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北次三经》读书笔记

标签:
杂谈山海经北次三经读书笔记收藏 |
《北次三经》中记载了从太行山到无逢山共计四十六座山的地理分布、山川物产。这些山大致分布在今天的山西、河北、河南、内蒙古境内。其中为大家所熟知的有太行山、王屋山、燕山等。经中提到了“精卫填海”的神话,并且记载了各种飞禽走兽。如能飞翔的天马、健壮威武的领胡、一身兼具雌雄二性的象蛇、四翅六眼三只脚的酸与、歌声美妙的黄莺等。
1归山
【原文】北次三经之首,曰太行之山。其首曰归山,其上有金玉,其下有碧。有兽焉,其状如麢(líng)羊而四角,马尾而有距,其名曰(hu),善还(xuán),其名自訆(jiào)。
【译文】北方第三列山系的首座山,名叫太行山。太行山的第一座山叫归山,山上出产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出产碧玉。山中有一种野兽,形体像普通的羚羊却有四只角,长着马一样的尾巴和鸡一样的爪子,名叫,它善于盘旋起舞,它发出的叫声就是自身名字的读音。
【原文】有鸟焉,其状如鹊,白身、赤尾、六足,其名曰(bn),是善惊,其鸣自詨(jiào)。
【译文】山中还有一种禽鸟,形体像一般的喜鹊,长着白色身子、红色尾巴和六只脚,名字叫,这种鸟十分警敏,它发出的叫声就是自身名字的读音。
2龙侯山
【原文】又东北二百里,曰龙侯之山,无草木,多金玉。决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多人鱼,其状如(tí)鱼,四足,其音如婴儿,食之无痴疾。
【译文】再往东北二百里,有座山名叫龙侯山,山上不生长花草树木,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决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黄河。水中有很多人鱼,形体像鱼,长有四只脚,发出的声音像婴儿啼哭,人吃了它的肉就会不得疯癫病。
3马成山
【原文】又东北二百里,曰马成之山,其上多文石,其阴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其名曰天马,其鸣自訆。
天马
【译文】再往东北二百里,有座山名叫马成山,山上多出产有纹理的美石,山北阴面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里有一种野兽,形体像普通的白狗却长着黑色脑袋,一看见人就会飞起来,名叫天马,它的叫声就是自身名字的读音。
【原文】有鸟焉,其状如乌,首白而身青、足黄,是名曰鶌(q)鶋(j),其鸣自詨(jiào),食之不饥,可以已寓(1)。
【译文】山里还有一种禽鸟,形体像一般的乌鸦,却长着白色的脑袋、青色的身子和黄色的足爪,名叫鶌鶋,它的叫声同样是自身名字的读音,人吃了它的肉就不感觉饥饿,还可以治疗老年健忘症。
4咸山
【原文】又东北七十里,曰咸山,其上有玉,其下多铜,是多松柏,草多茈草。条菅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长泽。其中多器酸,三岁一成,食之已疠。
【译文】再往东北七十里,有座山名叫咸山,山上盛产玉石,山下盛产铜矿石,这里到处是松树和柏树,在所有的草中以茈草最多。条菅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西南流入长泽。水中出产很多的器酸,这种器酸三年才能收成一次,人吃了它就能治愈麻风病。
5天池山
【原文】又东北二百里,曰天池之山,其上无草木,多文石。有兽焉,其状如兔而鼠首,以其背飞,其名曰飞鼠。渑(shéng)水出焉,潜于其下,其中多黄垩。
【译文】再往东北二百里,有座山名叫天池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带有花纹的美石。山中有一种野兽,形体像一般的兔子却长着老鼠的头,它用背上的毛飞翔,名叫飞鼠。渑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潜流到山下,水中有很多黄色垩土。
6阳山
【原文】又东三百里,曰阳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铜。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赤尾,其颈(shén),其状如句(gu)瞿,其名曰领胡,其鸣自詨,食之已狂。
【译文】再往东三百里,有座山名叫阳山,山上盛产玉石,山下有丰富的金矿、铜矿。山中有一种野兽,形体像普通的牛而长着红色尾巴,脖子上有肉瘤,像斗的形状,名叫领胡,它发出的叫声便是自身名字的读音,人吃了它的肉就能治愈癫狂症。
【原文】有鸟焉,其状如雌雉,而五采以文,是自为牝牡,名曰象蛇,其鸣自詨。留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河。
【译文】山中还有一种禽鸟,形体像雌性野鸡,羽毛上有五彩斑斓的花纹,这种鸟一身兼有雄雌二种性器官,名叫象蛇,它发出的叫声便是自身名字的读音。
【原文】其中有(xiàn)父之鱼,其状如鲋鱼,鱼首而彘身,食之已呕。
