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存精装书

标签:
文化书籍精装书保存书籍万壑松风听琴韵杂谈 |
分类: 技术-发现(原创) |
破烂的书大都不是看坏的,而是因为使用不当或没有爱惜之心和意识而污损的。
如何保存精装书
文/电脑绘画/制图 万壑松风听琴韵
http://s15/middle/4af88881ta3dda284e90e&690
精装书,即漆布面线装书。现代意义上的线装书和古籍用线穿订的线装书是不同的概念。
现代的线装书是将一批书页对折后用细线在对折处向书脊方向穿订,再将多批对折书页穿订后在书脊处将穿订线编织起来形成书芯,再在书脊上涂胶、贴网纱、贴韧性纸,在书脊的两端粘丝质织边。用厚纸板做封皮,用韧性薄纸做书脊护套,用棉布将两个封皮和书脊护套包裹起来粘成一体,在布面上按封面设计要求选择涂黑色、蓝色、绿色或暗红色等颜色的漆【以黑色多见】。将做好的封皮套用扉页纸和书芯牢牢地粘在一起,最后烫金字书名。这就是最常见的漆布面精装烫金书。
这种精装书由于经常翻动会导致封皮和书脊护套结合处的翻页折线脱漆露出棉布并渐渐断裂,所以现代的精装书除了传统的漆布封皮外,还用压膜彩印纸、仿革纸、皮革、PU革等材料代替棉布;而布包封皮中的厚纸板在皮革或PU革制作的封皮中也大都被韧性软厚纸取代。有的精装书除了漆布面封皮外还包上由压膜纸做的书衣。另有一些翻动率较高的书为了避免封皮翻页折线处开裂而将整个封皮改用软塑料制成,再将封皮和书芯粘在一起,从而形成半精装书。
平装书一般是在装订线处用订书针压钉,包粘上用稍厚些的纸印制的封皮,再裁切。由于铁制订书针容易生锈造成书页脱散,所以现代的平装书大多改为胶装书,即把书籍的书脊处裁成锯齿状毛边,再在书脊上涂一层厚胶将书脊胶合,最后包封皮、裁切。除了用普通纸做封皮外,还有用压膜纸做封皮的。由于有一层塑料膜的保护从而使封皮避免撕开和污损。
除了装订方式和制作材料的不同之外,精装书与平精书相比还有许多不同之处。如:精装书的书脊是弧形的,而线装书则是平的;精装书的的书脊边缘有丝质织边而平装书则没有;精装书的书脊和书脊护套间并不粘连有空隙,平装书的封皮则直接粘在书脊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精装书的封皮要比书芯的尺寸大,看起来封皮比书芯大了一圈,而平装书则是封皮与书芯尺寸一样大,见下图。
http://s10/middle/4af88881ta3ddab32f719&690
我们经常能见到一些书橱里摆满了书,有精装书,有平装书,甚至还有古籍线装书。在一般情况下,精装书和平装书大都是立起来排列摆放,而古籍线装书则采取平放的形式或装函存放。平装书这样摆放没什么大问题,而精装书这样长时间摆放,会造成书籍的损毁。
http://s3/middle/4af88881ta3ddb2869092&690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由于平装书的封皮、书芯尺寸一样,所以立起来摆放时封皮与书芯都和书橱的平面板相接触。而精装书的厚纸板制的封皮比书芯的尺寸大一些,所以,当书立起来时,两个封皮的下缘和书橱的平面板相接触,而书芯却是悬空的。
精装书大都比较厚,书芯的质量大,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立起来的时间长了,就会慢慢下坠,造成书芯变形,书脊的上方向内凹陷,使书脊变得松散,严重时会造成书芯与封皮开裂,如下图所示。
我们若将已经变形的精装书沿书脊纵剖开,可以看到,书页已经扭曲变形,中间的书页向书橱的平面板方向扭曲,如下图所示。
