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海经】《中次五经》读书笔记

(2022-04-11 04:57:18)
标签:

山海经

中次五经

读书笔记

收藏

分类: 资料
【山海经】《中次五经》读书笔记

《中次五经》记述了从苟床山至阳虚山的所处位置。经中说有十六座,实际只有十五座。它们大致分布在今陕西、山西、河南境内。山中植物种类丰富,有今天常见的芫荽、白[艹术(上下)]、芍药、槐树、椿树以及麦门冬、通草等植物。山中还有一种三只眼睛的怪兽,叫[鸟大(左右)]鸟。

 苟床山

【原文】中次五经薄山之首,曰苟床之山,无草木,多怪石。

【译文】中次五经中的薄山山系的首座山,名叫苟床山,山中不长草木,有许多怪石。

首山

【原文】东三百里,曰首山,其阴多榖、柞,其草多[艹术(上下)]、芫;其阳多琈之玉,木多槐。

【山海经】《中次五经》读书笔记
【译文】向东三百里有座山,名叫首山。山的北面生长着许多构树和柞树,草类多为和芫荽;南面有许多琈玉,树木多为槐树。

【原文】其阴有谷,曰机谷,多[鸟大(左右)]鸟,其状如枭而三目,有耳,其音如录,食之已垫。

【山海经】《中次五经》读书笔记

【译文】山的北面有一条山谷,名叫机谷,谷中有许多[鸟大(左右)]鸟,这种鸟形状与猫头鹰相似,有三只眼睛,有耳朵,声音像是鹿的鸣叫之声,食用它的肉可以治疗湿病。

县斸山

【原文】又东三百里,曰县斸之山,无草木,多文石。

【译文】再往东三百里有座山,名叫县斸之山,山中没有草木,有很多带有花纹的石头。

葱聋山

【原文】又东三百里,曰葱聋之山,无草木,多[广泽(半包围,泽无三点水)]石。

【译文】再往东三百里有座山,名叫葱聋山,山中不长草木,有很多质地次于玉的美石。

条谷山

【原文】东北五百里,曰条谷之山,其木多槐、桐,其草多芍药、虋冬。

【山海经】《中次五经》读书笔记
虋冬
【山海经】《中次五经》读书笔记
【译文】再向东北五百里有座山,名叫条谷山,山中的树木多为槐树和桐树,草类多为芍药、天门冬、麦门冬。

超山

【原文】又北十里,曰超山,其阴多苍玉,其阳有井,冬有水而夏竭。

【译文】再往北十里有座山,名叫超山,山的北面有许多灰白色的玉,南面有一眼泉,冬天有水,夏季则干枯。

成侯山

【原文】又东五百里,曰成侯之山,其上多櫄木,其草多芃。

【译文】再往东五百里有座山,名叫成侯山,山上长着许多椿树,草类多是秦艽。

朝歌山

【原文】又东五百里,曰朝歌之山,谷多美垩。

【山海经】《中次五经》读书笔记
朝歌山

【译文】再往东五百里有座山,名叫朝歌山。山谷中有很多优质垩土。

槐山

【原文】又东五百里,曰槐山,谷多金、锡。

【译文】再往东五百里有座山,名叫槐山,山谷中有很多金和锡。

历山

【原文】又东十里,曰历山,其木多槐,其阳多玉。

【译文】再往东十里有座山,名叫历山,山中的树木多为槐树,山的南面有很多玉。

尸山

【原文】又东十里,曰尸山,多苍玉,其兽多麖。尸水出焉,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美玉。

【译文】再往东十里有座山,名叫尸山,山中有许多灰白色的玉,山中的野兽多为水。尸水发源于此,向南流入洛水,水中有许多美玉。

良余山

【原文】又东十里,曰良余之山,其上多榖、柞,无石。余水出于其阴,而北流注于河;乳水出于其阳,而东南流注于洛。

【译文】再往东十里有座山,名叫良余山。山上有许多构树和柞树,没有石头。余水发源于此山的北面,向北流入黄河;乳水发源于此山的南面,向东南流入洛水。

蛊尾山

【原文】东南十里,曰蛊尾之山,多砺石、赤铜。龙余之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洛。

【译文】再向东南十里有座山,名叫蛊尾山,山中有许多磨刀石和赤铜。龙余水发源于此山,向东南流入洛水。

升山

【原文】又东北二十里,曰升山,其木多榖、柞、棘,其草多薯[艹与(上下)]、蕙,多寇脱。黄酸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璇玉。

【山海经】《中次五经》读书笔记
寇脱俗称通草,此为通草图,选自绘于明代的《补遗雷公炮制便览》

【译文】再往东北二十里有座山,名叫升山,山中的树木多为构树、柞树和酸枣树,草类多是山药和蕙草,还长着许多通脱木。黄酸水发源于此,向北流入黄河,水中有许多璇玉。

阳虚山

【原文】又东十二里,曰阳虚之山,多金,临于玄扈之水。

【译文】再向东二十里有座山,名叫阳虚山,山中有许多金,此山临近玄扈水。

【原文】凡薄山之首,自苟林之山至于阳虚之山,凡十六山,二千九百八十二里。升山,冢也,其祠礼:太牢,婴用吉玉。首山,[鬼申(半包围)]也,其祠用稌、黑牺太牢之具、糵酿;干儛,置鼓;婴用一璧。尸水,合天也,肥牲祠之;用一黑犬于上,用一雌鸡于下,刉一牝羊,献血。婴用吉玉,采之,飨之。

【译文】薄山山系中的山,自首座山苟林山起到阳虚山止,共有十六座山,距离为二千九百八十二里。其中升山是大的山神居住的地方,祭祀其山神的典礼是:用猪、牛、羊三牲齐备的太牢之礼,用彩色的玉作为系在山神颈部的饰品。首山,是神灵所在的大山,祭祀山神时要用糯米,纯黑色的牛、羊、猪三牲齐备的太牢之礼,美酒;祭祀者手持盾牌起舞,摆上鼓并敲击应和,用一块璧作为挂在山神颈部的饰物。尸水,与上天合一,要用很肥的牲畜来祭祀,用一只黑狗供在上面,用一只母鸡供在下面,再宰杀一只雌羊用血来祭献。用彩色的玉作为系在山神颈部的饰品,并将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物披在山神身上,请神享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