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海经】《中次七经》读书笔记

(2022-04-13 04:43:43)
标签:

山海经

中次七经

读书笔记

收藏

分类: 资料
【山海经】《中次七经》读书笔记
中次七经》记录了休与山到大驰山的地理位置和山川风貌。它们大致位于今河南省境内。这列山中有许多奇草怪兽,如用来制箭的夙条、可疗毒的焉酸、吃了不生瘤子的无条,以及牛伤、嘉荣草等,还有三只脚的龟,舌头反生、尾巴分的文文兽栖息在山中。此外,经中还记录了天帝之女死后化身为落草、天愚神呼风唤雨的神话故事。

休与山

【原文】中次七经苦山之首,曰休与之山。其上有石焉,名曰帝台之棋,五色而文,其状如鹑卵。帝台之石,所以祷百神者也,服之不蛊。有草焉,其状如蓍(shì),赤叶而本丛生,名曰夙条,可以为簳(gn)。

【山海经】《中次七经》读书笔记

【山海经】《中次七经》读书笔记
【译文】中央第七列山系苦山山系的第一座山,叫做休与山。山上有一种石头,是神仙帝台的棋,它们有五种颜色并带有纹理,形状像鹌鹑蛋。神仙帝台的石可以用来祷祀各种神灵,人佩带上它就会不受邪毒之气侵袭。休与山上还有一种草,形状像一般的蓍草,叶子是红色的,根茎连接丛生在一起,名叫夙条,可以用来做箭杆。

鼓钟山 

【原文】东三百里,曰鼓钟之山,帝台之所以觞(shng)百神也。有草焉,方茎而黄华,员叶而三成,其名曰焉酸,可以为毒。其上多砺,其下多砥。

【山海经】《中次七经》读书笔记
焉酸

【译文】往东三百里,有座鼓钟山,神仙帝台正是在此演奏钟鼓之乐、举行宴会招待诸位天神的。山中有一种草,方形的茎干,开着黄色花朵,圆形的叶子重叠为三层,名叫焉酸,可以用来解毒。山上多出产粗磨石,而山下多出产细磨石。

姑媱山

【原文】又东二百里,曰姑媱(yáo)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为(yáo)草,其叶胥(x)成,其华黄,其实如菟丘,服之媚于人。


【山海经】《中次七经》读书笔记
【译文】再往东二百里,有座姑媱山,天帝的女儿媱姬就死在这座山,她的名字叫女尸,死后化作了草,叶子都是一层一层相互重叠的,花朵是黄色的,果实与菟丝子的果实相似,女子服用了就能使她妩媚讨人喜爱。

【山海经】《中次七经》读书笔记
【女尸】 传说女尸就是天帝的小女儿媱姬。媱姬尚未出嫁就不幸身亡,死后葬在巫山上,成为巫山神女,就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爱神。 相传战国时,巫山神女爱慕楚襄王,便私自下凡与其相会。襄王见她容貌美丽,气质非凡,想要和她结为秦晋之好,却因仙凡相隔,未能如愿以偿。回宫后仍对神女朝思夜想。巫山神女见他一片痴心,就在梦中与襄王相见,告诉他说:“我就住在巫山的南面,早上化为云,晚上变成雨,朝朝暮暮,都能看到我。”襄王醒来后,踏遍巫山,寻访佳人,却始终没能再续前缘,于是在巫山上为神女建了一座道观,寄托思念,称为“朝云观”。

苦山

【原文】又东二十里,曰苦山。有兽焉,名曰山膏,其状如逐,赤若丹火,善詈(lì)。其上有木焉,名曰黄棘,黄华而员叶,其实如兰,服之不字。有草焉,员叶而无茎,赤华而不实,名曰无条,服之不瘿。

【山海经】《中次七经》读书笔记
山膏
【山海经】《中次七经》读书笔记
山膏

【译文】再往东二十里,有座山是苦山。山中有一种野兽,名叫山膏,形体像普通的小猪,身上火红如同丹火,喜欢骂人。山上有一种树木,名叫黄棘,开黄色花,叶子是圆的,果实与兰草的果实很像,女人服用了它就会导致不育。山中还有一种草,圆圆的叶子而没有茎干,开红花却不结果实,名叫无条,人服用了它就能预防脖子上长肿瘤。

堵山

【原文】又东二十七里,曰堵山,神天愚居之,是多怪风雨。其上有木焉,名曰天楄(bin),方茎而葵状,服者不y)。

【山海经】《中次七经》读书笔记
【译文】再往东二十七里,有一座山是堵山,神人天愚住在这里,所以这座山时常刮怪风下怪雨。山上生长着一种树木,名叫天楄,茎干是方的,形状像葵,人服用了它就不会噎住咽喉。