http://s4/middle/4af88881ta3ddb1659c33&690
精装书一般比较贵重,如果长期立起来存放,就会造成书芯扭曲变形而与封皮的边缘线形成一个夹角,这种损坏是较难修复的,修复时会造成更大的损伤。这对精装书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悲惨事件。
但令人震惊的是,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如此存放精装书的事。
http://s5/middle/4af88881ta3ddb508e404&690
另外,有一些从书市上淘回来的二手精装书,其书脊下部是正常的向外凸出的弧形,书脊上部却向书芯方向内凹陷;书芯翻开面的上部向外凸出、向下凹陷,书芯翻开面的下部却是向下凸出、向内凹陷。即使勉强用手为其复位,但书脊处已略显松散,不久又回复到扭曲的状态,就是由于这种不合理的存放方式造成的。
精装书应该以堆叠的方式平放最好。也许有人会认为,平放会造成封皮弯曲变形,唱片就是一例。
事实上,不论是胶木唱片还是黑胶唱片,平放的确会造成唱片的弯曲变形以致于必须立起来放。但是,精装书的封皮材质与唱片大不一样,书籍又是堆叠在一起的,所以封皮不会变形。但是,一叠书中放在最上方的那本书朝上的厚纸板封皮时间长了会四周翘起变形。这个问题很好解决:拿几本平装书压在上面就行了;平装书不存在平放时封皮变形的问题。
所以,精装书应该数本为一堆地堆叠在一起平放,最上面压上两本平装书,而不能立起来排列摆放。
如果不信,可以拿两本较厚的、七成新的、完全一样的精装书一本立起来放而另一本平放并压上其它书,过一段较长的时间后取下来不要晃动看其原始的存放状态,可以看一下哪种方法对保存精装书更有利。
另外,如果多本精装书立起来排放在一起,需要取用其中一本时,就会造成取走书后中间形成空隙,其它书有时会倒向这个空隙中,造成书籍侧着或更大的扭曲。长此以往,每次取书都会造成对该书两边其它书籍的机械损伤。
最重要也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点是,书要放在远离水的地方。
如果一只水杯不慎被打翻在一本翻开放着的书附近,一旦水流到书页上,对书而言毫无疑问是灭顶之灾,是不可挽回的损失,是无法修复的伤害。虽然有一种方法说是把这样的书页放在蒸汽上蒸蒸可以复平如初,但收效甚微。
书一旦沾上了水,它的寿命和荣华基本就结束了。一手端着水杯一边拿书而看毫无疑问是极度不明智的做法。一边吃饭一边看书视情况而定。吃米饭就算了。如果是面条或喝汤却不把书收起来,同样毫无疑问也是极度不明智的。除非这本书很不重要或马上要当垃圾处理掉。
用笔在书页的翻开处的侧边写上大大的名字同样是极度不明智的,这样不但使书变得极其难看,也造成了无法修复的损伤。
近年来豪华版的书往往采用PU革来制作封皮,这种书以中国基督教两会出版的豪华版的中英文《圣经》最为常见。
这种书印装得比一般的精装书还要精美、考究、细腻。书芯的边缘全部喷上金边或银边,用细丝带做成书签粘在上方的书脊边缘上;书芯翻开面的边缘有弧形的拇指索引切口。封皮用韧性软厚纸制作,书角为弧形角,外面包上深蓝色、黑色或暗红色等颜色的PU革,再和书芯粘在一起。前后封皮与书脊护套连为一体,封皮边缘没有翻页凹折线。这种书属于典藏型的豪华精装书,价格昂贵。其封皮较软,难以立起来存放,只能平放。