【译文】留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黄河。水中生长着父鱼,形体像一般的鲫鱼,长着鱼的头和猪的身子,人吃了它的肉可以治愈呕吐。
7贲闻山
【原文】又东三百五十里,曰贲闻之山,其上多苍玉,其下多黄垩,多涅石(1)。
【译文】再往东三百五十里,有座山是贲闻山,山上盛产苍玉,山下盛产黄色垩土,也有许多涅石,可做黑色染料。
8王屋山
【原文】又北百里,曰王屋之山,是多石。滠(nin)水出焉,而西北流于泰泽。
【译文】再往北一百里,有座山是王屋山,这里到处都是石头。滠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西北流入泰泽。
9教山
【原文】又东北三百里,曰教山,其上多玉而无石。教水出焉,西流注于河,是水冬干而夏流,实惟干河。其中有两山,是山也,广员三百步,其名曰发丸之山,其上有金玉。
【译文】再往东北三百里,有座山名叫教山,山上有丰富的玉石却没有石头。教水从这座山发源,向西流入黄河,这条河到了冬季就干枯,在夏季才会流水,确实可以叫做干河。教水的河道中有两座小山,各方圆三百步,名叫发丸山,小山上蕴藏着很多金属矿物和玉石。
10景山
【原文】又南三百里,曰景山,南望盐贩之泽,北望少泽。其上多草、薯(yú)其草多秦椒,其阴多赭,其阳多玉。
【译文】再往南三百里,有座山名叫景山,在山上向南可以望见盐贩泽,向北可以望见少泽。山上生长着茂密的丛草、薯(yú),这里的草以秦椒为最多,山北阴面盛产赭石,山南阳面多出产玉石。
【原文】有鸟焉,其状如蛇,而四翼、六目、三足,名曰酸与,其鸣自詨,见则其邑有恐。
山里有一种禽鸟,形体像一般的蛇,却长有四只翅膀、六只眼睛和三只脚,名叫酸与,它发出的叫声便是自身名字的读音,它在哪里出现就会发生使人惊恐的事情。
11孟门山
【原文】又东南三百二十里,曰孟门之山,其上多苍玉,多金,其下多黄垩,多涅石。
【译文】再往东南三百二十里,有座山是孟门山,山上蕴藏有丰富的苍玉,还盛产金属矿物,山下有很多黄色垩土,还有许多涅石。
12平山
【原文】又东南三百二十里,曰平山。平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是多美玉。
【译文】再往东南三百二十里,有座山是平山。平水从这座山顶上发源,然后潜流到山下,水中有很多美丽玉石。
13京山
【原文】又东二百里,曰京山,有美玉,多漆木,多竹,其阳有赤铜,其阴有玄(s)(1)。高水出焉,南流注于河。
【译文】再往东二百里,有座山名叫京山,山上盛产美玉,到处都有漆树,还有很多竹林,在这座山的阳面出产黄铜,山北阴面出产黑色磨刀石。高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南流入黄河。
14虫尾山
【原文】又东二百里,曰虫尾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多青碧。丹水出焉,南流注于河。薄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黄泽。
【译文】再往东二百里,有座山名叫虫尾山,山上盛产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到处是竹丛,还有很多青石和碧玉。丹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南流入黄河。薄水也从这座山发源,而向东南流入黄泽。
15彭山
【原文】又东三百里,曰彭(pí)(1)之山,其上无草木,多金玉,其下多水。蚤(zào)林之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河。肥水出焉,而南流注于床水,其中多肥遗之蛇。
【译文】再往东三百里,有座山名叫彭山,山上不生长花草树木,却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到处是流水。蚤林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南流入黄河。肥水也从这座山发源,而向南流入床水,水中有很多名叫肥遗的蛇。
16小侯山
【原文】又东百八十里,曰小侯之山。明漳之水出焉,南流注于黄泽。有鸟焉,其状如乌而白文,名曰鸪(g)(x),食之不灂(jiào)。
【译文】再往东一百八十里,有座山名叫小侯山。明漳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南流入黄泽。山中有一种禽鸟,形体像一般的乌鸦却有白色斑纹,名叫鸪,人吃了它的肉就可以眼睛明亮而不昏花。
17泰头山
【原文】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泰头之山。共水出焉,南注于虖(h)沱(tuó)。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箭。
【译文】再往东三百七十里,有座山名叫泰头山。共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南流入虖沱河。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有很多可用来做箭矢的小竹丛。
18轩辕山
【原文】又东北二百里,曰轩辕之山,其上多铜,其下多竹。有鸟焉,其状如枭而白首,其名曰黄鸟,其鸣自詨,食之不妒。
