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济南府学文庙

(2025-11-16 19:59:08)
标签:

府学文庙

图片

杂谈

分类: 济南市区

济南府学文庙

济南府学文庙位于大明湖路214号,北临大明湖,南接芙蓉街老巷,占地24.7亩,府学文庙始建于宋熙宁年间(公元1068-1077年),是古代济南及山东地区重要的府级官学机构和祭孔庙宇,也是文化、教育的中心,被誉为"齐鲁文衡" "海岱文枢" 。

济南府学文庙
府学文庙建筑群坐北朝南,布局严整,规模宏大,是济南市区现存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其主体建筑大成殿是现存最大的单檐庑殿顶古建筑。1992年,府学文庙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济南府学文庙
济南府学文庙文庙大门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单檐歇山黄琉璃瓦顶。始建于清代早期,为文庙现存保存最完整的建筑。1946年,山东省立第二实验小学以文庙为校址创建,大门墙上至今仍有印记。
济南府学文庙
府学文庙导览图
济南府学文庙

棂星门为文庙标志性建筑,四柱三间冲天式雕花石坊,柱中雕刻祥云,柱顶雕刻风、雨、雷、电四大天将,寓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据《后汉书》记载,棂星原作"灵星",即"天田星",汉高祖规定祭天先祭灵星。此门因形如窗棂,故曰"棂星门"

济南府学文庙
宋景定年间(公元1260~1264年)被移入各地孔庙使用,象征封建社会尊孔如尊天。"棂星门"系清高宗弘历题。现建筑参照曲阜孔庙重新恢复。
济南府学文庙

规矩亭:西边圆顶亭为中规亭,黄琉璃瓦攒尖顶;东边方顶亭为中矩亭,四角黄琉璃瓦攒尖顶。现建筑为重新恢复。

济南府学文庙
方圆二亭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命名为"中规""中矩",语出《周礼.考工记》之"圆者中规,方者中矩"。寓意孔子思想中规中矩,无规矩不成方圆、提醒人们做事、求学都要规规矩矩。
济南府学文庙

泮池呈半圆状,取"玉璧之半"之意,白石望柱、栏板绕池一周,池中曾种植水芹。据清·乾隆《历城县志》记载,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太守沈蒸将芙蓉泉水引入池中。泮池为文庙、学宫专用,是古人尊孔和兴办官学的标志,也有蓄水防火功能。

济南府学文庙
泮桥为泮池中间五孔石拱桥,中间一孔最大,两边对称递减,青石板铺面,始建于明代早期,据考证是济南市最古老的石筑拱形桥。按照旧时科举礼尚,只有状元才能从桥上走,因此也叫"状元桥"
济南府学文庙
府学文庙屏门是文庙的第三道门。屏门始建于明代,1952年,其地上部分被迁建至大明湖公园南门。2005年,府学文庙修复时,专业人员依据考古发掘出的原柱础布局,参考大明湖南门牌坊,对屏门进行了重建。屏门面阔14.92米,进深5.16米,高约8.48米。它是一座五间六柱牌坊,坊顶为五楼,由明间向两侧呈三阶式错落,采用重昂单檐庑殿顶,覆黄琉璃瓦,饰吻兽,檐下以云头斗栱承托。额枋上彩绘有“旭日云鹤”“金龙戏珠”等图案,色彩鲜艳,工艺精美。
济南府学文庙
匾额上“海岱文枢”四字为米芾集字,意为“东海泰山之间的文化中枢”,彰显了文庙在山东地区文化教育的核心地位济南府学文庙
小泮池济南府学文庙

铁牛亭

济南府学文庙

亭内有"铁牛山"。济南民谚素有"三山不见"之说,"三山"之一就是"铁牛山""铁牛镇水深藏处,还似石鲸晚啸风。月下依稀头角出,时将黑犊饮池中"。这首名为《铁牛》的诗出自明代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王象春所著《齐音》,是最早的关于铁牛的明确文字记载。据民国《续修历城县志》记载:"府学启圣祠前玉带河西南,有石陷入地中,黝黑而光泽,如卧牛状而微露其脊,俗呼铁牛。""铁牛"在古代被视为"镇水之宝",后来逐渐沉入池中,于200110月被发掘出土,被济南市博物馆暂存。20088月,"铁牛山"被请回文庙,后在其出土原址重建铁牛亭,将其安置其中。

济南府学文庙

济南府学文庙
大成门旧称戟门,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单檐歇山黄琉璃瓦顶。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因大成殿得名"大成门"。东西各有掖门,东称"金声",西称"玉振""金声""玉振"表示古代奏乐全过程,以此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大成。原建筑重修于明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现建筑为原址重新恢复。
济南府学文庙
大成门
济南府学文庙

大成门


济南府学文庙
大成殿
济南府学文庙

御碑亭位于大成殿前,东西各一,六角攒尖黄琉璃瓦顶。据清·乾隆《历城县志》记载,东御碑制于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西御碑制于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20067月,在大成殿修缮施工中,两尊驮碑石赑屃在殿前出土。现建筑为原址重新恢复。

济南府学文庙
御碑亭
济南府学文庙

大成殿为文庙正殿,面阔九间,进深四间,单檐庑殿黄琉璃瓦顶,前有月台。此殿始建于宋熙宁年间(公元1068~1077年),原面阔五间,明代扩为七间,后又经数次重修扩至九间。

济南府学文庙
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宋徽宗据"孔子之谓集大成"语意,赐名"大成殿"
济南府学文庙

府学文庙大成殿内供奉着17尊神像,殿内正中为孔子塑像,两边为孔子杰出的弟子"四配""十二哲".塑像,还陈列有祭孔礼乐器。

济南府学文庙
孔子塑像位于大殿中央 
济南府学文庙
“四配”是孔子的四位道德传人,分别是复圣颜回、宗圣曾参、述圣孔伋、亚圣孟轲,他们的塑像位于孔子像前部两侧,东西相对各有两尊 。
济南府学文庙
“四配”是孔子的道德传人
济南府学文庙
“十二哲”的塑像则位于“四配”后侧,东西相对各有三尊,依次为闵损、冉雍、端木赐、仲由、卜商、有若、冉耕、宰予、冉求、言偃、颛孙师、朱熹。
济南府学文庙
“十二哲”的塑像(部分)
济南府学文庙

府学文庙东西廊庑连接大成殿和戟门,形成封闭廊院。

济南府学文庙
经过复建重修后,东西廊庑一共有34间,摆放了孔子弟子的塑像68座。
济南府学文庙
孔子弟子的塑像
济南府学文庙

明伦堂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黄琉璃瓦顶。始建于明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古时,每月朔望(农历初一和十五)朝圣(即拜谒孔子)后,训导师于此宣讲圣教和上谕(伦理和政府法令)。"明伦"之意出自《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库,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济南府学文庙

明伦堂现建筑为原址重新恢复。
济南府学文庙
尊经阁

济南府学文庙
尊经阁


济南府学文庙
府学文庙北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