【这种书在翻看时不要放在桌上,更不能用手压在翻开的两边书页上使其形成180度夹角,这样很容易造成书脊变松或是封皮与书芯结合处开裂,或是造成线装的折页变松而向外脱出,形成书芯翻开处呈锯齿状,严重时会造成书脊断裂使书裂成两半。正确的方法应该是用手托着书脊,翻开的两边页面的角度以不超过110度为宜。看书前要洗净双手;翻页时应该用右手食指边缘轻轻抵住书页右上角的边缘轻轻地掀过一页;看书时不要把手按在页面上。如果有风吹起时,可以用手背或指背轻轻压住书页而不要用手指肚按在上面。书看完就合住,不要翻开用东西压着放着。凡翻书时捻着书页翻、搓着书页翻、用唾液翻页、把手按在书页上、边看边捻着或搓着书角或页角玩、把身体接触到书页上、把书翻开后放在桌上或用手或肘压着翻开的书页、脏手翻书、卷边折角、折住书角当书签记号、用笔在书上乱涂乱画乱圈乱点……这些行为莫说是对精装书,即使是对普通的平装书也是致命的损坏。所以,破烂污损的书大都不是看坏的,而是因为使用不当或没有爱惜之心和意识而污损的。因此,本文作者一般不借书给人;而精装书是在任何情况下绝对不外借的——不但绝对而且肯定。何必等书还回来时污损不堪而比割自己的肉还要疼上一千倍呢?这方面惨痛的教训已经够多了。】
http://s8/middle/4af88881ta3ddb67791a7&690
平放的书籍由于上下堆叠在一起,所以取用时较为不便,这也是事实。不过,要取某本书,可以轻轻地把它上面压住它的书先移走,将该书取出之后,再将移走的书放回原处。看完该书后揭开它所在的那叠书最上面压的平装书,将看完的书放在最上面后再盖上平装书即可。这个步骤虽然看似麻烦点,但对于书籍来说却能得到最大的保护,相信真正爱书的人根本不会以为这是什么麻烦事——他往往以书的无损伤存放和书的品相为念。要想好,又想巧,买个老牛不吃草;想保存好精装书又怕麻烦,世界上恐怕还没有这种类似永动机的事。
爱惜书籍不但是对知识的珍重,也是一种人生的态度。一本书拿到手里三两天就变得卷边折页或污损破烂不堪,这于书于人都没有太多的好处。
【声明:本作品的作者为万壑松风听琴韵(原创)。本文由作者始发布到作者之新浪博客中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f8888101017t7i.html,继而由作者转发于自己的QQ空间里,暂未在其它任何地方发布。
本文作者的所有原创作品,包括图片、音乐、视频和文字等,都不允许转载、链接、抄袭或将网页下载后再上传(抄袭)转发到自己的空间中(若喜爱本文可收藏)。
请读者自重:对于本文请勿链接,请勿转载,请勿下载后再上传到自己的空间,请勿抄袭。对于违反本声明的网友,作者不排除会追究其责。
一、因为本文作者只是个人而不是神,故难保每句话、每个观点、每个词不出错——而我们又在不断地学习长进中。如果某篇文字为他人转载或抄袭而去,本文作者以后发现文字中的观点、词句存在错误,就不好一一地收回而留下极大的自责和遗憾;先前存在错误的文字就会通过重重转载而流传开去,造成极坏的影响。
二、因为有些人曾将本文作者的作品“转”走后,并不注明出处;或者将本文作者的网名删除,更有甚者不但删除本文作者的网名,还把作者姓名改为抄袭者自己的名字,这已沦为抄袭。
本文作者极恶抄袭,所以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名义转载、链接或抄袭本文作者的任何作品(经本文作者授权转载的、或是为了基督教正统信仰的福音缘故而特许转载的除外——但任何授权或特许形式只限于按正规转载步骤进行的转载,而不授权、不允许抄袭)。
三、因为本文作者坚持原创,所以自己博客或空间中的创作皆为原创,也希望他人能坚持原创,激发自己的潜能,竖立自己的思想。
故不允许转载与抄袭并非因本文作者自傲或自恃耳。
因此本文不提供转载、链接及抄袭;也不要将本文下载后重新上传到自己的空间中——除非取得本文作者的转载授权。因此,请读者自重;请抄袭者更要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