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游龙__邹家槃
游龙__邹家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449
  • 关注人气:2,08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济南千年古刹灵岩寺——开山祖师朗公·创寺记

(2018-04-23 10:46:16)
标签:

济南

大灵岩寺

朗公

分类: 社会
                                                 济南千年古刹灵岩寺——开山祖师朗公·创寺记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711/a137cfa3a9cd4d17b2ddf23835a7c8e6.png

       灵岩开山祖师:朗公 . 创寺记

       前秦永兴年间(357-358)的某一天,从泰山东北45里的琨瑞山(今济南郊区柳埠)到泰山西北角的玉符山(今灵岩寺)之间崎岖蜿蜒的山路上奔走着一位“异人”,脚步匆匆又面色安详。

      灵岩开山祖师,朗公崎岖蜿蜒的山路上,奔走着一位“异人”。

       这位“异人”就是当时山东地区的佛教领袖,一千多年来赫赫有名的竺僧朗。此时他在琨瑞山已经建立了朗公寺,而山高崖险、水石宏阔的玉符山却佛慧未开,期待点化。僧朗频频奔走两山之间,缘起于一段佳话轶事:他结识了一位住在玉符山的隐士,名叫张忠。两人隔山而居数年,情趣相投,时相往来,相交甚笃。有一天,张忠对竺僧朗发出正式邀请,请僧朗来玉符山筑寺弘法,而这时僧朗也正有此意。从此,这空山幽谷便响起了悠扬的梵呗佛音。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711/461291096d00421b89a5317e1d048f24.png

       竺僧朗,人称朗公,《高僧传》卷五有传。他是西域高僧佛图澄(232~348)弟子, 与一代宗师道安同学,曾受到过前秦符坚、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后燕主慕容垂、南燕主慕容德、后秦主姚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等六国君主的礼遇,被奉为神圣,名重一时,是当时中国北方最有名的高僧。据《高僧传》记载,竺僧朗少年出家,并开始周游访问求学,后来求道到了长安,最初在关中讲学。前秦皇始元年(公元351)他移居泰山中,在泰山一代从事佛教活动,在当时的统治者支持下,“大起殿宇,连楼累阁”,创建了山东地区最早的佛教寺院——朗公寺(现神通寺)。

       朗公博通佛经,对望气,谶纬等术也很有研究;喜欢游方问道。在同道中,他常有先见之明,能预知未发生的事情,因而享有很高的威信。据《高僧传》记载,当时朗公所在的山谷以前多有虎灾,平日里人们常常手拿棍棒结伙才敢穿行。等到朗公在此居住以后,猛兽要么逃走,要么潜藏起来,都归服了,人们无论白天行走,还是夜间居住都没有什么危险。百姓称叹此事,“称善无极”。凡有要来拜见朗公的人,无论其人数多少,在他们到来的前一天,朗公就能预先知道。他命弟子们准备好饮食,而来的人必如他所言如期而至,大家都赞叹他有先见之明。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711/6e7e72aed0044f5cbfca0a605ffa079e.png

       朗公与灵岩结缘,始于他与张忠的林下之契, 朗公与灵岩结缘,便始于他与张忠的林下之契。

       据房玄龄等撰《晋书.隐逸列传》记载:“张忠,字巨和,中山人也。永嘉之乱,隐于泰山。静寡欲,清虚服气,餐芝饵石,修导养之法。”朗公与张忠相识后,情趣相投,遂结为林下之交,关系甚好,经常一起出游。两人的名声相得益彰,影响越来越大。朗公经常到泰山西北岩下看望张忠,并在此说法,讲授《放光般若经》。据《神僧传》记载,朗公和尚说法泰山北岩下,每次听者有千余人。一次,当讲到绝妙之处时,山石竟然被感动得连连点头。听众们看到了,都十分惊讶,纷纷告诉朗公。朗公听了,微微一笑,颔首道:“此山灵也,为我解化,他日涅槃,当埋此处。”

        后来,张忠为苻坚所征,行至华山而卒。张忠去世后,朗公在泰山西北角的山岩中建造精舍。这里峰岫高险,水石宏壮,“朗创筑房室,制穷山美,内外屋宇数十区”,朗公在此布道讲法。得知他风采而前来造访的人很多,朗公对他们孜孜不倦地教导,深受大家的敬仰。

       朗公此时在泰山西北岩所建的这处“精舍”,当是灵岩寺的前身。据《灵岩志》卷二载,灵岩寺在方山下,即《水经》:“玉符山 ,乃泰山西北麓之一岩也。”现在灵岩寺的庙宇建筑就坐落于方山主峰之下。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711/33d8ffb9bb3c447ca7d378ac1fb47d26.png

