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3)故宫博物馆

标签:
旅游北京 |
分类: 我的旅游 |
故宫博物馆
故宫是在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
故宫,又名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今天人们称它为故宫,意为过去的皇宫。故宫前通天安门,后倚景山,东近王府井街市,西临中南海。
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故宫被定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故宫东西宽750米,南北长960米,面积达到72万平方米,为世界之最。
(故宫全图-资料)
故宫的整个建筑被两道坚固的防线围在中间,外围是一条宽52米,深6米的护城河环绕;接着是周长3公里的城墙,墙高近10米,底宽8.62米。城墙上开有4门,南有午门,北有神武门,东有东华门,西有西华门,城墙四角,还耸立着4座角楼,角楼有3层屋檐,72个屋脊,玲珑剔透,造型别致,为中国古建筑中的杰作。
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又称紫禁城。历代宫殿都“象天立宫”以表示君权“受命于天”。由于君为天子,天子的宫殿如同天帝居住的“紫宫”禁地,故名紫禁城。
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历经明清两个朝代24个皇帝。
故宫规模宏大,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多平方米,有房屋9999间半,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为了突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故宫有一条贯穿宫城南北的中轴线,在这条中轴线上,按照“前朝后寝”的古制,布置着帝王发号施令,象征政权中心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帝后居住的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在其内廷部分(乾清门以北),左右各形成一条以太上皇居住的宫殿——宁寿宫,和以太妃居住的宫殿——慈寿宫为中心的次要轴线,这两条次要轴线又和外朝以太和门为中兴,与左边的文华殿,右边的武英殿相呼应。两条次要轴线和中央轴线之间,有斋宫及养心殿,其后即为嫔妃妃居住的东西六宫。出于防御的需要,这些宫殿建筑的外围筑有高达10米的宫墙,四角有角楼,外有护城河。
辛亥革命后,这座宫殿本应全部收归国有,但按照那时拟定的《清室优待条件》,逊帝溥仪却被允许“暂居宫禁”,即“后寝”部分。当时的政府决定,将热河(承德)行宫和盛京(沈阳)故宫的文物移至故宫的“前朝”部分,于1914年成立了“古物陈列所”。
溥仪居宫内,一直与亡清残余势力勾结,图谋复辟,且以赏赐、典当、修补等名目,从宫中盗窃大量文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严重关注。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溥仪逐出宫禁,同时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接管了故宫,对宫内文物进行清点。又经过一年的紧张筹备,于1925年10月10日在乾清门前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建院典礼,并通电全国,宣布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开放的第一天,人们以争先一睹这座神秘的皇宫及其宝藏为快,北京市内万人空巷,交通为之堵塞,此亦成为当天各大报纸的重大新闻。
我们顺着指路牌子,在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中和殿(在太和殿后,是故宫“三大殿”之一)、保和殿(保和殿位于中和殿之后,是故宫“三大殿”之一)、乾清宫(殿中设宝座,上有“正大光明”匾,是明清两代皇帝的寝宫及平日处理政事的地方)、交泰殿(在乾清宫后,是明清时为皇后举办寿庆的地方。清世祖顺治禁止内官干预政事的铁牌也立于此殿)、坤宁宫(皇后的寝宫,又叫中宫)、储秀宫(明清两代后妃居住的地方)、养心殿、御花园(原名宫后苑,今俗称御花园)等处走来走去参观。
我对故宫的颜色、地板砖和太平缸印象特别深刻。
金銮殿的深色的地板砖特别大块,看着好象非常坚固的样子。
太平缸也真够大的。据说缸里常常是储满水的,皇帝们似乎对防火抓得到家。
故宫阔大,色彩凝重。好象看来看去,都是红色与黄色。
我心暗想,那皇帝皇后宫女太监,整天在那红色与黄色中生活,烦也烦死了。
颜色的凝重,使人很压抑。人好象变成了颜色的奴隶。怪不得古时逢选美,必演出一场又一场的拉郎配了。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