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站打卡随拍

标签:
江苏火车站苏州平门苏州站 |
分类: 祖国各地 |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幼年家贫,“画粥断齑”的故事流传吴中。大中祥样符八年(1015)中进士,其后任职多处。景佑元年(1034)任苏州知州,建苏州府学,首创将官学与文庙合为一体,形成“左庙右学之格局,誉为“东南学府之首”,进而开吴地崇文重教之风气。有《范文正公全集》传世。在《岳阳楼记》中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不仅是吴地的宝贵精神遗产,且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之中,成为中国人的座右铭和思想行为准则。

白居易(772-846),无人不晓的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曾任苏州刺史。在苏州任职时,他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为了便利苏州水陆交通,在他主持下开凿了一条长七里的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名为“七里山塘”,简称“山塘街”。

泰伯(约前1165-前1074),吴国第一代君主,东吴文化的宗祖。姬姓,父亲为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因其父传位于三子季历,泰伯和二弟仲雍避让,迁居江东建国“勾吴”。他将当时黄河流域的先进生产技术带到还是荆蛮之地的江南,发展了经济,被老百姓拥立为勾吴的王。

言偃(前506-前443),即言子,春秋时吴地常熟人,是孔子三千弟子中七十二贤人之一,且是其中唯一的南方人而被誉为“南方夫子”。言子擅文学,曾任鲁国武城宰,用礼乐教育士民,阐扬孔子学说,为孔子所称赞,也受儒教祭祀,唐以后多次追封。
顾炎武(1613-1682),苏州府昆山千灯镇人,明末清初的杰出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当时著名的三大儒之一。他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他提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口号,具有深远意义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