       朗公创建灵岩寺,得到了各方面的支持和资助。前秦苻坚为“重其人品而神奇地”,遂赐方山为昆仑山金舆谷。所谓昆仑,即古代神话中遥远西方的仙山。以此称方山,是隐喻佛教西来和境域的神圣;金舆乃林茂粮丰之意。苻坚还送朗公“紫金数斤,供镀形象;绢绫三十匹,奴子三人,以备洒扫 。”(唐 . 道宣《广弘明集》)。甘露五年(363),秦主苻坚钦佩朗公的道德修养,曾派使节征请他前往长安去帮助治国安民。对于苻坚的邀请,朗公以病相辞。苻坚后来整顿僧众时,遂另外下诏书说:“朗法师戒德冰霜,学徒清秀,昆仑一山,不在搜例。”可见当时朝廷对朗公为人评价之高,对佛教的支持。后秦姚兴时,也对朗公非常叹服。南燕主慕容德(398--404)钦佩朗公的名望德行,赐送绢百匹,并假号东齐王,给以奉高(今泰安)、山茬(今长清张夏)二县租税。

        还有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等六国君主都分别派了专使前往致书慰问供养朗公。政府的支持促进了灵岩寺的发展。

       自从朗公来这里开山建房,讲经说法,泰山西北麓这座名不见经传的方山,便因此有了灵气和名气,直至后来跻身于全国“四大名刹”之列,并名列其首。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711/ecb62559d45e4e11b84f396de0f77b33.png

灵岩寺历史

灵岩开辟自何年,草木神奇鸟兽仙。

一路紫苔通窅窕,千崖青蔼落潺湲。

山祗啸聚荒禅室,象众低摧想法筵。

雪足莫辞重趼往,东人香火有因缘。

——《诗送灵岩法师》

       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但影响极其有限。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烽烟遍地,人民饱受苦难折磨,深感人生无常,许多人希望从佛教中得到慰藉。这期间,佛寺遍布全国各地,僧尼数量越来越多。

       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446),太武帝拓跋焘发现长安城寺庙中藏有兵器,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灭佛运动。在这次运动中,大批的僧尼被强迫走出寺院,蓄发为民,无数寺院被夷为平地,灵岩寺亦未能幸免于难。灵岩寺在这场“太武法难”中被毁,同时割除了“昆仑金舆”之名,仍恢复方山旧称。 其余七十余年间,灵岩寺僧众离散,寺院荒废。

       直到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公元520——525),法定禅师由西方来到灵岩,重建寺庙在方山之阴,为神宝寺。后又迁至方山之阳,为灵岩寺,香火甚是旺盛。这是灵岩寺在废佛后出现的第一次中兴。

                                      山东大灵岩寺:彩塑罗汉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

http://y0.ifengimg.com/dce7142117a6922d/2014/0519/rdn_5379b540e17dd.jpg

山东大灵岩寺在唐代时就与浙江国清寺、南京栖霞寺、湖北玉泉寺并称为海内四大名刹。(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http://y0.ifengimg.com/dce7142117a6922d/2014/0519/rdn_5379b541267a3.jpg

灵岩寺内彩塑罗汉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http://y0.ifengimg.com/dce7142117a6922d/2014/0519/rdn_5379b54682790.jpg

山东大灵岩寺住持弘恩法师灌沐佛身,祈祝佛日增辉,法轮常转,世界和平,国泰民安。(图片来源:凤凰山东)

位于山东泰西北处的灵岩寺,佛教文化底蕴丰厚,现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山的重要组成部分。灵岩寺始建于东晋,于北魏孝明帝正兴元年开始重建,至唐代达到鼎盛,有辟支塔、千佛殿等景观。灵岩寺在唐代时就与浙江国清寺、南京栖霞寺、湖北玉泉寺并称为海内四大名刹。唐玄奘曾住在寺内翻译经文,唐高宗以来的历代皇帝到泰山封禅(见文末【注】),也多到寺内参拜。

在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武一宗”的四次灭佛运动中,灵岩寺在第一次灭佛后损失惨重。到了文成帝即位,佛教又重新兴起,北魏正光年间,高僧法定在方山北麓建神宝寺,后来迁回山南,隋唐时期佛教兴旺,灵岩寺的影响更加巨大,这时著名的僧人义净、玄奘都曾经到这里论经说法,甚至高宗李治和武则天都要先来灵岩寺拜佛,再到泰山祭天。一直到清朝,因为泰山周围尊崇泰山奶奶碧霞元君,佛教逐渐衰微。建国后灵岩寺进驻部队,成为军事禁区,客观上在文革时期保护了寺院,1981年恢复开放。

