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古运河风景区

标签:
德州旅游古运河风景区 |
分类: 山东省内 |

德州古运河风景区以运河文化广场为中心,反映德州的漕运文化,主要建筑九达天衢牌坊、运河鬲、九龙吐水柱以及码头、古船等小品雕塑。运河文化广场形状布局以方正、对称为主,广场中心主题雕塑运河鬲,象征着德州灿烂、久远的历史文化;雕塑四周宽阔的广场提供给人休闲、娱乐的场所。德州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德州是当时四大漕运码头之一。
运河文化广场南北长140米,宽100米,占地21亩。广场的主入口分列两侧,分别为源远和流长两个小牌坊,这是“源远”牌坊。

九达天衢牌坊高28米,宽11.2米,上书“九达天衢”。明清时,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经运河向北京运粮的九省,在德州城西北设置"递运所",因为是九省的运粮要道,号为“九达天衢”。
运河德州段之码头文化
大运河始于春秋、形成于隋唐、畅通于明清,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大运河最早的两段是郁沟和鸿沟、南北大运河的总体开凿则是隋炀帝的举措。隋大业四年(608)年、召集百万民工开凿永济渠,沟通了海河、淮河、黄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从此历史迈进了大运河时代。运河德州段是隋朝开凿唯一的"永济渠"一部分,故称为"晴运河"自运河南北贯通后,由于德州地处"九达天衔"之要道,德州就成了沿河的四大漕运码头之一,当时人们称德州城内是"车舟所会,食货巢散",运河码头上"潜粮船济,游人如织"。

大运河始于春秋、形成于隋唐、畅通于明清,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大运河最早的两段是郁沟和鸿沟、南北大运河的总体开凿则是隋炀帝的举措。隋大业四年(608)年、召集百万民工开凿永济渠,沟通了海河、淮河、黄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从此历史迈进了大运河时代。运河德州段是隋朝开凿唯一的"永济渠"一部分,故称为"晴运河"自运河南北贯通后,由于德州地处"九达天衔"之要道,德州就成了沿河的四大漕运码头之一,当时人们称德州城内是"车舟所会,食货巢散",运河码头上"潜粮船济,游人如织"。

2008年北京奥运缶介绍:缶[ fou ],汉语二级字,读作缶( fou ),亦作缻,按《说文解字》解释:"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多次提到击缶。缶足中国历史上的一种传统乐器。关于它,最有名的典故是《史记.廉颇前相如列传》中记述的"秦王为赵王击缶"那段故事。张艺谋用"击缶迎宾"的方式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序曲,也是取法于古人。奥运缶是仿照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冰鉴缶仿制而成。此缶有突层,夹层里面放冰,缶里面放食物饮料,类似古代的小冰箱:奥运缶集合了声光电高科技的缶阵,效果反而更加出彩。尤其是以缶面灯光打出数字倒计时,颇有些神来之笔的味道,传递出一种光阴的概念。作为奏响北京奥运会序曲的古老乐器,奥运缶既代表了奥运赋予的特殊意义,又代表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2008年北京奥运会闭幕后,奥组委会决定将当时1500个奥运缶进行拍卖。在拍卖前、奥组委以委托书形式向北京产权交易所进行了确认,保证拍卖标的全部是奥运会开幕式用缶,且每个缶都具有在开幕式"缶阵"中独一无二的特殊编号,数量十分有限,再加上制造模具已全部销毁,因此未来将不会再有"缶"及其仿制品,从而保证了足够的稀缺性。它的拍卖引发了当时公众收藏的热潮。

2009年3月8日10时,"北京2008奥运缶"拍委会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拍卖大厅举行,对1500个奥运缶进行了拍卖,博纳商业高标价竞得编号"1477"树脂框架、钢龙骨牛皮鼓南缶一台,编号"0440"的大芯板贴皮框架、钢龙骨牛皮鼓面缶一台。

运河古街
-END-
前一篇:南营街清真寺
后一篇:我们来到德州世纪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