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第一古村朱家峪

标签:
章丘朱家峪 |
分类: 历城、章丘 |
朱家峪共有大小古建筑近200处,大小石桥30余座,井泉20余处,庙宇10余处。主要景点包括康熙双桥、文昌阁、魁星楼、关帝庙、朱氏家祠、双轨古道、坛井七桥、长流泉、进士故居、朱氏北楼、女子学堂、李精一故居等古迹建筑。
朱家峪的游览路线:正门→文昌阁→山阴小学→双轨古道→朱氏家祠一朱氏北楼→进士故居→女子学堂→朱开山故居→李精一故居→齐鲁知青之家→文峰山。(这次因时间关系没有去文峰山。)
双轨古道,由青石铺就,约300余米长。始建于明代,复修于清代。文昌阁前后石道系朱氏五支祖第十世朱志臣、朱志广二胞弟义举,故名“义路”。朱秉忠、朱秉刚等人,带领村民,历尽寒暑,不辞艰辛,大修道路,利在干秋。
数百年前,朱家峪先人能意识到上行与下行的双轨分设制度,正与现代交通规则不谋而合,堪称超前。
原名文昌阁,考魁星楼碑志,系山阴朱霞所设计、创建。
文昌阁上建阁楼,下筑阁洞,造型古雅、宏伟而壮观。
楼洞一体,全用大青方石筑成,历尽沧桑,坚不可摧。文昌阁右侧是山阴小学。
朱氏家祠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由朱士杰、朱秉忠和朱秉刚倡建,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重修。在祠门正上方,镶嵌“七星图”,似北斗七星,据说这是文运之标志,又名“文运图腾”。家祠共分内外两院。祠堂主屋内有《明清至民国年间朱氏家族名人简介》、朱子治家格言和家训。朱氏家祠是典型的北方山地四合院式家祠建筑。
朱氏北楼建于清嘉庆初年,距今已有二百多年。此楼由一位羊倌建造,是古村最早的楼房建筑。现朱氏北楼经修葺,对外开放,有“羊倌嫁女”等传说故事。
关帝石庙位于旧村双井北,修筑于一北墙中,考其墙碑,建于清嘉庆十三年,岁次戊辰(1808)。小庙三面尽用大青石扣砌而成,坐北面南。关帝在此祈求风调雨顺。
朱家峪网红大包子4元1个,韭菜肉、白菜肉的,老年人吃1个就饱,紫菜鸡蛋汤15元1盆。
女子学堂民国廿一年(1932),本村教育先师朱连拔积极操办,大力支持朱连弟等人,创办女子学堂,设一个班,学生廿余人,孙吉祥(女)为先生。
“女子学堂”匾额
女子学堂教室(仅设一个班)
女子学堂教室讲台
立交桥位于古村老槐树西下侧,共分东西两座。东桥建于康熙九年(1670年),西桥建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至今三百余年。东西两座立交古桥,相距约十余米。上下行人,通车运输,十分方便。桥身全用小型青石叠砌而成,历尽风雨雪霜,未曾损坏,依然原貌。被专家誉为“现代立交桥的雏形”。
山阴小学
山阴小学校训
山阴小学
山阴小学
山阴小学
山阴小学
闯关东文化广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