【译文】再往东北二百里,有座山名叫轩辕山。山上多出产铜矿石,山下到处是竹子。山中有一种禽鸟,形体像一般的猫头鹰却长着白色脑袋,名叫黄鸟,发出的叫声便是它自身名字的读音,人吃了它的肉就能不生妒忌之心。
19谒戾山
【原文】又北二百里,曰谒戾之山,其上多松柏,有金玉。沁水出焉,南流注于河。其东有林焉,名曰丹林。丹林之水出焉,南流注于河。婴侯之水出焉,北流注于氾水。
【译文】再往北二百里,有座山名叫谒戾山,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松树和柏树,还蕴藏着金属矿物和玉石。沁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南流入黄河。山的东面有一片树林,叫做丹林。丹林水从这里发源,向南流入黄河。婴侯水也从这里发源,向北流入氾水。
20沮洳山
【原文】东三百里,曰沮洳之山,无草木,有金玉。濝(qì)水出焉,南流注于河。
【译文】往东三百里,有座山是沮洳山,山上不生长花草树木,有金属矿物和玉石。濝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南流入黄河。
21神囷山
【原文】又北三百里,曰神囷(qn)之山,其上有文石,其下有白蛇,有飞虫(1)。黄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洹。滏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欧水。
【译文】再往北三百里,有座山名叫神囷山,山上有带花纹的美丽石头,山下有白蛇,还有飞虫。黄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洹水。滏水也从这座山发源,而向东流入欧水。
22发鸠山
【原文】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zhé)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yn)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精卫填海】精卫填海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相传精卫本是炎帝神农氏的小女儿,名唤女娃,一日女娃到东海游玩,溺于水中。死后的女娃化作花脑袋、白嘴壳、红色爪子的一种神鸟,每天从山上衔来石头和草木,投入东海,然后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好像在呼唤着自己。
【译文】再往北二百里,有座山名叫发鸠山,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柘树。山中有一种禽鸟,形体像一般的乌鸦,却长着有花纹的脑袋、白嘴巴、红爪子,名叫精卫,它发出的叫声就是自身名字的读音。精卫鸟原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到东海游玩时淹溺在东海里没有返回,就变成了精卫鸟。它常常衔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子,来填塞东海。漳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黄河。
23少山
【原文】又东北百二十里,曰少山,其上有金玉,其下有铜。清漳之水出焉,东流于浊漳之水。
【译文】再往东北一百二十里,有座山是少山,山上出产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出产铜矿石。清漳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浊漳水。
24锡山
【原文】又东北二百里,曰锡山,其上多玉,其下有砥。牛首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滏水。
【译文】再往东北二百里,有座山是锡山,山上蕴藏着丰富的玉石,山下出产磨石。牛首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滏水。
25景山
【原文】又北二百里,曰景山,有美玉。景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海泽。
【译文】再往北二百里,有座山是景山,山上出产优良的玉石。景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南流入海泽。
26题首山
【原文】又北百里,曰题首之山,有玉焉,多石,无水。
【译文】再往北一百里,有座山是题首山,这里出产玉石,还有许多石头,但这里没有水。
27绣山
【原文】又北百里,曰绣山,其上有玉、青碧,其木多栒(xún),其草多芍(shuó)药、芎(xing)藭(qing)。洧(wi)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有鳠(hù)、黾(mn)。