灵岩寺的主体建筑千佛殿建于明代,是寺内保存下来最早的木构建筑,因周壁供置众多佛像而得名。殿内正中有通体贴金的铜铸三身佛,中为法身,名为毗卢遮那佛,由藤胎髹漆塑造,宋治平二年(1065年)由钱塘运至灵岩;东侧为报身,名卢舍那佛,为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用2500公斤铜铸成;西为应身,名释迦牟尼佛,也为铜质,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铸造。佛头顶有螺形肉髻,体态雍容,眉骨高凸,目光凝重。3尊佛像皆仪容端庄,衣纹流畅,服饰简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最为人称道的是殿内40尊彩色泥塑罗汉像。这些比真人稍大的罗汉,是由灵岩寺宋代时的一位住持妙空禅师在苏州塑成后运到这里的。每尊罗汉身高1米至1.2米,身上的妆銮用朱砂红、黄丹、雄黄、石绿、大青、天蓝、茄皮紫等矿物质颜料涂饰,不易褪色,这些塑像皆坐于80厘米高的砖砌束腰座上,坛座至罗汉头顶高约在105厘米至110厘米之间。

古代艺术家们在塑造这些罗汉形象时,侧重于写实,以形写神,以神表情,以情现心,摒弃了宗教作品一贯的冷漠,对人物的性格刻画入微,体现出每尊罗汉的个性与特点。此外,衣饰的细部制作也十分精致,即使衣带的来龙去脉和结扣的穿插都交代得清清楚楚。这些罗汉塑像或补衣,或拄杖,千姿百态。他们有不同的肤色,不同的装束,有的垂袖,有的露肘,有的赤足,尽管这些罗汉均采用坐姿,但动作各异,竟无单调的感觉。

他们神态各异,有的勇猛果敢,有的寒眉愤怒,有的老成和善,有的闭眸默思,有的笑容可掬,有的满面悲愤,有的俯首低吟,有的纵目远眺,表情如生,喜怒哀乐,惟妙惟肖。40位罗汉却好似40个凡人,有血有肉有悲有乐。

罗汉像的肌肉,脉络,血管都塑造的如同真人身上的东西,当时的艺术家们也为他们塑造了体腔,其腹腔里面用丝绸包裹着香料做成的五脏六肺,这在我国各处寺院现存的罗汉像中是唯一的。

那么这些塑像是谁塑造的哪?根据资料记载是北宋雕塑家和著名工匠盖忠。灵岩罗汉的衣格运动虚实、贴身变化等艺术手法,当居首位……,从其农饰和手法看,可以定为宋代作品。”在西起第17尊罗汉的骨架内腔前胸里侧木架支柱上有“宋治平三年六月临邑盖忠立”朱笔题名,可见,灵岩寺内40尊彩色泥塑罗汉是盖忠所塑无疑。

平民化的艺术,拉近了人与佛的距离。40位罗汉、40种不同的状态是人生百味的体现,代表着人生所能够饱尝的各种心情。这些塑像还十分注意细部的刻画,甚至连血管脉络都清晰可见。其衣着装饰,与人物的性格特征也十分贴切和谐,充分显示了我国造型艺术在北宋时期倾向写实的特点。

我国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曾把这些罗汉像称为“海内第一名塑”。中国当代书画大师刘海粟观后亦作评价:“灵岩名塑,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灵活现。”

【注】封禅(fng shàn),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远古暨夏商周三代,已有封禅的传说。古人认为群山中泰山最高,为“天下第一山”,因此人间的帝王应到最高的泰山去祭过天帝,才算受命于天。

【灵岩寺罗汉彩塑欣赏】

http://y0.ifengimg.com/dce7142117a6922d/2014/0519/rdn_5379b54556498.jpg

灵岩寺罗汉彩塑:侧重于写实,以形写神,以神表情,以情现心。(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http://y0.ifengimg.com/dce7142117a6922d/2014/0519/rdn_5379b54578b7a.jpg

灵岩寺彩塑罗汉,摒弃了宗教作品一贯的冷漠,对人物的性格刻画入微,体现出每尊罗汉的个性与特点。(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http://y0.ifengimg.com/dce7142117a6922d/2014/0519/rdn_5379b545a3347.jpg

灵岩寺彩塑罗汉,以平民化的艺术,拉近了人与佛的距离。(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http://y0.ifengimg.com/dce7142117a6922d/2014/0519/rdn_5379b541267a3.jpg

灵岩寺每尊罗汉像表情如生,喜怒哀乐,惟妙惟肖。(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http://y0.ifengimg.com/dce7142117a6922d/2014/0519/rdn_5379b545cdaed.jpg

这些罗汉像的衣饰细部制作也十分精致,即使衣带的来龙去脉和结扣的穿插都交代得清清楚楚。(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http://y0.ifengimg.com/dce7142117a6922d/2014/0519/rdn_5379b54ac2653.jpg

我国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曾把这些罗汉像称为“海内第一名塑”。中国当代书画大师刘海粟观后亦作评价:“灵岩名塑,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灵活现。”(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http://y0.ifengimg.com/dce7142117a6922d/2014/0519/rdn_5379b5465b293.jpg

每尊罗汉身高1米至1.2米,身上的妆銮用朱砂红、黄丹、雄黄、石绿、大青、天蓝、茄皮紫等矿物质颜料涂饰,不易褪色。(图片来源:资料图片)http://y1.ifengimg.com/e01ed39fc2da5d4a/2013/1122/Logo.gif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