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来到烟台,登上烟台山

(2023-05-24 05:00:23)
标签:

旅游

烟台山

分类: 山东省内

来到烟台,登上烟台山

海阳到烟台30元,99公里。9点发车。

来到烟台,登上烟台山

海阳到烟台汽车票
来到烟台,登上烟台山

入住莫泰-烟台山风景区所城里文化街店

来到烟台,登上烟台山

来到烟台,登上烟台山

来到烟台,登上烟台山
酒店附近有“包子客”,中午在此用餐。
来到烟台,登上烟台山
下午乘公交车到烽火台山
来到烟台,登上烟台山

烟台山位于烟台市区北端。三面环海,环境优美,气候宜人,风光旖旎,被誉为烟台的母亲山。

来到烟台,登上烟台山
烟台山近代建筑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来到烟台,登上烟台山
烟台山国家4A景区

来到烟台,登上烟台山

来到烟台山下一块硕大的粉色花岗岩石碑映入眼帘,武中奇先生题写的“烟台山”三个红色大字,笔力遒劲,熠熠生辉。

来到烟台,登上烟台山

烟台山是游客比较集中的景点

来到烟台,登上烟台山

沿石阶登攀,山路蜿蜒,古木参天。

来到烟台,登上烟台山
烟台山登山路上,有一位给儿童面部彩绘的女士。
来到烟台,登上烟台山

来到烟台,登上烟台山

来到烟台,登上烟台山

来到烟台,登上烟台山
烟台山稻草人
来到烟台,登上烟台山
烟台山稻草动物
来到烟台,登上烟台山
烟台山龙脉
来到烟台,登上烟台山

来到烟台,登上烟台山

来到烟台,登上烟台山

来到烟台,登上烟台山
烟台京剧艺术馆
来到烟台,登上烟台山
烟台地方志陈列馆
来到烟台,登上烟台山
1936年,烟台官商士庶集资修复龙王庙的同时,将庙南倾倒的矮房改建成忠烈祠。忠烈祠坐北朝南是一座由正殿、东西厢房和大门组成的封闭式三合院。

来到烟台,登上烟台山
忠烈祠敲钟要付费

来到烟台,登上烟台山
走进忠烈祠院,迎面是正殿。

来到烟台,登上烟台山
正殿门上方悬挂“忠烈祠”匾额,供奉有三国名将关羽和宋朝名将岳飞。
来到烟台,登上烟台山
岳飞和关羽
来到烟台,登上烟台山
四大名将分列两旁
来到烟台,登上烟台山

来到烟台,登上烟台山
财神殿
来到烟台,登上烟台山

来到烟台,登上烟台山
观音殿
来到烟台,登上烟台山

来到烟台,登上烟台山

忠烈祠院内有个“朱”字形的旗语杆,是灯塔的附属部分,是1905年英国人修建灯塔时一起建造的。旗语杆高约20米,其作用是向进港的船只发送旗语信号和天气变化信息。

来到烟台,登上烟台山
烟台山最早的灯塔由英国人建于1905年。位于现在烽火台位置。老灯塔因年久失修、照明度弱等原因于20世纪80年代拆除,1988年建立起如今的灯塔
来到烟台,登上烟台山
现代化的灯塔高49.5米,共12层,集导航、旅游、海上交通指挥于一体,成为烟台山标志性建筑。
来到烟台,登上烟台山

“抗日烈士纪念碑”碑高8米,五角菱形,由台基、碑座、碑身、碑顶四部分组成。碑身五个侧面,均镶嵌汉白玉石板,正面镌刻着“民族英雄垂名千古”八个红色隶书大字。碑顶雕刻五角星,象征先烈革命精神与世长存,永放光芒。

来到烟台,登上烟台山

来到烟台,登上烟台山

灯塔观光内有电梯每人10元/次70岁免费。

来到烟台,登上烟台山


来到烟台,登上烟台山

来到烟台,登上烟台山
俺俩乘电梯登上灯塔
来到烟台,登上烟台山

登台远望,烟台山、海、城、港独特胜景一览无余,尽收眼底。

来到烟台,登上烟台山

来到烟台,登上烟台山


来到烟台,登上烟台山
烽火台始建于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是古时用作施放烽烟。示警御敌的军事设施。因燃料曾用狼粪,燃时烟浓直,又称狼烟墩台,把设狼烟台的山称为“烟台山”烟台由此而得名。
来到烟台,登上烟台山
烽火台
来到烟台,登上烟台山
登上烽火台
来到烟台,登上烟台山
烽火台简介
来到烟台,登上烟台山
观海
来到烟台,登上烟台山

“百年冬青长廊”,一棵棵树形高大、枝繁叶茂的冬青,枝干粗壮,枝蔓交织于上空,遮天蔽日,绿郁葱笼。

来到烟台,登上烟台山

惹浪亭,蕴招风惹浪之意。该亭面向大海,依坡而建,顺坡就势,三亭复合。大半立于山坡,小半伸向大海。传统古典建筑风格,双层重檐,四角轻翘,绿琉璃瓦。两侧立柱悬挂的楹联“身至瑶台赏一亭惹浪,心连寰宇祈四海安澜”。

来到烟台,登上烟台山
远观,像水上画舫,似仙山琼阁。登亭,既可观赏古亭建筑之艺术,亦能饱览远山惊涛之美景。

-END-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