【译文】再往北一百里,有座山名叫绣山,山上有玉石、青色碧玉,山中的树木大多是栒树,而草以芍药、川芎为最多。洧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黄河,水中有鳠鱼和黾蛙。
28松山
【原文】又北百二十里,曰松山。阳水出焉,东北流注于河。
【译文】再往北一百二十里,有座山是松山。阳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北流入黄河。
29敦与山
【原文】又北百二十里,曰敦与之山,其上无草木,有金玉。溹(su)水出于其阳,而东流注于泰陆之水;泜(d)水出于其阴,而东流注于彭水;槐水出焉,而东流注泜泽。
【译文】再往北一百二十里,有座山名叫敦与山,山上不生长花草树木、出产金属矿物和玉石。溹水从敦与山的南阳面流出,然后向东流入泰陆水;泜水从敦与山的北阴面流出,然后向东流入彭水;槐水也从这座山发源,而向东流入泜泽。
30柘山
【原文】又北百七十里,曰柘山,其阳有金玉,其阴有铁。历聚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洧水。
【译文】再往北一百七十里,有座山是柘山,山南阳面出产金属矿物和玉石,山北阴面出产铁。历聚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洧水。
31维龙山
【原文】又北三百里,曰维龙之山,其上有碧玉,其阳有金,其阴有铁。肥水出焉,而东流注于皋泽,其中多礨(li)石(1)。敞铁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大泽。
【译文】再往北三百里,有座山名叫维龙山,山上出产碧玉,山南阳面有金属矿物,山北阴面有铁矿石。肥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皋泽,水中有很多高出水面的大石头。敞铁水也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大泽。
32白马山
【原文】又北百八十里,曰白马之山,其阳多石玉,其阴多铁,多赤铜。木马之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虖(h)沱(tuó)。
【译文】再往北一百八十里,有座山名叫白马山,山南阳面有很多石头和玉石,山北阴面蕴藏着丰富的铁矿石和黄铜。木马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北流入虖沱河。
33空桑山
【原文】又北二百里,曰空桑之山,无草木,冬夏有雪。空桑之水出焉,东流注于虖沱。
【译文】再往北二百里,有座山是空桑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冬天和夏天都会下雪。空桑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虖沱河。
34泰戏山
【原文】又北三百里,曰泰戏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羊,一角一目,目在耳后,其名曰(dòng),其鸣自訆。虖沱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溇(lóu)水。液女之水出于其阳,南流注于沁水。
【译文】再往北三百里,有座山名叫泰戏山,山上不生长花草树木,蕴藏很多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中有一种野兽,形体像普通的羊,只长着一只角和一只眼睛,眼睛在耳朵的背后,名叫,它发出的叫声便是自身名字的读音。虖沱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溇水。液女水发源于这座山的南面,向南流入沁水。
35石山
【原文】又北三百里,曰石山,多藏金玉。濩濩(huò)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虖沱;鲜于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虖沱。
【译文】再往北三百里,有座山名叫石山,山中盛产金属矿物和玉石。濩濩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虖沱河;鲜于水也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虖沱河。
36童戎山
【原文】又北二百里,曰童戎之山。皋涂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溇液水。
【译文】再往北二百里,有座山是童戎山。皋涂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溇液水。
37高是山
【原文】又北三百里,曰高是之山。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虖沱。其木多棕,其草多条。滱(kòu)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译文】再往北三百里,有座山是高是山。滋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虖沱河。山中的树木以棕树为多,草以条草为多。滱水也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黄河。
