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章丘朱家峪文峰山山阴小学 |
分类: 历城、章丘 |

2021年10月18日上午,我们一行6人,从如家酒店(章丘汇泉路百脉泉店)步行109米,在嘉华购物广场站乘章丘17路,来到朱家峪景区大门。章丘17路是10月18日首发,每半小时1趟,我们非常幸运。同行的四姊妹在景区门前合影留念。

友情提示朱家峪票价:一、60周岁以上老年人凭有效证件实行免票;6周岁(含)以下或身高1.4米(含)以下的儿童实行免票;现役军官证、现役士官证、退休军官证、拥军卡、消防员证、残疾证(重度残疾证可免费一人陪同入园)、记者证、摄影证(省级及省级以上)、山东惠才卡凭有效证证件实行免票;二、6-18周岁未成年人、全日制本科及以下学历学生凭学生证实行半价。
进入朱家峪首先看到的景点《危阁连云》(上午阴天拍摄)
文昌阁,始建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原名危阁连云,考魁星楼碑志,系山阴朱霞所设计、创建。下筑阁洞上建文阁,形象古雅壮观,南北两侧阁洞上面正中处都砌有一块铭文巨石,上撰阴文的"文昌阁"三个大字。
文昌阁历经风霜数载,未修复一次,依然保持原貌。
朱家峪山阴小学建于民国三十三年。小学为四进院落,占地6.6亩,校门是仿照当时培养革命军官的黄埔军校校门,取“育世英才”之意。在那个世纪的四十年代,山阴小学一直是章丘的一流小学,当地民众无不以此为荣。
朱氏家祠位于旧村北首东侧,创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领袖朱士杰、朱秉忠和朱秉刚。墙碑载“历时既近周甲祠屋剥蚀……”复修于民国廿六年(1937)荷月。
朱家峪随拍
立交桥位于古村老槐树西下侧,共分东西两座,相距约十米。东桥建于康熙九年(1670年),西桥建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至今三百余年。东西两座立交古桥,相距约十余米。上下行人,通车运输,十分方便。桥身全用小型青石叠砌而成,历尽风雨雪霜,未曾损坏,依然原貌。
“坛井七折”又名坛井七孔桥,位于旧村东南首,文峰山东北脚下。从无碑碣记载,无从考证其修建年月。坛井口小、肚大,状若坛。井水系文峰山下潜流涌出,甘甜适口,从未干涸。在坛井北、东、南三面,建有七座小桥,纵横交错,曲折相连。坛井与七桥,相依为伴。昔日,绿柳下,石桥边,洗衣村姑,四时不断。

坛井七折-2
文峰山拔地而起,外形独特,形如金字塔,郁郁葱葱,常绿不减,每逢盛夏连雨之日,山下泉涌,人称风水宝地。
文峰山有魁星庙,始建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现为前庙后楼。
这是原来的魁星庙,此庙不大,系青石筑墙,小瓦屋面,几经修复。
魁星,系北斗星,是文神,主宰读书人文章之兴衰,亦有文星点状元之说,旧时极为读书人所崇祀。
后院内悬有大钟1口,侃称“江北第一状元钟”。黄铜铸,造高1.7米,重达1.5吨的。
2002年夏秋,在原魁星楼南侧,官庄乡政府投资新建魁星楼。魁星楼高耸山顶,气势雄伟。
一层供奉着魁星和福、禄、寿、安四神。魁星面目狰狞,金身青面,赤发环眼,头上还有两只角,整个仿佛是鬼的造型。这魁星右手握一管大毛笔。(此片系老汉2009-05-29拍摄,这次上山魁星楼没有开门。)
位于旧村双井北,修筑于一北墙中,考其墙碑,建于清嘉庆十三年,岁次戊辰(1808)。
小庙三面尽用大青石扣砌而成,坐北面南。关帝在这里是主风水的,因为山东时常旱涝,所以关帝在这里是祈求风调雨顺。
朱家峪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