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府学文庙

标签:
大明湖府学文庙旅游 |
分类: 济南市区 |
济南府学文庙创建于宋熙宁(1068-1077年)年间,元末倾塌,明洪武二年(1369年)重建,到了清代多次进行修整,但基本保持了明朝文庙的规模和建筑布局。建国后济南府学文庙被小学、工厂等占用,许多建筑被毁,1992年,济南府学文庙成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开始大修,残存的古建筑被修复,被拆除的部分也得到复建。历时五年,2010年9月28日重新对社会开放。

文庙影壁中间图案


泮池呈半圆状,取"半璧"之意,白石望柱、栏板绕池一周。据清乾隆《历城县志》记载,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太守沈蒸将芙蓉泉水引入池中。泮池为文庙、学宫专用,是古人尊孔和兴办官学的标志,也有蓄水防火功能。

此殿始建于宋熙宁年间(公元1068~1077年),原面阔五间,明代扩为七间,后又经数次重修扩至九间。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宋徽宗据"孔子之谓集大成"语意,赐名"大成殿"。此殿是济南市区现存最大的单体古代建筑,也是山东省境内现存最大的单檐庑殿顶古代建筑。
大成殿是举行祭祀仪式的地方,其内面供奉着孔子和"四配""十二哲"塑像。四配按先后顺序依次是复圣颜回、宗圣曾子、述圣子思、亚圣孟子。

明伦堂是教授讲学和士子读的地方。"明伦"是指明人伦,用于此处是为了使当地学子明白人伦道德。济南府学文庙明伦堂在1950年被拆除,用来修建教学楼。大修时依照史料记载,在大成殿北边的原址上复建。

尊经阁位于明伦堂之后,是古代的藏书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