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城漫步——曲水亭街、濯缨泉、芙蓉街关帝庙

标签:
泉城漫步曲水亭街濯缨泉关帝庙旅游 |
分类: 济南市区 |

曲水亭街北靠大明湖、南接西更道、东望德王府北门,西邻府学文庙。从珍珠泉和王府池子而来的泉水汇成河,与曲水亭街相依,一边是青砖碎瓦的老屋,一边是绿藻飘摇的清泉,现在的曲水亭街依然完整地保留着《老残游记》中“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泉城风貌。曲水流觞,杨柳依依。穿过泉水小巷,小桥、流水、人家,画面感十足。




王府池子街位于历下区泉城路街道办事处东北部。它东起西更道街,西连芙蓉街;北至起凤桥街,南接平泉胡同北口。街长160米,宽2至2.5米。
王府池子,又名濯缨泉,属于珍珠泉泉群,“濯缨泉”意思取自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泉水四季恒温冬暖夏凉,许多老济南人曾经有不少人在王府池子内游泳。
自6月19日电视问政“王府池子游泳问题为何屡禁不止”后,泉城路街道分别就辖区东西两个片区“如何加强名泉保护”召开了居民听证会。最后的征求意见是:“禁止游泳,可以取水但是不能就地洗涮衣物。”今后再在王府池子游泳会被罚款,最高可罚500元。
今天来这里,发现有十几人在值班护泉,濯缨泉泉水清澈,无人下水游泳。
张家大院
1668年张氏家族的先人张国泰购置了以王府池子南北河中心为界向北至起风桥,西以河中心为界向东至魏家胡同,当做张氏家族的宅基地,世代居住至今已有340余年了。
前后时期共建房屋近百余间,沿袭居住约近十四五代人。随着时代的变迁,家族人员变化,截至现在共占地面积两亩六分七厘八毫,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张家大院的由来
根据据张氏家谱记载:张氏先祖当年武功超群,曾是“大明德王驾前带刀指挥”。大明朝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随德王朱见潾伴驾来济南,有着540年的历史了。原来的张氏大院规模较大,院子很讲究、很完整。现在来看,只保留了四合院的中院北屋和东屋两处。
张氏家族世代傍泉而居,以泉为乐,取泉水做饭,用泉水洗衣。目前张家大院居住着第17代至22代嫡孙们,共有12户人家5代人在此居住并共同生活。院内有柳树几株,石桌石凳。
相当年王府池子就是张家大院的后花园
芙蓉街关帝庙位于芙蓉街中段东侧38号,坐东朝西,正对省府东街。该庙始建于清代中期,现建筑由民宅式庙门一间、正殿三间及新建的南北厢房组成。
庙门为硬山顶,正殿为卷棚顶,2009年3月至12月修缮后对外开放。
庙内另有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重立考棚碑记》和光绪二十五年(1899)《重修芙蓉街北首布政司小街东口路东关帝圣君庙碑记》等碑刻。
济南府学文庙南门
大明湖南门牌坊
大明湖南门荷花开放