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海经】《中次三经》读书笔记

(2022-04-10 04:47:53)
标签:

山海经

中次三经

读书笔记

收藏

杂谈

【山海经】《中次三经》读书笔记

 《中次三经》记述了敖岸山到和山共计五座山的地理位置分布。它们座落在今河南省境内。山中生活着武罗、泰逢、熏池三位神人,经中描述了他们的相貌和祭祀这些神的礼仪。

敖岸山

原文】中次三经萯山之首,曰敖岸之山,其阳多琈之玉,其阴多赭、黄金。神熏池居之。是常出美玉。北望河林,其状如茜如举。

【山海经】《中次三经》读书笔记
熏池

译文】中次三经中萯山山系的第一座山,名叫敖岸山,山的阳面有很多琈玉,山的阴面有许多红土、黄金。有一位名叫熏池的神就住在这座山里。山中常常出产美玉。(从山的)北面可以望见黄河岸边的树林,远远望去,像是茜草或榉树。

【原文】有兽焉,其状如白鹿而四角,名曰夫诸,见则其邑大水。

【山海经】《中次三经》读书笔记
夫诸

【山海经】《中次三经》读书笔记
夫诸
【山海经】《中次三经》读书笔记
夫诸

【译文】山中有一种兽,它的形状像白鹿,头上长有四只角,名叫夫诸。它在哪个地方出现,哪个地方就会发生水灾。

 青要山

原文】又东十里,曰青要之山,实惟帝之密都。北望河曲,是多驾鸟。南望墠渚,禹父之所化,是多仆累、蒲卢。

【山海经】《中次三经》读书笔记
译文】再往东十里有座山,名叫青要山,这里其实是黄帝的秘密行宫。(从山的)北面可以望见河流的弯曲处,那里有许多驾鸟。南面可以看到墠渚,那里是大禹之父鲧死后化身为黄熊的地方,有很多蜗牛和田螺。

【原文】[鬼申(半包围)]武罗司之,其状人面而豹文,小要而白齿,而穿耳以[钅(虍豕)(左右)],其鸣如鸣玉。是山也,宜女子。

【山海经】《中次三经》读书笔记

译文】有一个名叫武罗的神掌管着这座山,武罗长着人一样的脸,身上有豹一样的斑纹,腰身细小,牙齿洁白,耳朵上戴着金属耳饰,发出像玉石碰撞一样(清脆)的声音。青要山对女子最为适宜。

【原文】畛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有鸟焉,名曰,其状如凫,青身而朱目赤尾,食之宜子。有草焉,其状如葌而方茎、黄华、赤实,其本如藁本,名曰荀草,服之美人色。

【山海经】《中次三经》读书笔记

【山海经】《中次三经》读书笔记

【山海经】《中次三经》读书笔记

【译文】畛水发源于此山,向北流入黄河。山中有一种鸟,名字叫,它的形状与野鸭相似,身子是青色的,眼睛是红色的,尾巴(也)是红色的,吃了它的肉有利于生育。山中有一种草,形状与兰草相似,茎干呈现方形状,开黄色的花,结红色的果实,这种草茎干像藁本,名叫荀草,人吃了它肤色就会变得美丽。 

騩山

原文】又东十里,曰騩山,其上有美枣,其阴有琈之玉。正回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飞鱼,其状如豚而赤文,服之不畏雷,可以御兵。

【山海经】《中次三经》读书笔记
译文】再往东十里有座山,名叫騩山,山上长着许多味道鲜美的野枣,山的阴面有很多琈玉。正回水发源于此山,向北流入黄河。水中有许多飞鱼,形状与猪相似,身上长着红色的斑纹,食用它的肉就不怕惊雷,还能防止兵器的伤害。 

宜苏山

原文】又东四十里,曰宜苏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蔓居之木。滽滽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是多黄贝。

译文】再往东四十里有座山,名叫宜苏山,山上有很多金和玉,山下长着许多蔓居木。滽滽水发源于此山,向北流入黄河,水中有很多黄色的贝。 

和山

原文】又东二十里,曰和山,其上无草木而多瑶、碧,实惟河之九都。是山也,五曲,九水出焉,合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苍玉。吉神泰逢司之,其状如人而虎尾,是好居于萯山之阳,出入有光。泰逢神动天地气也。

【山海经】《中次三经》读书笔记

【山海经】《中次三经》读书笔记

【山海经】《中次三经》读书笔记

译文】再往东二十里有座山,名叫和山,山上不长草木,有许多美玉和青绿色的玉石,这里其实是黄河九条支流的发源地。这座山有五个大的弯曲处,九条水流发源于此,汇聚一起后向北流入黄河,水中有许多灰白色的玉。一位名叫泰逢的吉祥之神掌管着这座山,他形状似人,长着老虎一样的尾巴,喜欢住在萯山的南面,出入时身上闪闪发光。泰逢神能兴云布雨,变换天地之气。 

山神 

原文】凡山之首,自敖岸之山至于和山,凡五山,四百四十里。其祠:泰逢、熏池、武罗皆一牡羊副,婴用吉玉。其二神用一雄鸡瘗之,糈用稌。

【山海经】《中次三经》读书笔记
译文】总计山山系中的山,自首座山敖岸山起到和山止,共有五座山,距离为四百四十里。祭祀这些山的山神的仪式为:(祭祀)泰逢、熏池、武罗三位山神皆用一只剖开的公羊,用彩色的玉作为挂在山神颈部的饰物。(祭祀)其余两位山神用一只雄鸡,祭祀时将雄鸡埋入地下,用糯米作祭祀用的精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