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 |
<DIV> </DIV>
<DIV> </DIV>
<DIV>每到九一八前后,中秋节都会如期而至,和家团圆和背井离乡与国耻国难,时空交错的现实与历史,竟然如此天意地相逢。</DIV>
<DIV>有人曾用诗一般的语言刻画1931年9月18日的夜晚,“临近中秋,一轮满月高挂于清澈的夜空,皎洁的月光笼罩着东北大好河山,一片洁白宁静,东北三千万同胞沉浸在甜蜜的梦乡”。</DIV>
<DIV>即便有苦难的九一八,这段描写也足可成为描写东北美丽中秋夜色的范文。一年后抚顺平顶山惨案发生,即便70年后,也清晰可见死难者遗骸边有块月饼。中秋团圆的不可得,乃至生命的结束! </DIV>
<DIV>清末至民国,东北,又被称为满洲、关东,拥有世界上最辽阔、最富饶的黑土地,总面积是日本的三倍,土壤肥沃,矿藏丰富。</DIV>
<DIV>许多人都很熟悉九一八事变,可是忽略了在此之前发生在现今吉林省德惠市的万宝山事件。这次抗战前的尖利枪声,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急不可耐的野心,也掀起了早于沈阳的中国第一次抗日斗争。</DIV>
<DIV>1931年5月,在关东军导演下,汉奸郝永德率领200多朝鲜族农民,非法租用万宝山500垧地,未取得当地农民同意,竟擅自开凿一条引水渠坝工程,万宝山农民500人填渠平坝,进行正义斗争。日本在朝鲜煽动排华,华侨房屋、商店被捣毁,100多华人惨遭杀害。</DIV>
<DIV>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夜幕可以最充分地掩盖罪行和阴谋,许多见不得人的勾当都发生在夜晚。1931年9月18日晚,日军炸毁沈阳柳条湖一段铁路,反诬东北军所为,开始炮轰北大营。620团团长王铁汉,率部下向日军还击,打响抗日战争第一枪。但是十倍于日军的东北军还是抵抗寥寥,沈阳失陷,东北失陷,《松花江上》成为苦难的哀痛挽歌。</DIV>
<DIV>“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义勇军进行曲》歌颂了东北义勇军奋起御侮、同仇敌忾的英雄形象,义勇军大都是地方武装发展而来,哪怕光着膀子也要冲锋陷阵,他们用长白山作笔,松花江作墨,在关东大地上书写最壮美的史诗。</DIV>
<DIV>九一八是14年抗日战争的开始,是东北人民的九一八,也是全国人民的九一八,更是我们的共同遗产与共同记忆。</DIV>
<DIV>纪念九一八,许多城市再次响起尖利的警报声,汽车鸣笛,行人肃立默哀。有形警报一时,无形警报一世。纪念者也会带着沉甸甸的历史回家,告诉孩子,告诉未来。</DIV>
<DIV>月到中秋分外明,借着月光读史,月光和泪光辉映,更有几许感悟!</DIV>
<DIV> </DIV>
<DIV> </DIV>
前一篇:佟麟阁墓地、昌平南口战场纪行
后一篇:日本:收回你潘多拉盒子里的毒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