38陆山
【原文】又北三百里,曰陆山,多美玉。郯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译文】再往北三百里,有座山是陆山,山中有很多优良玉石。郯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黄河。
39沂山
【原文】又北二百里,曰沂(qí)山。般(pán)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译文】再往北二百里,是座沂山。般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黄河。
40燕山
【原文】北百二十里,曰燕山,多婴石(1)。燕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译文】往北一百二十里,有座山是燕山,山中盛产婴石。燕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黄河。
41饶山
【原文】又北山行五百里,水行五百里,至于饶山。是无草木,多瑶、碧,其兽多橐(tuó)駞(1),其鸟多鹠(liú)(2)。历虢(guó)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有师鱼(3),食之杀人。
【译文】再往北走五百里山路,之后再走五百里水路,便到了饶山。山中不生长花草树木,到处是瑶、碧一类的美玉,山中的野兽多是骆驼,而禽鸟多是鸺鹠鸟。历虢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黄河,水中有师鱼,人吃了它的肉便会中毒而死。
42乾山
【原文】又北四百里,曰乾(gn)山,无草木,其阳有金玉,其阴有铁,而无水。有兽焉,其状如牛而三足,其名曰豲(huán)其鸣自詨。
【译文】再往北四百里,有座山名叫乾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山南阳面蕴藏着金属矿物和玉石,山北阴面蕴藏着铁矿石,但没有水。山中有一种野兽,形体像普通的牛却长着三只脚,名叫豲,它发出的叫声便是自身名字的读音。
43伦山
【原文】又北五百里,曰伦山。伦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有兽焉,其状如麋,其川在尾上,其名曰罴。
【译文】再往北五百里,有座山名叫伦山。伦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黄河。山中有一种野兽,形体像麋鹿,肛门长在尾巴上面,名叫罴。
44碣石山
【原文】又北五百里,曰碣石之山。绳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多蒲夷之鱼(1)。其上有玉,其下多青碧。
【译文】再往北五百里,有座山名叫碣石山。绳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黄河,水中有很多蒲夷鱼。山上蕴藏着玉石,山下还有丰富的青石碧玉。
45雁门山
【原文】又北水行五百里,至于雁门之山,无草木。
【译文】再往北行五百里水路,便到了雁门山,这里没有花草树木。
46帝都山
【原文】又北水行四百里,至于泰泽。其中有山焉,曰帝都之山,广员百里,无草木,有金玉。
【译文】再往北行四百里水路,便到了泰泽。在泰泽中有一座山,叫做帝都山,这座山方圆一百里,没有花草树木,有金属矿物和玉石。
47錞于毋逢山
【原文】又北五百里,曰錞于毋(wú)逢之山,北望鸡号之山,其风如(lì)(1)。西望幽都之山,浴水出焉。是有大蛇,赤首白身,其音如牛,见则其邑大旱。
【译文】再往北五百里,有座山名叫錞于毋逢山,从山上向北可以望见鸡号山,从那里吹出的很强劲的风。从錞于毋逢山向西可以望见幽都山,浴水从那里流出。幽都山中有一种大蛇,长着红色的脑袋白色的身子,发出的声音如同牛叫,它在什么地方出现那里就会有大旱灾。
48无逢山
【原文】凡北次三经之首,自太行之山以至于无逢之山,凡四十六山,万二千三百五十里。其神状皆马身而人面者廿(niàn)神。其祠之:皆用一藻茝(zh)瘗之。其十四神状皆彘身而载玉。其祠之:皆玉,不瘗。其十神状皆彘身而八足蛇尾。其祠之:皆用一璧瘗之。大凡四十四神,皆用稌(tú)糈米祠之。此皆不火食。
【译文】总计北方第三列山系的首尾,从太行山起到无逢山止,一共四十六座山,绵延一万二千三百五十里。其中有二十座山山神的形貌都是马一样的身子,人一样的面孔。祭祀这些山神时都是把用作祭品的藻和茝之类的香草埋入地下。另外十四座山山神的形貌是猪一样的身子,佩戴着玉制饰品。祭祀这些山神时都用祀神的玉器,不埋入地下。还有十座山山神的形貌是猪一样的身子,长着八只脚和蛇一样的尾巴,祭祀这些山神时用一块玉璧祭祀后埋入地下。总共四十四个山神,都要用精米来祭祀。参加祭祀活动要生吃未经火烤的食物。
【原文】右北经之山志,凡八十七山,二万三千二百三十里。
【译文】以上是北方经历之山的记录,总共八十七座山,共二万三千二百三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