放山

【原文】又东五十二里,曰放皋之山。明水出焉,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苍玉。有木焉,其叶如槐,黄华而不实,其名曰蒙木,服之不惑。有兽焉,其状如蜂,枝尾而反舌,善呼,其名曰文文。

【山海经】《中次七经》读书笔记
文文

【译文】再往东五十二里,有座放皋山。明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南流入伊水,水中多产苍玉。山中有一种树木,叶子与槐树叶相似,开黄色花却不结果实,名叫蒙木,服用了它就能使人不迷惑。山中有一种野兽,形体像蜜蜂,长着分叉的尾巴舌头倒长着,喜欢叫喊,名叫文文。

大山

【原文】又东五十七里,曰大(k)之山,多琈之玉,多麋玉。有草焉,其状叶如榆,方茎而苍伤,其名曰牛伤,其根苍文,服者不厥,可以御兵。

【译文】再往东五十七里,有座大山,山上盛产琈玉,还有许多麋玉。山中有一种草,叶子与榆树叶相似,茎干是方的,上面长满刺,名叫牛伤,根茎上有青黑色纹理,人服用了它就能预防逆气打嗝,还能抵御兵灾。

【原文】其阳狂水出焉,西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三足龟,食者无大疾,可以已肿。

【山海经】《中次七经》读书笔记

【山海经】《中次七经》读书笔记
三足龟

【译文】狂水从这座山的南麓发源,向西南流入伊水,水中有很多长着三只脚的龟,吃了它的肉就可以不生大病,还能消除肿痛。

半石山

【原文】又东七十里,曰半石之山。其上有草焉,生而秀,其高丈余,赤叶赤华,华而不实,其名曰嘉荣,服之者不畏霆。来需之水出于其阳,而西流注于伊水,其中多鯩(lún)鱼,黑文,其状如鲋,食者不睡。合水出于其阴,而北流注于洛,多胜(téng)鱼,状如鳜(guì),居逵(kuí),苍文赤尾,食者不痈,可以为瘘(1òu)。

【山海经】《中次七经》读书笔记
鯩鱼

【山海经】《中次七经》读书笔记

鯩鱼

【译文】再往东七十里,有座半石山。山上长着一种草,生长之初先抽穗,高一丈多,长红色叶子红色花,开花后不结子实,名叫嘉荣,人服用它就能不害怕霹雳雷响。来需水从半石山南麓发源,然后向西流入伊水,水中生长着很多鯩鱼,浑身长满黑色纹理,形体像普通的鲫鱼,人吃了它的肉可以不睡觉也不觉困。合水从半石山北麓发源,然后向北流入洛水,水中生长着很多鱼,形状像一般的鳜鱼,生活在水中道穴交错的地方,浑身有青色斑纹。长着一条红尾巴,人吃了它的肉就不患痈肿病,还可以治好瘘管。

少室山

【原文】又东五十里,曰少室之山,百草木成囷(qn)。其上有木焉,其名曰帝休,叶状如杨,其枝五衢(qú),黄华黑实,服者不怒。其上多玉,其下多铁。休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洛,其中多(tì)鱼,状如盩(zhòu)蜼(wi)而长距,足白而对,食者无蛊疾,可以御兵。

【山海经】《中次七经》读书笔记

【译文】再往东五十里有座山,名叫少室山。山中各种草木繁密茂盛,像圆形的谷仓。山上长着一种树,名叫帝休,叶子形状与杨树叶相似,树枝交错伸展,开黄色的花,结黑色的果实,吃了它的果实就不会发怒。山上有很多玉,山下有很多铁。休水发源于此山,向北流入洛水,水中有很多鲇鱼,形状与猕猴相似,长着像公鸡一样长长的足爪、白色的脚,脚趾相对,吃了它的肉就能不受毒热恶气的侵袭,还能抵御兵器的伤害。

泰室山

【原文】又东三十里,曰泰室之山。其上有木焉,叶状如梨而赤理,其名曰栯(y)木,服者不妒。有草焉,其状如(zhú),白华黑实,泽如蘡(yng)薁(y),其名曰草,服之不昧。上多美石。

【译文】再往东三十里,有座山是泰室山。山上有一种树木,叶子的形状像梨树叶,有红色纹理,名叫栯木,人服用了它就不会产生嫉妒心。山中还有一种草,形状像苍术或白术,开白色花结黑色果实,果实泽滑就像野葡萄,名叫草,人服用了它就能眼睛明亮不昏花。山上还有很多美丽的石头。

