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法五要(精髓)

(2021-01-21 07:22:45)
标签:

书法

书法碑帖

书法技巧

分类: 情趣
书法五要(精髓)

                            书法五要(精髓)

要师法古人

我国书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且名家辈出,流派纷呈,名碑佳帖更令人目不暇接,百学不厌。这无疑为我们学习书法提供极为有利的条件。因此,初学者应师法古人,千万不可求胜心切。有位老师说过:"一个真正的学书者,首先必须是位善于向古人学习的人。必须将自己'沉'下去,取法乎上,长期不断地研习古代碑帖,练就扎实的书法内功,然后才有可能融百家之长,成个人之风,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书法之道--根深方能叶茂!"

http://img.mp.sohu.com/upload/20170711/3d5985684e0148f9aba2cd0f68450908_th.png

《伯远帖》

要善于读帖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钢笔书法,读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读帖非常重要,不要轻视“眼高手低”,很多眼高的人,非常容易上手,可能很容易超过勤奋的人。

许多人都很注重临帖却忽略了读帖。拿来了一本字帖,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抄上几遍再说。若要问你,这本帖子的特点是什么?具体表现在笔法、字法、章法、墨法上又是怎样的?能举出几个写得十分精彩的例子信手写下来吗?细节上又注意到了多少?很少有人能够脱口而出。只临帖不读帖,实在是很大一批书法爱好者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临帖和读帖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任何一个环节缺失,都是对书法学习的懈怠。宋代黄庭坚说了:“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随人意。”同是宋朝人,姜夔在《续书谱》中引用唐太宗的话:“皆须是古人名笔,置于几案,悬之座右,朝夕谛观,思其用笔理,然后可以临摹。”

http://img.mp.sohu.com/upload/20170711/d08ed0e488b547be981eb3883c3cdf35_th.png

《苕溪诗卷》

要勤观察

打开眼界,广泛观看,细心琢磨,才能兼取诸长。 除了要多读名碑法帖,把优美的字形广积于胸外,还要仔细揣摩名家作品。通过多看、多读,广纳众长,牢记在心,汲取精华。天长日久,字在脑中达到"预想字形"、"意在笔先"的境地,同时把一些字的多种写法有机地溶于自己的创作中,会使作品避免雷同,增添灵动、变化之感。

http://img.mp.sohu.com/upload/20170711/4939994ccac04acaa845ccde18ccdaef_th.png

苏轼《致季常尺牍》

不耻下问

"谦受益,满招损"。"不耻下问"是最直接、最便捷获取知识经验的方法之一。如果有了疑惑不去解开,问题越结越大,最终延误了学习时机、挡住前进的脚步,甚至失去继续学习的信心。因此,平时在练习书法过程中,要把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地向能者请教。

http://img.mp.sohu.com/upload/20170711/480869bf27824d7e85a6468f84545e21_th.png

柳公权《蒙诏帖》,高26.8厘米,长57.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要敢于参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要敢于多参加一些正规的书法比赛,以此来检阅自己的学习成绩和找出自己的差距,促使自己不断提高书艺。同时,在参赛前,由于要认真地练笔,仔细地揣摩笔法、章法、形式,熟悉创作内容,这就无形中培养了自己认真细致的责任感,又磨练了书法技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