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江西带傩面具装神弄鬼

标签:
杂谈 |
王锦思
本文照片除标记为天眼摄郎外,均为严建设拍摄。
4月9日在江西萍乡,在江西旅游局的邀请和安排下,我们零距离接触了傩面文化。
对于傩(读挪)面具的接触和了解,只有三五年的样子。
在电视里,在北京亮马旧货市场都看到许多似神似鬼的傩面。
对于这个古老的文化我并不太熟悉。但笔者王锦思觉得,和曾经广泛分布在北部中国和东北亚一代的萨满教有些类似,傩是中国一种古老的精神逐鬼,祈福免灾的文化现象。无论是傩祭活动还是傩戏演出,面具都被赋予了神秘的宗教与民俗含义。
傩面具是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用于傩仪、傩舞、傩戏。萍乡的傩面具,原有4000多幅,现存700多幅,制作时间从元末、明清到民国时期都有。雕刻,蕴含着艺人们的聪明才智和精巧技艺,其中传承着历代艺人对傩的祟信和理解,将先民们对神灵的偶像崇拜,对鬼魅疫疠的痛恨,通过面具的制作而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们至今仍能感受到远古先民请神驱鬼的巨大震摄力。
江西是傩面大省,尤其在江西西部的萍乡湘东尤其盛行。湘东傩面具是优秀的民间传统雕刻,有着悠久的历史。湘东为"江南煤都"萍乡所辖,是江西的西大门。湘东区尚存傩面具雕刻源于清代,由湖南太丈传人,已祖传三代,继承的是宋代傩面雕刻技艺,技术成熟老到,所雕面具古朴细腻,且工艺复杂讲究,是我国雕刻领域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我这次没带相机,用手机拍摄不好,于是转载了同行者【严建设】的摄影作品,在此致谢。
傩面据说具备神奇力量,人若戴上后就有鬼神附体,能预知过去未来。我和严建设等博主,纷纷找到自己姓氏的面具,戴上眉目夸张的面具兜了一圈,并伸出舌头向美女发出怪叫,但期待中异样的感觉并未来临。美女们雀跃欢呼,纷纷前来要求拍摄。
在湘东,傩舞表演者走进了金黄的稻田,将这门民间艺术原生态的展示给了我们。
据说傩面具面临失传。其传人得不到喜欢的继承者。以后可能越来越少了。
湘东区傩面雕刻艺人赖明德手艺高超,看到他们父子俩让我多了几分敬畏。手上的老茧,见证了他们为弘扬民族和地方文化的艰辛和努力。
制作一个傩面要一周左右时间,雕刻,水泡,上色,风干,等等,十分复杂。我问卖价多少,赖明德传人说800一个。看到他们不容易,一个大哥要买两个傩面作为纪念,赖家人说优惠吧,两个1400,那个大哥真够意思,说还是1600吧。我为他们的胸怀和纯真赞叹,江西老表好!
在武功山顶,当地为了宣传这一特色文化,还把傩面扛到山顶,让我们再次佩戴合影。
我们在山上山下,多次佩戴这种恐怖表情和色彩的面具,欢乐欢呼,装神弄鬼哦。
我看到,在遥远的山下,有些人不带傩面面具,但是内心比真实的鬼神还可怕恐怖。他们才真正的装神弄鬼,由于被洗脑和毒害,这帮披着人皮的鬼怪妖精,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他们造谣惑众,搬弄是非,不讲诚信,坑蒙拐骗,不懂装懂,嫉妒中伤,贪污腐败,烧杀抢掠。但愿傩面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把这帮活在现时间的妖魔鬼怪统统除掉。
本文照片除标记为天眼摄郎外,均为严建设拍摄。
王锦思,又名TA、小蜂、一开,精通“德语”(家乡吉林德惠语言)。在北京从事文化产业,2011年度凤凰网十大影响力博主之一,首倡国家级公祭英烈和九一八全国鸣警报,出版专著多部,收藏多种史料和文物,合作筹建东北亚国际交流博物馆、万国博物馆、孔子儒学博物馆、中日交流展览馆。jinsiwan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