讲山

【原文】又北三十里,曰讲山,其上多玉,多柘(zhé)、多柏。有木焉,名曰帝屋,叶状如椒,反伤赤实,可以御凶。

【山海经】《中次七经》读书笔记
【译文】再往北三十里,有座讲山,山上盛产玉石,有很多的柘树和柏树。山中有一种树木,名叫帝屋,叶子的形状与花椒树叶相似,长着倒钩刺,结红色果实,可以抵御凶邪之气。

婴梁山

【原文】又北三十里,曰婴梁之山,上多苍玉,錞于玄石。

【译文】再往北三十里,是婴梁山,山上盛产苍玉,而苍玉都附着在黑色石头而生。

浮戏山

【原文】又东三十里,曰浮戏之山。有木焉,叶状如樗而赤实,名曰亢木,食之不蛊。汜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东有谷,因名曰蛇谷,上多少辛

【译文】再往东三十里,有座浮戏山。山中生长着一种树木,叶子的形状像臭椿树树叶,结红色果实,名叫亢木,人吃了它可以驱虫辟邪。汜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黄河。在浮戏山的东面有一道峡谷,因峡谷里有很多蛇而取名叫蛇谷,峡谷上面多产细辛。

少陉山

【原文】又东四十里,曰少陉(xng)之山。有草焉,名曰苘草,叶状如葵,而赤茎白华,实如蘡(yng)薁(y),食之不愚。器难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役水。

【山海经】《中次七经》读书笔记
【译文】再往东四十里,有座少陉山。山中有一种草,名叫苘草,叶子形状与葵菜叶相似,红色的茎干,白色的花,果实很像野葡萄,人服食了它就能够增长智慧而不愚钝。器难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役水。

太山

【原文】又东南十里,曰太山。有草焉,名曰梨,其叶状如萩(qi)而赤华,可以已疽。太水出于其阳,而东南流注于役水;承水出于其阴,而东北流注于役水。

【译文】再往东南十里,有座山是太山。山里有一种草,名叫梨,叶子的形状像蒿草叶,开红色花,可以用来治疗痈疽。太水从这座山的南麓发源,然后向东南流入役水;承水从这座山的北麓流出,然后向东北流入役水。

末山

【原文】又东二十里,曰末山,上多赤金。末水出焉,北流注于役水。

【译文】再往东二十里,有座末山,山上多产黄金。末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北流入役水。

役山

【原文】又东二十五里,曰役山,上多白金,多铁。役水出焉,北注于河。

【译文】再往东二十五里,有座役山,山上有丰富的白银,还有丰富的铁。役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北流入黄河。

敏山

【原文】又东三十五里,曰敏山。上有木焉,其状如荆,白华而赤实,名曰蓟(jì)柏,服者不寒。其阳多琈之玉。

【译文】再往东三十五里,有座敏山。山上生长着一种树木,形状与牡荆相似,开白色的花,结红色果实,名叫蓟柏,吃了它的果实就能使人不怕寒冷。敏山南面盛产琈玉。

大騩山

【原文】又东三十里,曰大騩(gu)之山,其阴多铁、美玉、青垩。有草焉,其状如蓍(sh)而毛,青华而白实,其名曰(láng),服之不夭,可以为腹病。

【译文】再往东三十里,有座大騩山,山北面盛产铁矿石、优质玉石和青色垩土。山中有一种草,形状像蓍草却长着绒毛,开青色花,结白色果实,名字叫,人服食了它就能不夭折而延年益寿,还可以治疗肠胃的各种疾病。

山神 

【原文】凡苦山之首,自休与之山至于大騩之山,凡十有九山,千一百八十四里。其十六神者,皆豕(sh)身而人面。其祠:毛牷(quán)用一羊羞,婴用一藻玉瘗(yì)。苦山、少室、太室皆冢也。其祠之:太牢之具,婴以吉玉。其神状皆人面而三首。其余属皆豕身人面也。

【山海经】《中次七经》读书笔记
豕身人面山神

【山海经】《中次七经》读书笔记
人面三首神

【山海经】《中次七经》读书笔记
【译文】总计苦山山系的首尾,自休与山起到大騩山止,一共十九座山,绵延一千一百八十四里。其中有十六座山的山神,形貌都是猪的身子而人的面孔。祭祀这些山神的礼仪为:在毛物中用一只完整纯色的羊作为进献的供物,祀神的玉器用一块藻玉,在祭祀后埋入地下。苦山、少室山、太室山都是诸山的宗主。祭祀这三位山神的礼仪为:在毛物中用猪、牛、羊齐全的三牲作祭品,在祀神的玉器中用吉玉。这三个山神的形貌都是人的面孔却长着三个头。另外那十六座山的山神都是猪身而人面。

2022年4月13日(星期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