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黄河杂记(210918)

标签:
黄河 |
分类: 济南市区 |
黄河神兽,是2004年拆改坝时从泺口险工52号坝下出土的文物。经文物部门鉴定,为元末明初时期的石刻,在当时像如此精美的石刻还是为数不多的,原品现已由文物部门收藏,景区内的神兽,是根据原石刻的三倍放大的复制品,共二只。
此兽为狮头、龙身、虎尾巴,威风凛漂,身上的鳞片表明了它确为水中之神兽,腿部刻有火纹,寓意黄河水情十万火急,两眼炯炯有神,坚定的注视着波涛滚滚的黄河水。
黄河的源头在哪里也,在牧马汉子的酒壶里也,黄河的源头在哪里,在擀毡姑娘的歌喉里;
浑格嘟嘟的流呀流,流千年积怨,甜歌润润的飞呀飞,飞千里万里;一朵浪花是一段故事,洒向那个神州古老的土地。
黄河的源头在哪里也,在昨日发黄的史书里也,黄河的源头在哪里,在今天融化的积雪里……
贾让“治河三策”:西汉末年的治黄战略家贾让,针对汉代黄河河患频发的原因,提出了以宽河行洪思想为主的全面治理黄河的上、中、下三种不同对策。上策是实施人工改河中策是在黄河狭窄河分水、分沙并灌溉农田,下策则是历代一直沿用至今的整治河道、加高培厚堤防。贾让治河三策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大禹治水的故事
据传说,大约在4000多年前,中国的黄河流域洪水为患,尧命鲧治水。鲧采取“水来土挡”的策略治水,没有成功。鲧治水失败后由其儿子禹主持治水。禹吸取父亲的教训,改“围堵障”的治水方法为“疏顺导滞”。三过家门而不入,从而疏通了九州的河流,使大水流进四海,完成了治水大业。
关于大禹的治水的,“神迹”故事,在很多地方都有流传比如黄河流上的“龙门”和“三门峡”传说就是大禹开凿的。
打造黄河公园和风景区时,5块治黄石碑从附近沿黄村被征集到这里。经考证这几块石碑分别立于1922年到1927年,内容分别记录了首任山东河务局局长劳之常和1925年出任山东黄河河务局局长林修竹的治河德政碑刻。5通碑刻自北向南分别是“绩著平成”“三省感恩”“己饥己溺”“廉明勤果”四字格颜体大字。5通碑中,“三省感恩”是旌表河官劳之常的。其余都是旌表河官林修竹的。
己饥己溺,解 释:别人挨饿、落水就象自己挨饿、落水一样。旧时形容在位者关心人民疾苦。也比喻对别人的痛苦深表同情,并将解除别人的痛苦为己任。出
处:《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辫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