筑群的主体建筑,两层木结构,单斗拱,面积560平方米,楼高9米。祠内五公石雕栩栩如生。楼上高悬“海南第一楼”金字横匾。祠内柱上,清人长联落地有声:“唐嗟未造,宋恨偏安,天地几人才置诸海外,道契前贤,教兴后学,乾坤有正气在此楼中。”“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期楼。”
五公祠右边有学圃堂和五公精舍。学圃堂是浙江名士郭晚香讲学的故址。五公精舍是晚清海南学子研习经史诗文之地。两厢房均为素瓦红木建筑,典型明清风格。庭园内花木繁茂,四季凝荫,景色绚丽,环境幽静。郭晚香来海南时带书8000多卷,置五公祠楼供五公精舍学生研习。郭晚香病逝后,五公精舍为五公祠图书馆,藏郭晚香遗书。后来,历经洗劫,图书所剩无几。而后,学圃堂和五公精舍被政府重新修缮一新,陈列海南部分文物,有明代禁钟、黎族古代铜鼓、宣德炉等。
==============
敏思主页 同程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