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百里黄河治黄功德碑泺口浮桥杂谈 |
分类: 济南市区 |
济南黄河槐荫、天桥、历城河段,河道弯曲狭窣、水流湍急。为确保省会安全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始,黄河水利委员会、济南市人民政府先后列入花园口、柳园口、泺口规划和黄河公园建设规划。2003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命名为国家水利风景区。2004年,济南黄河首期标准化堤防在此建成,全长六十六公里,故称百里黄河风景区。
百里黄河花草茂密,林木葱郁,堤防伟岸,大坝飞峙,气势恢宏。人文生态景观兼备,天光水色,绿茵交融。枯水之期,溜静波平、如镜似画;洪水涨时,浊浪排空,漩涡环生。
置身巍峨长提之上,南望千佛倩影,群山叠翠,泉城美景尽收眼底;北眺广袤平原,苍葬万象,金波余霞美伦美奂,徜徉其间,亭栏松石,步移景换,临风听涛,心旷神怡。
古城济南因居济水之南而得名。济水乃四渎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因上游常受黄河渍於,水势日缓,至唐代,东平湖以下改称大清河。
公元一八五五年,黄河于河南兰考铜瓦厢决溢改道,夺大清河入海,始有济南黄河。
黄河乃中华民族之魂,炎黄子孙之根,她发源于青海巴颜克拉山,宛如勝空巨龙,蛇蜒曲折,流经九省区,注入渤海。
济南黄河居河之下游,系黄河济南段之谓也,上起平阴东阿,下止济阳仁风,绵一百八十余公里、润七县市区之广域。
济南黄河始亦不驯,经常泛滥成灾。自一九四六年始,济南人民倾力筑坝古堤,矢志除害兴利。开创岁岁安澜、唯遺福祉之壮举,垂立人水和谐、举世嘱目之奇功。
打造黄河公园和风景区时,5块治黄石碑从附近沿黄村被征集到这里。经考证这几块石碑分别立于1922年到1927年,内容分别记录了首任山东河务局局长劳之常和1925年出任山东黄河河务局局长林修竹的治河德政碑刻。5通碑刻自北向南分别是“绩著平成”“三省感恩”“己饥己溺”“廉明勤果”四字格颜体大字。5通碑中,“三省感恩”是旌表河官劳之常的。其余都是旌表河官林修竹的。
绩著平成

泺口浮桥是济南通往黄河北岸的重要通道。为什么黄河济南段这么长,就只在泺口这里设立浮桥呢?这还要从泺口渡口的历史说起。

历史上,济南城北最早和最著名的渡口就是泺口。南宋初年,济南太守刘豫整疏济水河道,在济南华山以南筑“上泺堰”,于堰之南开挖小清河。泺水无法再流入济水,只能注入小清河。小清河东流不远,人们又筑“下泺堰”,将小清河分流,使其一支注入大清河(济水),“筑堰以分其流,因曰堰头”,也称“泺口”,即今历城区堰头村一代。(网络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