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南-三日游(5)杜甫草亭

(2009-05-21 08:17:14)
标签:

旅游

西南

成都

分类: 我的旅游

杜甫草亭

  向成都回程路上,导游问我们住那儿,当知道车上连我们在内有十多人想参观杜甫草堂,车子便把我们载到了参观点——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
  杜甫字子美,唐玄宗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出生于河南巩县,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病死在湘江船上,因其曾任工部之官,所以后世亦称“杜工部”。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至衰的交替时代,经历了唐中期的“安史之乱”,他的许多诗篇,真实反映了这一时代的种种社会现象,被誉为“诗史”。杜甫的诗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后世尊他为“诗圣”。
  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杜甫流寓成都,在浣花溪畔筑起茅屋,在此居住历时近四年,在这四年之中,他著作了大量的诗文达240篇,许多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是在居草堂时作出的。
  从北宋开始,后人在诗人的故居建园立祠,并多次修葺,现在的建筑规模是在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和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的两次较大规模的修建中确立的,现存主要建筑有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等。
  步入草堂的正门,两株大榕树耸立在古石桥旁,大树枝繁叶茂,浓郁遮天。跨越石桥,穿过梅林就来到了“大廨”,大廨后是“诗史堂”,堂中陈列杜甫塑像,壁柱间悬挂着历代杜甫像的拓片木刻板,还有名人题写的对联。穿堂后过小桥,就来到了“工部祠”。
  祠内有明、清石刻和清代的泥塑,供奉有杜甫的塑像,塑像的两侧是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陆游的塑像和石刻像。
 

西南-三日游(5)杜甫草亭

 
  “大廨”与“工部祠”的东西两侧,是杜甫纪念馆陈列室。“工部祠”左边的“草堂书屋”,展出了各种版本的杜诗。右边的“恰受航轩”是杜甫诗歌选译展览室。“诗史堂”左右两边的陈列室,展出了与杜诗有关的书画。
  绕过“工部祠”后侧的假山,便到了解放后扩建的园亭。这里有水池、荷花、玉兰、海棠、月桂、山茶等,名花贵木,枝叶繁茂,水波潋滟,台、亭、水榭点缀其间,景色十分优美,颇有江南园林的风韵。
  老实说,草亭的影子也没见,只有富丽堂皇的亭台楼阁以及花木繁茂的庭院和假山假水,使人慨叹人事的变迁。三苏祠的那副对联:人如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如作杜甫草亭的写照,应该是最恰当的了。假如生前潦倒穷困的杜甫泉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